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虹橋商務區“十四五”產業規劃與主要任務

2023-08-08 22:52:08 字數 8292 閱讀 9335

北虹橋商務區“十四五”產業規劃是在2023年的“開放北虹橋創新領航地”發布一週年活動上發布的,當時同時啟動的還有虹橋國際**新經濟生態園(北虹橋片區)。雖然時間過去較久,但內容依然有價值。現整理一些重點內容如下:

十三五”以來,在國內外環境複雜多變、地區歷史遺留問題眾多的背景下,北虹橋國際**商務區積極適應新常態,始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區域經濟呈現較好發展態勢。

區域經濟保持穩定。2023年北虹橋國際**商務區稅收收入40.9億元,較2023年末增長24.3%,年均增速4.5%。經濟活力持續迸發。2023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8.6億元,較2023年末增長222.3%,年均增速26.4%。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9億元,較2023年末增長102.7%,年均增速15.2%。

總部經濟格局初步顯現。依託虹橋開放樞紐建設發展的良好契機,成功引進驢媽媽全球上海總部、華住集團全球研發總部、南方航空華東總部等總部型機構。新興產業平台不斷集聚。以康德萊為引領的醫療器械平台將打造以高階醫療器械研發、醫療器械自動化裝置研發、高階介入醫療器械研發實驗中心為核心的研發基地,推進醫療器械產業向“高、精、尖”進一步發展;依託納瓦電子、中科智谷人工智慧研究院等重點企業的人工智慧產業平台逐漸形成。創新創業功能逐步形成。依託市級孵化器東錦“僑幫僑”創業基地,北虹橋金融產業園、中科智谷等2家區級孵化基地,以及億達北虹橋創業城、coco space北虹橋站、四方科創中心等創業載體,創新創業活力不斷提公升。

重點載體形成功能。以研發總部為主的產業載體虹橋新慧總部灣開工建設穩步推進,形態打造初具雛形[1],重點吸引標準化服務業、新能源汽車服務業、總部經濟、電子商務、科技創新等核心功能。園區轉型持續推進。金寶園區騰龍換鳥,完成金寶園區“二次開發“控制規劃詳情,依託臨港集團建設的上海臨港嘉定科技城持續更新建設,重點打造科技創新、商貿流通和諮詢服務三大重點行業。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代背景下,世界經濟格局和地緣政治局勢發生深刻變化,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上公升為國家戰略,對上海發揮世界級城市群核心城市龍頭帶動作用提出新的要求。虹橋國際**商務區堅持世界眼光,對標國際先進,既是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的重要載體,也是“十四五”時期上海重點打造的功能區之一,承載了新格局下國內大迴圈中心節點和國內國際雙迴圈戰略鏈結的重要功能。2023年11月13日,《關於加快虹橋國際**商務區建設打造國際開放樞紐的實施方案》明確江橋鎮全鎮被納入虹橋國際**商務區,在虹橋國際**商務區不斷夯實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功能過程中必將為北虹橋國際**商務區帶來新的契機並注入新的活力。

2023年3月發布的《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中進一步提出,推動蘇州工業園區、嘉興科技城與周邊地區建立產業協作機制,支援嘉定、崑山、太倉在汽車、智慧型製造、新材料等領域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北虹橋國際**商務區既是滬寧製造業城市帶的重要節點,聯通嘉昆太與上海主城區,又具有承接虹橋國際一流**商務區及中心城區服務功能外溢的基礎,鏈結嘉定新城與虹橋國際**商務區。在傳統製造業轉型公升級、加強製造服務融合發展的新起點下,北虹橋有望深度推動地區從工業化向資訊化、智慧型化轉型,在搶占高階生產服務價值鏈制高點方面實現“彎道超車”,引領形成龍頭企業帶動中小企業集群、多產業跨界融合發展新格局。

綜合來看,“十四五”時期是北虹橋國際**商務區重要的戰略發展機遇期,但對標虹橋國際**商務區建設一流的國際化**商務區要求,北虹橋地區產業發展主線相對不夠清晰,尤其是區域缺乏較為鮮明的特色產業定位、地區品牌形象,沒有標誌性建築地標,對外顯示度較弱等問題不斷凸顯。

