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聯商圈 賦能城市新發展

2023-08-17 10:59:28 字數 4023 閱讀 4317

市民在地鐵商圈納涼。

地鐵出行為市民提供便利。

夜幕下的中天健廣場。

地鐵經濟助力城市發展。

2023年6月23日,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開通運營,開啟了“地鐵時代”,“地鐵經濟”應運而生。隨著地鐵號線的開通,市民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為沿線商家帶來龐大的消費群體。如果把城市四處的大小商圈比喻為“城市器官”,地鐵則像一條條貫穿其中的“動脈”。便利的地鐵交通在消費者和商圈之間架起一座“橋梁”,為市民提供便利舒適購物體驗的同時,源源不斷的客流加速了城市間各大商圈的融合發展。地鐵構築起四通八達的商業網,讓蘭州市商業網點得以鏈結,商業格局帶來了新的變化。

地鐵經濟為城市生活注入新活力。

提起早期的城關商圈,很多“老蘭州”會一下子說出東方紅廣場、南關十字、東部市場、西關十字、鐵路局等地。其中,作為蘭州重要地標的東方紅廣場位於城市核心,蘭州人對其有著特殊的情懷。曾幾何時,去東方紅廣場喂鴿子,或是吃一次波哥心的快餐,是那時很多小孩的期待。如今,以鴻運金茂、農民巷飲食一條街、北京華聯、國芳百貨及其廣場地下商業街等專案為核心的東方紅廣場區,已發展成為蘭州城東的商業核心區,吸引著無數消費者。

在東方紅廣場商圈,永珍城的啟幕點亮了蘭州消費的新座標。它不僅提公升了東方紅廣場商圈的檔次,也提公升了蘭州整體的購物中心品牌級次,滿足市民多元化的需求。由於這裡與蘭州地鐵1號線無縫對接,市民無須離開地鐵站便可直接進入商業區。大體量的商業專案,加上地鐵的加持,帶**源不斷的客流。大量客流的匯入,形成了乙個輻射力強勁的商業集聚中心,使之快速成為蘭州消費力聚集的陣地,更是都市潮人的匯集地。

地鐵作為城市的‘地下動脈’,用速度重新定義了時間,同時也驅動著城市的經濟活力。無論是商圈還是景點,地鐵通達的地方都有著源源不斷的客流。地鐵經濟加強了市區各區和地產板塊間的交流,彌補了交通受限的不足,各板塊之間實現高效互動和交流。地鐵經濟的到來,圍繞地鐵站點形成新的經濟圈和住宅圈,這些都為商業板塊增添了活力。同時,帶動城關旅遊和經濟的發展。我們的鐵路站點一東一西兩個,在沒有地鐵的時代,遊客想快速到達城關區核心商圈消費或是去景點遊玩都不方便,地鐵則大幅縮短了出行的時間成本。”長期從事房地產工作的章紹君告訴記者。

地鐵為城市交通帶來了巨大能量,兩條地鐵線在東方紅商圈交會,打破了地域限制,同時也為市民生活注入了新活力。“地鐵縮短了我每日上班下班的通勤時間,節省出的大把時間,帶給我實實在在的滿足感。閒暇時喜歡和朋友在永珍城附近小聚,明顯感覺到自東方紅廣場經過提公升改造後,地下空間增加了,廣場的地面、綠植、景觀照明都提公升改造了,在這裡拍照打卡很出片。前幾天坐地鐵在永珍城一家網紅餐飲店吃飯,還和閨蜜逛了蘭州芳巷,琳琅滿目的特色商品很吸睛,也很有城市的煙火氣。”家住西站十字的馬女士告訴記者,地鐵不但擴大了生活的半徑,而且地鐵出入口沿線的市容市貌也有了很大的提公升,感覺整個城市都變美了。

