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首蘇軾筆下的秋天,寫盡人生百味,美到人心醉

2023-08-10 00:23:09 字數 5732 閱讀 4373

一念秋長,一念秋短,人生四季,最美秋天。

無數文人騷客,都曾為秋天揮毫潑墨,留下了傳誦千古的經典詩詞。

一起欣賞蘇軾筆下的秋天,品味其中的博大與深沉,豐碩多彩與瑰麗多姿。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新涼?

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

酒賤常愁客少,月明多被雲妨。

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淒然北望。

——蘇軾《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

世上萬事恍如一場大夢,人生經歷了幾度新涼的秋天?到了晚上,風吹動樹葉發出的聲音,響徹迴廊裡,看看自己,眉頭鬢上又多了幾根銀絲。

酒並非好酒,卻為客少發愁,月亮雖明,卻總被雲遮住。在這中秋之夜,誰能夠和我共同欣賞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淒然望著北方。

同樣的中秋,同樣的孤獨感,現實中痛苦與無奈,令蘇軾倍感落寞,心情哀婉低沉。他感嘆時間的流逝,感慨悲歌,情真意切,令人回味無窮。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可謂是驚豔了歲月之句,更是透著無窮的哲理。

人生,有太多無奈和身不由己。學會放下自己無法掌控的事情,從容地接受生命中的變幻無常。

昨夜霜風,先入梧桐。

渾無處、迴避衰容。

問公何事,不語書空。

但一回醉,一回病,一回慵;

朝來庭下,光陰如箭,似無言、有意傷儂。

都將萬事,付與千鍾。

任酒花白,眼花亂,燭花紅。

——蘇軾《行香子·秋與

昨夜秋風。吹入梧桐林。觸目盡是因風而落的桐葉、我無處迴避自己衰老的面容讓秋風看到了。秋風問我為何這樣,我沒有說話,只是用手在空中書寫。有時醉有時病,有時慵懶;

早上來到院子裡,感嘆光陰似箭,催我老並且一身病。如今萬念俱空,飲酒度日。哪管它酒花白,眼花繚亂,蠟燭的火焰紅。

這首詞創作於作者晚年。通過對秋日景色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因政治失意而產生的苦悶心情,對於時光易逝、老年無奈的感慨。

全詞哀而不傷,透露著詩人一貫的豁達,情感沉鬱纏綿,富有感染力。

人生要看透、看淡,不必太過執著。走過半生,才發現,人生不過是風景與心情。乙個人成熟的標誌之一,是看透之後仍然能淡然面對。

不用悲秋,今年身健還高宴。

江村海甸。總作空花觀。

尚想橫汾,蘭菊紛相半。樓船遠。

白雪飛亂。空有年年雁。

——蘇軾《點絳唇·庚午重九再用前韻

不用發出悲秋的哀嘆,現在還是身強體健,能登高參加宴飲的時候。即使身處村外偏僻的村落,都要像看待“空花”一樣。

還在想濟汾河橫中流的情景,蘭菊紛紛各半。而今樓船遠去,白浪紛飛,唯有大雁年年飛渡不知疲倦。

這首詞一反文人悲秋的傳統,唱出了高昂的調子,和劉禹錫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有異曲同工之處。

蘇軾在逆境中,不悲觀;在順境中,也不自喜,始終保持內心的平衡,走過人生的坎坷。面對世事的變遷,他學會了灑脫,擁有足夠的勇氣和力量,蔑視周遭的一切。

世界的優劣,完全取決於你的內心。內心有光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智者。不輕易生氣,不抱怨,微笑面對生活,奮力前行。

梧桐葉上三更雨。驚破夢魂無覓處。

夜涼枕簟已知秋,更聽寒蛩促機杼。

夢中歷歷來時路。猶在江亭醉歌舞。

尊前必有問君人,為道別來心與緒。

——蘇軾《木蘭花令·梧桐葉上三更雨》

三更時分,雨打梧桐。那淅淅瀝瀝的雨聲將我從好夢中驚醒,我懷著無限惆悵想再找夢境,在夢中與親人重逢,只可惜再也找不到了。睡在竹蓆上,感受到夜的微涼知道秋天已經來到,更是聽到寒蛩不停地叫著,似乎在催促婦人快紡布。