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品質推進北虹橋國際**商務區建設,對標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功能,全面梳理優化北虹橋國際**商務區的產業功能;積極引進國內外領軍企業、前沿創新機構和高階專業人才,實現北虹橋國際**商務區發展水平的跨越式快速提公升。

繼續推動北虹橋傳統優勢產業穩步發展,圍繞龍頭企業不斷做大傳統優勢,夯實現有產業基礎。加快推進北虹橋產業體系的優化公升級,依託虹橋國際**商務區及嘉定區的優質產業資源,尋找適合區域發展的新型產業增長點,全力打造創新產業新引擎。

結合北虹橋創新定位,進一步夯實頂層設計,利用好虹橋國際**商務區的國家戰略,打造高能級產業鏈**鏈價值鏈的重要樞紐。進一步深化與“北向拓展帶”的互聯互通,持續在協同開放、協同改革、協同發展上探索創新,成為長三角區域暢通國內大迴圈、促進國內國際雙迴圈的中心節點。

一高”,構築乙個總部經濟集聚高地

聚焦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及國際化**商務區定位,圍繞虹橋國際**商務區“總部經濟集聚專項行動”,推進臨港嘉定科技城和虹橋新慧總部灣建設,營造國際化商務服務生態,構築總部經濟集聚高地,夯實虹橋一流國際**商務區功能。到2023年,實現企業總部和功能性機構數量倍增。

“三新”,培育三類產業鏈創新融合生態集群

夯實“創新領航地”核心,打造“新健康”科技生態圈。以醫療器械和大健康為重點方向,集聚一批具有創新活力的大中小企業,形成產業鏈創新融合生態集群,努力打造成承載虹橋國際**商務區主導功能、鏈結輻射長三角的創新經濟集聚區。

到2023年,經濟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稅收年均增速達到30%;各項經濟指標不斷突破,規上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速不低於全區水平,規上服務業企業營收年均增速1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速1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增速2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速達15%以上;創新動力不斷顯現,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比35%以上,三個千億級產業總產出年均增速8%。新增註冊企業達2萬戶,重點產業總產出年均增長30%以上;開放活力充分釋放,實到外資金額年均增速15%,企業總部和功能性機構數量≥20,新引進億元專案達100個以上;數字轉型推動高質量發展產生積極成效,**新經濟總產出年均增速15%。展望2023年,基本建成一流的國際化**商務區和協同創新引領區,成為資源要素雲集、人才交往匯聚、產業活力迸發的國內國際雙迴圈新格局中的重要節點。

聚焦總部商務與創新經濟兩大主題,夯實“一城”“一灣”建設,豐富區域業態,提公升地區形象,匯聚北虹橋勢能與活力,為大型功能性專案落地提供空間保障與配套支撐。

臨港嘉定科技城,打造創新經濟集聚區。臨港嘉定科技城北至曹安公路、西至嘉閔高架、南至g2京滬高速、東至黃家花園路,總面積約2.75平方公里,以金寶園區轉型公升級為突破點,以園區二次開發為抓手,加快推動上海臨港嘉定科技城專案建設,以科創功能和生命健康、智慧型製造服務等領域為重點集聚高階產業,形成科技研發和先進製造集聚的“創新動力核”。

虹橋新慧總部灣,打造**商務承載區。虹橋新慧總部灣東至天創路,南至豐華路,西至華江公路,北至鶴旋東路,規劃面積約280畝,共23個地塊分三期開發建設,總建築面積37.33萬平方公尺。依託園區內雅運染整研發總部、盈創網際網路營銷研發總部、致達智慧型總部、瀚訊無線技術研發總部、藍科環保研發設計總部、易谷網路研發總部、惠柏新材料研發總部等一批潛力高新技術重點企業,打造和提公升一批商務配套和**服務功能平台,培育壯大文創、金融、航空、時尚等服務業態,以“五型經濟”為主導方向打造商務商貿和總部經濟集聚的“研發總部核”。

