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 忍耐到突破極點,轉機自會到來,百事可成

2023-08-09 21:03:01 字數 3232 閱讀 2299

讀懂《易經》,容易;順應規律做事,很難。這是我實踐《易經》的感悟。雖然難,但可以克服。

對乙個人而言,相似的處境,總是重複出現。只要你穩得了,定得住,忍耐到突破極點,轉機自會到來,百事可成。

易經》的規律,是抽象的,看不見,摸不著,需要感知和洞察力。這種洞察力,執而不得,而心定下來,規律自然會呈現

道家《修真圖》講到定心:

心為身之主使,心念一動,精氣神隨即受役而動,若在修真時妄生雜念而心動神移,則三寶亦隨之而外馳,一洩無蹤矣;氣不能培,性亦難養,所謂修心養性,此為背道。

是故,天心坦坦蕩蕩無物不容,道心清清靜靜,佛心空空明明,唯人之心機巧不停,貪務多欲。

呂純陽尊師有訓文曰,時時拴意馬,刻刻鎖心猿。是其故也,敗道由妄心,成道也由心

人的心念動了,精氣神就被驅動起來,能量也就隨之外散了,所以,當乙個人經常思慮過重,浮躁不安,眼睛、耳朵和心思,被物質世界所錨定,那麼人就被固定在其中,故而,失去洞察力。

只有精氣神內斂的人,能量才充沛,不被物質奴役,從而感知到規律的變化。

通俗地說,就是不要想太多,不要什麼人、什麼事、什麼話,都往心裡去,要保持內心的空無,心自然就定下來了

易經》貴中正允執厥中”的中。

後來儒家發展成中庸之道,道家說“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都是一種“中”的狀態。

當乙個人的心,保持處中的時候,就是高手之境界。

比方說,大喜和大悲,就是一組陰陽的兩個極端。我們知道,情緒大悲,傷心傷身;懂中醫的人,也都知道,大喜也傷心傷身。

凡事都不要走極端,保持處中,不喜不悲,那是高手的境界。

這種處中的境界,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像太極一樣,圓圓轉轉,隨機而發。

當自己的情緒高漲了,收斂一點;當自己的情緒低落了,積極一點;如老子所言“天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以此保持“中”的狀態。

易經》64卦,講的是宇宙變化的基本規律,這是天道

如果人,用自己的想法,去妄測天道,那是以小見大,以偏概全,所見有限

洞見規律的唯一方法,是停頓自己的想法,以虛空納入無限

《清靜經》說:“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人停頓自己的語言、想法,心才能清靜下來。

心靜如水,雜念不擾,心火平息,坎水下行;

氣沉丹田,底氣十足,一陽生起,離火炎上;

水趨下;火炎上;坎離相交,為既濟卦

以上,講的是坎卦離卦,在人體這個小天地執行的原理。

如果不理解,也不用管,你只需知道:不要胡思亂想,要停頓自己的想法,才能洞見天地規律。

禪宗“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人的先天,本性自足。思想、文字、語言、心智,都是後天形成的屏障,成也是它,敗也是它,只要能揭開屏障,即可頓悟。

民間流傳著手裡拿著易經,**都不怕!在古代人看來,《易經》歷史悠久,歸根結底是因為它擁有一切。《易經》共有64個卦,與64個人生道路管理決策決策相匹配,一目了然。

在這個世界上,人們真的要花一點時間去讀《易經》,去豁然開朗的智慧型,也許也會讓你有一種開悟的感覺。

易經》這本書所包含的內容應有盡有,而且歷史悠久,也正因為如此,更難理解,普通人很難理解其中的奧秘。

因此,自古以來,許多人把《易經》當作一本占卜算命的書,更有人把它當作迷信活動。

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逐漸意識到,《易經》可以說是中國哲學理論的源頭,它將不同的生活環節解釋得淋漓盡致。

從宇宙空間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所有的規律都在《易經》中。孟子晚年獨自鑽過《易經》,曾感嘆加我多年,50年學易,不能大過。

中國古代的儒家和道家,都是以《易經》中的鑼卦為基礎。

我是乙個沉迷於《易經》的人,但是當我第一次接觸《易經》的時候,很難理解,因為原著都是古文。那段時間,我一直很煩惱。

就在我想放棄的時候,乙個易懂的同事向我推薦了這本《易經》的詳細解說。在關注原著的前提下,這本書增加了完整的注釋和翻譯,徹底解決了我的閱讀困難。

而在其中不只是講一些生硬的道理,而是結合實際的日常生活,運用**配文字的方式來解讀64卦的秘密。

其中包括五行、十二天幹、十二地支、太極拳和八卦的介紹,以及《易經》中象、數、理的講解。

通過這本書,我不僅要輕鬆入門,還要受益匪淺。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這本書。如果你有這樣的煩惱,不要糾結。

感興趣的朋友點選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