地鐵重塑商圈經濟 “拉點成圈”蘊含無限商機。

一直以來,城關商圈被譽為蘭州城市的會客廳。除東方紅廣場商圈外,集亞歐商廈、西單商場、張掖路步行街、新世界百貨及周邊**商場於一體的西關商圈,因其靠近中山橋、白塔山等風景區,已成為蘭州人和外地來蘭遊客最常去的打卡地之一。蘭州地鐵1號線西關站無縫接駁公交樞紐站,更是增加了通達的便利性。南關商圈以百安為中心,輻射慶陽路一直延伸到永昌路,國芳g99 park購物中心帶來多維立體新生態購物店模式,它所主打“潮”“味”“趣”“活”四大主題街區,受到了時下潮流一族的青睞。東部商圈中,東部批發市場、瑞德摩爾、王府井百貨是主力軍,這裡有著西北最大的服飾類專業批發市場,在全省乃至西北***領域依然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大潤發、欣大百貨落地雁灘後,豐富了周邊居民的購物休閒娛樂生活,此後隨著萬達廣場、居然之家、名城廣場相繼落戶,雁灘商圈開始嶄露頭角。

蘭州進入地鐵線時代後,公交線與之實現有效接駁,城關商圈重要的商業板塊間實現了串聯,增強了主城區的消費凝聚力。 同時,也給商家帶來了信心。今年盛夏,蘭州的旅遊火熱“出圈”,各地遊客匯聚於此,享受著城市的清涼,感受這裡特有的文化和氛圍。來自重慶的遊客王萌告訴記者,蘭州吸引她的不止有牛肉麵,還有蘭州本土民謠。在蘭期間,她和朋友在位於慶陽路的民謠酒吧體驗了蘭州民謠的魅力,感覺很棒。由於酒店訂在地鐵周圍,出行也很便捷。酒吧負責人蒙諒告訴記者,“蘭州凝聚了全國各地熱愛民謠的小夥伴,大家在這裡以民謠為紐帶,喜歡圍坐在一起靜靜感受時間流淌的鬆弛感。地鐵交通為客人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出行方式,也為店裡的生意帶**源不斷的客流。”

地鐵就商圈而言,最大的影響就是重塑了商圈經濟,拉點成圈。”章紹君告訴記者,地鐵把原來點狀的商場串聯成了商圈,增加了商圈活力。同時,由於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大量人員實現了跨區流動,有效拉動吃住行遊購娛等消費經濟,對地鐵周邊商戶也有很好的帶動作用,增加了城市的煙火氣。

在地鐵線1號線和2號線的加持下,蘭州城關商圈在不斷地實現優化公升級。未來較長時期,這片區域重點商圈的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一定要順應蘭州新型城市化發展趨勢和大蘭州都市圈建設目標要求,搶抓強省會行動機遇、錨定關鍵環節進行重點創新突破、立足區位優勢實現差異化聯動發展。”蘭州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泉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作為國家蘭——西城市**展中的區域中心城市和全省省會的核心地段,城關區商圈的發展要高起點做好商業網點規劃與城市空間規劃,以地上地下實體商圈提檔公升級為依託,以消費者市場需求變化為導向,引導各類商貿服務主體逐步向數位化、智慧型化轉型,使其成為向外界展現蘭州城市發展魅力的最佳視窗。

地鐵賦能激發城市發展新活力。

夏夜的中天健廣場,微風吹散了白日的燥熱,漫步在開放的街區之上,人們在閒適的氛圍裡消解著暑氣,享受著生活的樂趣。廣場中心的**噴泉隨著**噴起五顏六色的水霧,給原本寂靜的夏夜增添了絢爛的色彩。空氣裡飄散著美食香氣,挑動著來往行人的味蕾。

我是從西關坐地鐵過來的,今晚和大學同學們聚會,我們先逛街後吃飯,地鐵拉近了我和朋友們間的距離。”在中天健準備就餐的張軒笑著說,過去晚上散步都在家附近,現在走到地鐵站,就能來乙個說走就走的聚會。

老街秤盤麻辣燙老闆黃利彬告訴記者,地鐵1號線的開通為消費者出行提供了便利,吸引了大批年輕人來吃喝玩樂逛。在採訪中,不少經營戶認為,城市有了地鐵而煙火氣濃厚,不受天氣、交通、城建等外界因素干擾,進一步擴大了客群覆蓋範圍,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客流。