兩軸聯動,構築多元介面

金運路發展軸,建設創新活力走廊。直連嘉定新城和虹橋國際**商務區其他片區,全方位激發創新熱度與城市活力,聯動沿線布局的康德萊醫療產業園、北虹橋金融產業園、億達商務區、東錦“僑幫僑”創業基地、四方科創中心等創新創業園區,向南延伸承接虹橋國際**商務區核心區的科創功能輻射效應,形成貫穿區域南北、創新創業百花齊放的活力走廊。

金沙江西路發展軸,建設總部商貿走廊。依託南航上海總部,綠地創業城、巧帛人文原地、中科智谷、太太樂等總部型、龍頭型企業,聯動江橋萬達廣場商圈,搭載13號線金沙江西路、金運路軌交站點,形成高階產業集聚、功能配套齊全的總部商貿樞紐。

一帶環繞,點亮文創秀帶

吳淞江濱水空間,構築文創時尚高地。深化綠色生態發展理念,以吳淞江為主脈將生態新經濟與研發創意、風采水岸相結合,圍繞“文創科技、文化旅遊、文教休閒”,夯實虹橋**商務區“生態+”“文化+”底色,構建起“會商旅文體”聯動發展的文創時尚帶。

主要任務

建設“長三角”協同總部園

加強與虹橋國際**商務區其他三個片區錯位發展,重點集聚長三角企業總部和功能性機構,建設長三角區域城市展示中心暨長三角商會企業總部園。發揮嘉定區“北向拓展帶”區位優勢,著力打造浙商總部園和蘇商總部園。

打造國內總部“出海”輻射地

依託虹橋國際**商務區專業服務資源以及便利交通優勢,吸引集聚民營企業總部、央企第二總部、製造業總部等各類頭部企業總部和功能性機構,拓展研發、銷售、**結算、資料等功能,強化決策控制,引導總部企業向價值鏈、產業鏈、創新鏈高階發展。推動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向亞太總部、全球總部公升級,以建成世界500強企業總部園和國際企業總部園為目標,培育有創新活力的成長性總部。

營造開放型總部政策新環境

承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政策,繼續放寬對外資投資性公司准入限制,對總部機構給予金融、人才、通關等方面便利。推動符合條件的跨國公司開展跨境資金集中運營管理,提高區域內企業資金使用便利性,集聚一批高階專業服務機構,營造國際化商務服務生態。

構建醫藥器械創新孵化極

探索醫藥器械**便利化和審評審批制度聯動改革,積極引入醫療器械儀器裝置檢驗檢測機構上下游機構,打造醫療器械產業鏈功能平台,推動國際一線醫藥器械產品首次應用落地,形成北虹橋醫療器械領域功能服務產業優勢。借力康德萊醫療器械產業園及康德萊耗材基地建設,打造以研發高階醫療器械、醫療器械自動化裝置研發、高階介入醫療器械研發實驗中心為核心的研發基地,暢通境內外創新藥械在華研發、臨床試驗和上市通道,推動醫藥器械cro/cdmo平台健康有序發展,與虹橋國際**商務區、嘉定新城及長三角形成聯動,提公升北虹橋醫療健康產業競爭力。

構築大健康產業“生態圈”

加快推進動物實驗中心建設,持續推進上海臨港嘉定科技城等多個配套特色功能區建設,依託中國心血管醫生創新俱樂部(cci),推動cci創新學院全球會議中心建設,加速打造全球頂尖的生命科學創新策源地。依託璞美醫療、璞康醫療、諾昕醫療等企業,形成主導產業明確、專業分工合理、差異發展鮮明的產業生態圈,打造成為區級特色產業園區。推動“標準化動物實驗”等領域國內標準制定,抓住相關領域與國際接軌的戰略機遇期,提前布局基因編輯、生物材料等領域,助力高階醫療國外註冊類專案孵化落地,構建全球高階生物醫療產業鏈集群。

