攻堅克難 雙線並行強省會

2023-08-17 10:59:28 字數 3586 閱讀 4048

西關十字綠韻廣場。

執行中的軌道列車。

工人師傅在檢修。

建設施工檢修。

軌道列車。2023年3月28日,隨著穿越主城四區的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工程正式開工建設,蘭州市乃至甘肅省城建史上規模最大、週期最長、投資最多、涉及面最廣的重大民生工程正式拉開序幕。期間,工程先後順利完成國內首次4穿黃河盾構施工,成功攻克紅砂岩地質穩定性差等世界級技術難題。

經過5年的艱難建設,2023年6月23日,2600多萬隴原兒女殷殷期盼的“地鐵夢”終得實現。軌道交通1號線全線建成運營後,憑藉其運量大、時間準、速度快、安全舒適、綠色環保等優勢,有效縮短市民候車和行程時間,切實改善了蘭州市民的出行條件。

時隔4年後的2023年6月29日,經過萬名建設者的日夜奮戰,蘭州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工程通車試運營,與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初步形成軌道交通“十”字網路,開啟了蘭州軌道交通從單線運營到雙線並行的新時代。

攻堅克難解決世界級難題。

軌道交通1號線建設初期盾構穿越黃河是地鐵給蘭州軌道人出的第一道考題,也是當時面臨的最大困難,高水頭、高壓力是考題的全部已知項。如何作答,是對蘭州軌道人的考驗。施工現場數十名專業工程師不斷比對著水文、地質等勘測資料,為了獲得更翔實、更貼切的資料,他們用等比例搭建模型的方式一次次試驗、一筆筆記錄,期間收集的試驗資料足夠支撐乙個中等規模的隧道施工。經過反覆試驗和論證,當年11月1日,“金城5號”盾構機緩緩從黃河北岸始發,向著南岸的預定接收位置掘進。10公尺……100公尺……500公尺……經歷三個月的緊張施工後,“金城5號”順利抵達黃河河道南岸預定位置。首次“穿黃”成功的短暫喜悅過後,水流速度、黃河古河道的大粒徑卵石、工作面的持續滲水以及幾乎磨平的盾構刀頭等難度遠超前期勘測資料的問題又接踵而至。“還能不能向南岸推進?”這是所有人的疑問,想要繼續推進,首先要更換刀頭。根據經驗,在普通大氣壓下的更換作業都可以迫使乙個大型隧道工程變更設計方案,更不用說在“盾構穿黃”的高氣壓狀態。國外的涵隧專家更是給出了否定的回答。

然而,蘭州軌道人沒有放棄,將“人一之我十之”的甘肅精神發揮到了極致,邊摸索邊實踐,硬是鍛鍊出了一支專業的抗高壓作業隊伍,總結出了一整套適用同類施工的專項方案。80多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錢七虎在地下47公尺深的穿黃隧道中讚嘆:“你們正在創造歷史”。沒錯,蘭州軌道人正是憑藉工匠精神,進一步完善盾構機漏漿失壓、擊穿河床、河水倒灌、刀盤卡死等巨大風險的處置措施,並改造盾構機以適應黃河上游地層盾構施工。一切準備就緒後,位於黃河北岸的“金城5號”再次啟動,這一次,蘭州軌道人臉上更多的是從容、坦然和自信,經過700多天的緊張施工,被定義為“世界級難題”的盾構4次穿越黃河施工全部完成。

地鐵給蘭州軌道人出的第二道考題是在穩定性極差的紅砂岩地質層下的深基坑開挖施工。西北地區少有的紅砂岩地質層在軌道交通施工中卻頻繁出現,紅砂岩不遇水時堅如岩石,遇水後迅速軟化成泥,具有流塑性,嚴重時甚至引發地表沉降、湧砂湧水,開挖難度非常大,對土建施工非常不利。紅砂岩基坑降水屬於世界級地質難題,國內可供借鑑的經驗不多,相關文獻也很少,因此,在工程建設之初對施工難度的預料不足,導致蘭州軌道人面對紅砂岩地質時被“反覆折騰得不輕”。為了徹底解決紅砂岩地質層施工難題,市軌道公司緊急成立專項小組,組織技術團隊反覆摸索、邀請各方專家現場指導。終於,蘭州軌道人總結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應對紅砂岩地質難題的施工經驗,簡單來說就是“攔、截、堵、排、降”,看似簡單的5個字,卻凝聚了蘭州軌道人的無數汗水與智慧型、頑強與堅韌。回首來時路,蘭州軌道人用自己的不懈和鑽研走出了一條烙有他們獨有印記的經驗之路。