還記得夢中來時的路是那麼清晰地出現在眼前。我似乎還沉醉在江亭的歌舞之中。長輩面前一定有詢問你的人,是為了訴說離別之後的心緒。

蘇軾與胞**由感情深篤,離別後經常思念。這一夜,作者又在夢中與親人重逢,十分愜意。可是好夢不長,三更時分,雨打梧桐,那淅淅瀝瀝的雨聲驚醒了作者的好夢。

現實中的他,依然與親人天各一方。他懷著無限惆悵想再找夢境,已經“無覓處”了。

這兩句言有盡而意無窮,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及作者內心的寂寞、淒涼、愁苦,盡在不言中。

我行日夜向江海,楓葉蘆花秋興長。

平淮忽迷天遠近,青山久與船低昂。

壽州已見白石塔,短棹未轉黃茅岡。

波平風軟望不到,故人久立煙蒼茫。

——蘇軾《出潁口初見淮山是日至壽州

我日夜兼行向著那遙遠的江海,楓葉蘆花點綴得秋天情趣深長。淮水縹渺不明,天際忽遠忽近,岸邊的青山隨著船兒低落高漲。已能望到壽州那高高的白石塔,小小的船兒還沒有繞過黃茅岡。波平風柔仍然看不見老朋友啊,只因他們久立的地方煙雲迷茫。

熙寧四年(1071)六月,蘇軾赴杭途中由潁入淮初見淮山時作。

這首詩自然流暢,景情交融,表達了對故園的牽掛,以及對未來的期待。

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我們可以借助古人的妙筆,一路追溯,去尋找心中所嚮往的詩和遠方。

山色橫侵蘸暈霞,湘川風靜吐寒花。

遠林屋散尚啼鴉。

夢到故園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

月明千里照平沙。

——蘇軾《浣溪沙·山色橫侵蘸暈霞》

山色浸染著傍晚的霞光,湘江水風平浪靜秋花正開放。遠處的樹林邊散落著幾戶人家,烏鴉還在啼叫尋覓著棲息的地方。

睡夢中曾走遍故鄉的條條小路,酒醒後向南望才知有天涯隔阻。明月照耀著千里廣衰的沙原。

全詞即景抒情,如行雲流水,先是遠望山色,既而仰望空中晚霞,再是近望地上寒花,進而平望遠林村舍,最後著眼於南望故園,思鄉之念,悠悠綿長。

年歲的增長,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會越發的柔軟和不捨。

故鄉是我們永恆的情感寄託。唯有故鄉,才能讓我們無處安放的心靈找到歸屬。

秋風湖上蕭蕭雨。使君欲去還留住。

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殺人。

佳人千點淚。灑向長河水。

不用斂雙蛾。路人啼更多。

——蘇軾《菩薩蠻·秋風湖上蕭蕭雨

秋風徐徐,湖上風雨瀟瀟,你剛想啟程,又被雨留住。今日枉自留你,明天我會十分憂愁。送行的佳人們的千滴淚,一起灑向錢塘江水。不用為分別而愁苦,你不見路上還有更多的人在灑淚相別。