謀劃汽車優勢賽道

打造新能源汽車全球總部集聚區。依託蔚來全球總部、重塑新能源科技中心、澳康達汽車總部建設契機,打造新能源汽車全球量產車研發中心、開放式展示中心、工業旅遊體驗中心、創新燃料研發中心等企業功能性平台,布局新能源整車和核心零部件企業,大力推進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形成集研發、展示、國際業務為一體的國際新能源汽車研發總部集聚區及品牌出海引領基地。加強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資源聯動。

積極發揮虹橋國際**商務區“北向拓展帶”協同效應,聯合長三角共同推進核心零部件技術研發攻關,推動與嘉太昆的聯通及產業資源優勢互補,協同好江橋、安亭等區內實驗、檢測等平台要素資源,促進新能源開發、新能源消費,智慧型網聯應用,打造長三角氫走廊重要網路結點,共同推動長三角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發展。打造智慧型交通出行服務引領地。緊抓汽車產業電動化、智慧型化、網聯化、共享化的融合發展新機遇及新能源汽車逐漸普及趨勢,跨前研究政策供給,前瞻布局下游汽車養護、汽車金融、汽車租賃、二手車交易、汽車維修等領域新業態和新模式,集聚無人駕駛、汽車電子和汽車軟體生態服務企業不斷延伸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打造智慧型交通出行服務引領地。

協同“雙新”產業聯動創新

引進“新能源+新材料”特色專案。依託上海重塑能源集團、中國燃料電池理事會等龍頭企業和重要平台,招引盤活一批具有新能源、新材料與綠色低碳特徵屬性的產業專案,打造“新能源+新材料”雙新特色產業集聚區。加強“新能源+新材料”科技創新。布局以純電動汽車、插電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為主要方向的技術創新產業鏈,重點圍繞動力電池及管理系統、燃料電池電堆等新能源汽車領域,加強招商力度,打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的產業生態發展環境。

打造數字快銷品牌集聚地

繼續做大做強味覺快銷優勢品牌。推進中國調味品協調會上海創新中心建設,依託中國調味品協會和太太樂等標桿企業做大做強“健康味覺”產業,以中國調味品產業發展平台為抓手,做強太太樂、東錦等一批食品企業優勢,拓展綠色健康食品產業鏈,推動大健康產業創新發展。大力吸引培育一批“網紅”消費新品牌。

發揮嘉定新城**新經濟的產業優勢,做好**新經濟倍增計畫,推動北虹橋與嘉定其他地區“製造-服務”聯動,大力吸引培育一批“網紅”消費新品牌總部落地,利用品牌發布、展示活動契機,促進智慧型零售、跨界零售、綠色零售等新零售、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建設智慧型城市消費體驗平台。

深化**數字**新平台建設。發揮歐享家、淘美妝等一批優質電子商務企業資源,著力打造歐享家(虹橋)國際品牌家居博覽會、淘美妝商友會全球美尚峰會等一系列國際性高階平台;依託齊家網全國總部、華住全球展示中心、驢媽媽等載體及企業,圍繞數字**產業鏈和垂直細分行業,在電子商務、**鏈管理等領域培育引進一批獨角獸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扶持一批數字消費創新孵化平台。以國家對外出口基地北虹橋創新中心、國家版權出口基地北虹橋創新中心為橋頭堡,引入一批數字企業快速落地北虹橋,加快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上海(嘉定)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孵化基地(中高會上海基地)北虹橋辦事處建設進度,進一步推動消費和數字技術深度融合。

保障措施

進一步發揮區北虹辦的對接協調和全區統籌推進作用。加強與管委會的主動溝通和資源對接,建立健全議事協調、聯合走訪、聯動招商及人才掛職交流等機制;健全完善運轉模式,深化細化協調、督辦等有效機制,打通執行鏈條、提高運轉效率,形成抓推進、抓落實的強大合力。進一步加強各部門重大專案統籌力度。根據北虹橋國際**商務區“十四五”重大事項清單,優化例會、協調、督辦等工作制度,形成抓推進、抓落實的有效閉環,加快推進重大工程專案、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平台和事件活動、重大布局的落地程序。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成立北虹橋國際**商務區投資促進工作專班,強化北虹橋區域的招商引資、服務保障等工作統籌;持續做好宣傳推介及品牌建設,深化專業機構合作,依託區投資促進資訊化平台開展數字招商、專業招商,聚焦總部經濟、創新經濟、消費經濟、綠色經濟等新業態,加速優勢產業集聚,持續補鏈、固鏈、強鏈,打造在長三角具有競爭力的產業生態。全力放大政策效應。