無縫換乘為市民提供出行便利。

雁白大橋站是2號線最大的車站,占地2.2萬平方公尺,因為地處雁灘片區的交通樞紐地段,在建設過程中交通導改就進行了13次之多。”作為蘭州軌道交通2號線建設者之一的王利軍在2號線開通當天格外激動,回首往事,仍歷歷在目。他回憶說,由於2號線一期工程全線位於城市核心區,周邊環境複雜,建設條件困難。自開工建設以來,建設者們先後克服了徵地徵收、交通疏解、管線改遷、綠化遷移、紅砂岩地質等直接影響專案正常推進的諸多難題,整個建設過程中,徵地徵收97200平公尺,管線改遷10餘種共19254公尺,綠化遷移910株、遷移面積共20000餘平方公尺。同時,為了確保安全出行,2號線從2023年8月15日就開始了全線綜合聯調,今年3月10日前完成了24個聯調專案的除錯工作。同期,還完成了空載試執行工作,執行了列車執行圖9套,空載試執行期間開行了10948列次,執行圖兌現率100%,列車正點率99.98%,關鍵指標符合國標要求。

隨著蘭州軌道交通2號線一期工程的開通試運營,蘭州軌道交通不僅初步形成了“十”字網路,也實現了以普通客運列車為主的蘭州火車站和以動車為主的蘭州西站兩座車站之間的地鐵無縫銜接。今後,在蘭州火車站下車轉乘飛機的旅客,無須再“東奔西跑”,只要換乘地鐵和動車即可抵達中川國際機場。“兩條線路初步形成中心城區軌道交通十字骨幹網路,將大大緩解該區域南北向交通壓力,有效提公升軌道交通整體運力和服務水平,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通道。”市軌道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2號線的開通是該公司克服重重困難和壓力,努力打造蘭州軌道交通線網新格局的一塊重要拼圖。同時,為方便市民乘車,在2號線開通當天,蘭州公交集團還圍繞軌道交通2號線,同步開通了152路、153路、159路、160路共4條試執行公交線路,並區域性優化調整了112路公交線路,全面提公升了公交與軌道2號線接駁融合換乘能力,豐富了軌道交通2號線沿線、雁灘地區及碧桂園地區公共運輸多樣化、便捷化出行方式。

努力提公升服務積極探索新發展模式。

出行無憂、貼心一路”這是蘭州軌道人用心喊出的服務口號。為高質量做好運營服務及維修保障工作,近年來,蘭州軌道交通***運營分公司圍繞“運輸高效、服務提公升”目標,堅持“安全地鐵、綠色地鐵、人文地鐵、智慧型地鐵”的服務理念,通過專業化的運營服務團隊,為蘭州軌道交通安全、高效執行提供了全年無休、全天候的支撐保障。

城市軌道交通不僅能夠給城區帶來更大通勤能力,還能更快地推動城市經濟發展。在全面提公升服務質量的同時,蘭州軌道交通以強省會行動為目標,在全市城區更新的“大時代”下,正在努力成為城區更新過程中的重要推動引擎。近年來,市軌道公司在網際網路時代下,通過抓住大資料、雲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和共享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學習國內一線發達城市“軌道+網際網路+物業”的發展理念,分析國內各城市產業發展態勢及我市發展現狀,充分發揮好軌道交通區位、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努力探索出了一條“輸血與造血並行”的可持續發展新路徑。同時,市軌道公司通過運用“軌道+物業”的發展戰略,圍繞蘭州軌道交通規劃實施資源開發專案220萬平方公尺。目前,已建成蘭州科技創新園、東方紅廣場站綜合整治工程、綠韻廣場、奧體中心、迎門灘、西客站及小西湖等軌道交通沿線商業專案,在“地鐵實力”和“地鐵速度”的共同加持下,蘭州軌道交通沿線26萬平方公尺商業業態已見雛形,30萬平方公尺軌道·城市曙光“零換乘”住宅專案已開盤銷售,商業綜合體和住宅的有機結合,不僅完善了區域內的配套和城市化布局,也引領著蘭州宜居宜業城市環境的高階。tod模式(以公共運輸為導向的開發)下的軌道商業藍圖已繪,疊加軌道紅利持續釋放,充分實現了資源開發收益“反哺”軌道交通建設運營成本的良性互動。

蘭州**社全**記者 李昕 文/圖。

面對挑戰,攻堅克難

在生活的每乙個角落,我們都會遇到挑戰。這些挑戰可能是我們的工作,可能是我們的生活,可能是我們的精神。然而,只有那些能夠面對挑戰,並積極應對的人,才能在生活中取得真正的進步。首先,我們需要理解的是,挑戰並不總是意味著困難。有時候,它是一種機會,一種讓我們展示自己能力,提公升自己技能的機會。挑戰可以激發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