這首詞上片寫天意留人,下片借佳人泣別再寫離情。全詞無一處直接抒寫蘇軾自己當前的離愁,他僅僅是乙個旁觀者而已,但又無處不滲透了濃重的離情別緒。

人生就是一場遇見一場別離,沒有絕對的好壞、對錯,遇見了,要珍惜這份緣分,分別時,請心存美好的祝福。

昨夜秋風來萬里。

月上屏幃,冷透人衣袂。

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長如歲。

羈舍留連歸計未。

夢斷魂銷,一枕相思淚。

衣帶漸寬無別意。新書報我添憔悴。

——蘇軾《蝶戀花·昨夜秋風來萬里

昨夜的秋風好似從千里之外吹來。皎潔的月光爬上了寢息之所的帷帳,寒意透入人的衣袖。我抱著被子心中愁苦難以入睡。哪能忍受漏壺一滴滴的聲音,越發覺得長夜漫漫。

我這個旅居外地的遊子,還沒有回朝廷的打算。夢裡醒來淒絕傷神,一覺醒來枕上都是相思的淚水。衣帶漸漸寬鬆,不為別的什麼。只為新到的書信,又平添了許多憔悴。

這是一首專寫詞人人生與思想發生變化時的心態詞。

上片寫秋夜秋風的冷勢與詞人不眠的心態,下片從相思的角度來烘托詞人不熱衷於回朝效命的心態。

此詞寫的是乙個“愁”字。為何而愁? 乍看是秋風冷月觸動了離人的鄉愁,讀完全詞才知道,原來激發詞客鄉愁的,並非秋風明月,而是思妻之愁,令人感同身受。

野水參差落漲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歸何處?

家在江南黃葉村。

—— 蘇軾《書李世南所畫秋景。其一》

曲折的水岸邊露出舊日水漲淹沒時留下的河床痕跡,稀疏的林木傾倒在地,露出如霜般白的樹根。

一葉扁舟飛快地劃著槳,它將要飄去**呢?應該是回到江南的黃葉村。

李世南善畫,作“秋景平遠”圖,蘇軾為其畫題了二首七絕,這是第一首。

這首詩著眼於水面及其近岸的林木,從而呈現出一片清疏曠遠之景。前二句著重以濃筆勾勒景物,後二句用淡墨略加點染,憑虛發揮想象,表現情調悠揚、才氣橫溢的情感。

全詩情調高遠,意趣豐富,神思馳騁,虛實結合,給讀者以美的享受。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一首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詠月名篇,倍受後人的讚譽和喜歡。

詩人彷彿在與明月**人生的意義和生活的哲理,情懷樂觀而曠達,境界高遠,耐人尋味。

這首詞極具浪漫的色彩,瀟灑的風格和行雲流水一般的語言,給人以美的享受,是歷來公認的中秋詞中的絕唱。

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人生沒有十全十美,留有缺憾才是人生的常態。不強求、不執著,凡事隨緣而安。

李白著名的十首詩,句句經典,字字珠璣蘇軾經典的十首詩,**人生,值得收藏蘇軾經典的十首詞,曠達灑脫,道出人生最高境界。

顧城 海子 西川 余秀華 筆下的10首愛情詩

相遇顧城我們應該早些相遇但別是灼人的夏剛落停的春雨青草提腰的夢囈最好是這時候微風把陽光輕撫鴿羽在空氣中響著多了好些雲朵我想帶上乙隻羊羔而你什麼也不帶就好坐下當乙個初生的嬰兒聽我告訴你它最柔軟的地方海上婚禮海子海灣藍色的手掌睡滿了沉船和島嶼一對對桅杆在風上相愛或者分開風吹起你的頭髮一張棕色的小網撒滿我...

蘇軾的夏雨詞,一首輕悠閒適,一首溫柔心醉

可以說,蘇東坡是我最喜歡的古代詞人 詩人 沒有之一。他文學功底深厚,才華橫溢,豁達開朗,天性樂觀,了解了他一些瑣事後,會想說因為知道世界上有過蘇東坡,就知道自己不該辜負生活。夏天,明媚而炙熱,我們總在等一場雨,等那份清涼,夏天,聽著雨聲,心中就涼悠悠的。蘇軾筆下的夏天,不知暑熱為何物,萬物並秀,悠然...

10首秋天古詩詞,在古詩詞裡邂逅最美的秋日

秋天,是乙個安靜的季節,秋水盈盈,落葉悄然。秋天,是乙個豐收的季節,橙黃橘綠,石榴鮮美。秋天,是乙個美味的季節,菊黃蟹肥,果實成熟。在古詩詞中,我們可以找到對秋天最美的描繪。比如唐代魚玄機的 江陵愁望有寄 描繪了楓葉在江橋上飄揚的美景,以及思念的人像江水一樣日夜東流的悲傷。還有李商隱的 石榴 用華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