以往的西站商圈,人群的匯集地主要是西太華商廈、**大廈以及建蘭路商業步行街,這裡的人群相對密集,但是消費方式以及場所較為滯後。得益於軌道交通1號線的開通,蘭州人的通勤變得更方便,蘭州中心、蘭州中天健廣場等大型商業綜合體投運後,西站商圈的現狀被顛覆式改變。高階購物消費商場、高檔酒店和寫字樓、loft公寓代替了以往的百貨大樓,一家挨一家的品牌門店成為人們消費的主陣地。

在位於七里河區南濱河中路的萬達茂樂可龍神奇動物城裡,各式燈組齊齊點亮,燈光、霧森、萌寵、互動表演、沉浸變裝……自然生態與數字光影融為一體,整個動物城營造出奇幻浪漫之境。“以前遛娃主要集中在南關、西關那邊,我是第一次帶孩子在這裡玩。如果沒有地鐵,這麼遠的路還要領孩子,我早就放棄了。”3歲的依依正在爸爸王偉的陪伴下撈魚,家住城關區酒泉路的王偉告訴記者:“今天路上只花了40分鐘,坐地鐵的確快多了,而且地鐵出口就是商業廣場,不用擔心車沒地方停。以後肯定要經常過來玩的。”

一條核心動脈,串聯起一座城市發展的**中軸,也是集合蘭州趣玩景點的集合線,不僅便捷了市民的通勤,也打通了消費線、旅遊線、文化線。

夜色降臨,中山橋燈火璀璨,遊人如織。來自河南的遊客瀟瀟告訴記者,“在蘭州旅遊的這幾天,出行方式優選地鐵,支付寶掃碼即可進站,在蘭州西站和西關都設有站點,不論是去省博還是中山橋都很方便。不用擔心路上堵車,地鐵涼快很多,速度很快。夜間遊玩我們也更傾向於地鐵出行,晚上11點多還能坐地鐵,乘坐體驗很好。”

從蘭州軌道交通1號線建設開始,蘭州就將千年隴原文化鑲嵌於地鐵站內,絲路文明、羲皇故里、飛天故鄉、壯美草原、天下雄關、馬踏飛燕在這裡匯聚,多種風格的文化牆形成了甘肅版的《山河圖》。大理石浮雕展現的武威,陶瓷貼面工藝展現的神奇酒泉、銅板浮雕的蘭州八景吸引了不少遊客駐足打卡。

如今在蘭州,地鐵已不只是一種交通方式,它帶動了這座城市不斷釋放出的經濟活力和發展潛力,如同流淌在城市中的血脈,聚集著**、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以地鐵為中心,串聯構築起一座城市的“價值動脈”。

蘭州**社全**記者 薛曉霞 鄭麗君 文/圖。

“後街經濟”讓城市商圈公升級

如果把主街比作商圈的大動脈,後街就像毛細血管 後街經濟 讓城市商圈公升級。城市商圈是居民消費的重要平台,一些特大型商圈甚至成為城市地標。相比之下,商圈主街外不那麼顯眼的支馬路,以往只能扮演配角,在吸引消費方面沒太多存在感。如今,不少城市正探索發展 後街經濟 提公升熱門商圈商業價值的外溢效應,帶動商業...

賦能課程 團隊賦能與自我賦能課程

研究發現,一般的領導者,只發揮了員工20 50 的能力,而賦能領導者通常能發揮員工70 100 的能力,這兩者之間相差近兩倍。企業不是缺人才,而是缺乏人才管理的賦能力 員工不是缺能力,而是缺乏釋放能力的驅動力。因此,提公升領導者的賦能水平就顯得尤為重要,且刻不容緩。本課程主要闡述如何讓團隊自主驅動,分...

佳沃數智化賦能平台賦能鄉村產業公升級

隨著雲端計算 大資料 物聯網 ai等數位技術的蓬勃發展,產業數位化已成為推動實體經濟轉型公升級 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十四五 規劃明確指出,要促進數位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公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據中國信通院資料 到2025年,中國產業數位化規模將高達50萬億,gdp佔比高達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