進一步加強與市級部門對接溝通,圍繞北虹橋重點產業發展,加大在人才引進、資金支援、載體功能打造方面的政策支援力度,在生物醫療、人工智慧、數字經濟等重點新興領域,加快產業政策的推進和覆蓋,提公升對重點企業、潛力企業的扶持力度,推動政策落地由“盆景”成為“風景”。持續優化營商環境。通過完善上市企業及場外市場儲備庫,進一步強化北虹橋國際**商務區上市企業培育力度;探索加強跨境金融服務,持續推進自由**賬戶體系拓展工作,支援區內符合規定的企業開立自由**賬戶,為國際**企業提供便利的跨境金融服務,進一步樹立北虹橋國際**商務區一流的營商環境。

探索創新迴圈轉化機制。依託虹橋國際**商務區與嘉定區的優質資源,推動產學研平台的建設力度,提公升區域科技創新綜合能力。圍繞區域重點新興高科產業,積極推動國內外研究性機構在北虹橋設立研發站點,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的發展堵點,鼓勵以**為引導,企業與高校為主導的創新模式。構建產業開放協同機制。發揮北虹橋區位優勢,以高水平協同開放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積極推進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建設,提公升區域輻射和帶動能力。圍繞區域重點發展產業,建立產業聯盟、知名企業等多層次溝通對話與協同合作機制,打造長三角產業合作創新成果交流典範。

鮮明樹立北虹橋產業品牌。研究制定產業發展指導目錄,科學評判專案准入;立足北虹橋區域產業定位,通過建立現代服務業和功能性平台專案儲備庫,構建完善專案申報、預算管理、資金撥付、績效評價的工作閉環體系等,力爭讓專項發展資金在北虹橋國際**商務區發揮更大效益。集中資源打造“北虹橋地標”。以金寶園二次改造,新慧總部灣的開發建設為契機,瞄準科技前沿和產業高階,實施“一樓一策”、“一園一策”存量載體差異化發展政策,鼓勵載體提供與產業相適配的專業增值服務,打造蔚來全球總部等建築地標。

建設高標準國際化社群。高標準規劃建設北虹之星國際社群,在封浜河沿岸打造具有國際水準的綜合文化、商業等多元化的公共服務功能,營造符合國際規範的社群治理環境,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融合發展的特色示範區。打造高品質生活環境。完善多層次住房保障,加大高品質配套服務供給,建設符合人才需求的文化、體育、休閒等多元混合配套設施;豐富商業業態,用好萬達廣場等大型商業綜合體,鼓勵國際品牌和本土知名品牌開展新品發布活動,引進更多國內外中高階消費品牌首店和品牌**機構,舉辦中高階消費品發布、展示活動;依託北虹橋時尚創意園建設海派文化時尚區,打造吳淞江文化創意帶,不斷提公升地區城市風貌、提公升品質生活環境。

致同大灣區十策 灣區稅收協同建設,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為深化拓展稅收協同共治格局提供了良好機遇。印發的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提出,推動區域經濟協同發展,探索協調協同發展新模式,構建開放型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中辦 國辦印發的 關於進一步深化稅收徵管改革的意見 提出,持續深化拓展稅收共治格局,加...

荒漠區違建高爾夫球場十餘年 誰之過?

央視新聞發布了一條引人注目的訊息 陝西榆林荒漠化地區違建高爾夫球場,無任何審批手續營業十餘年。對於這一事件,榆林市態度堅決,反應迅速,成立了由市 市公安局 市資源規劃局 市生態環境局 市水利局 市林草局 市城管局等相關部門和榆陽區 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對此事進行徹底調查。榆林市位於陝西省北部,地處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