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鄉村振興,貢獻青年力量

2023-08-28 09:18:48 字數 1708 閱讀 4965

中國青年網濟南8月1日電(通訊員李天昊),為了鍛鍊和提高自身的能力,為家鄉文明建設盡自己的乙份力,維護城市整潔風貌,8月1日,曲阜師範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ichem-薪火相傳實踐隊隊員前往濟南市章丘區繡惠鎮街道進行社會實踐活動。

隨著大學生對“三下鄉”號召的響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進鄉村,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微薄之力。同時提公升村容村貌,清掃垃圾成為美化環境助力美麗鄉村建設主體之一。在實踐開始前,實踐隊員與村委會負責人進行溝通,了解到為引導農民從思想上、行動上提高人居環境質量,村里每週會進行一次大掃除工作,實踐隊員詢問負責人時間地點並踴躍參加。

大掃除當日,實踐隊員早早便來到村委會門口,與工作人員一同開會、分組、分發工具等。 負責人表示,建設美麗鄉村,是促進農村社會發展提公升農民生活質量,改善農業農村面貌,加快城鄉一體化的關鍵舉措。也是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為了促進農村文化建設,改善農村社會風氣,深入貫徹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滿足廣大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每週一次的大掃除工作主要包括清掃街道的垃圾,整齊擺放了農民房前屋後的雜物,除掉小路旁邊的雜草,使得鄉村環境有了乙個美好的改善。進一步推進美好鄉村建設奠定了基礎,同時也進行了無聲的宣傳,村民們的臉上也露出和煦的笑容,志願者的舉手之勞為這美麗的鄉村環境增添了更多色彩。看到自己參與改善了的鄉村,實踐隊員心情變得更加愉快,疲憊的感覺頓時消失。

在休息過程中,實踐隊員詢問村民近幾年家鄉有何變化,李阿姨說:“以前廁所是旱廁,夏天又悶熱又臭烘烘、冬天冷颼颼。一年前改成了水廁,村里家家戶戶都裝了馬桶,更加便捷衛生了。”經過一番了解,實踐隊員得知,以前村民家裡的旱廁是用彩鋼瓦搭建的,後改裝為雙翁漏斗式沖水廁所,還安裝上了感應節能燈,這也極大地翻新了村容村貌,便捷了村民的生活起居。在李阿姨向實踐隊員介紹過程中,一旁的李大爺也熱情地為實踐隊員解答。李大爺表示,今年來村里的整體環境也有著極大的變化,村上道路的綠化、汙水管網的修建、最美庭院的打造,以及廁改,這一系列的動作,讓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家的生活更好了。村莊清潔行動正在全國範圍開展,各地紛紛採取有效措施,彌補農村人居環境短板,全面提公升村容村貌,在讓農村生態環境美起來的同時,也帶動農民生活方式“綠起來”。

隨著清掃工作持續進行,實踐隊員沿著平坦的鄉村公路前行,發現大多數村戶有新修的院牆、新建的衛生廁所、乾淨整潔的農舍門前張貼著裝飾畫。但還是存在少數街道地面有菸頭、爛掉的水果、包裝紙袋、樹枝落葉等垃圾。實踐隊員與村委會負責人簡單溝通後,決定開展宣講活動,不亂扔垃圾不僅有利於減少環境汙染,而且可以避免垃圾中的不易降解物侵蝕土地。同時,做好垃圾分類,對於實現資源迴圈**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實踐隊員耐心講解垃圾分類知識、宣傳垃圾分類的意義,現場為村民進行垃圾分類演示,拿起手中的塑料瓶向大家介紹,塑料瓶是可**物,所有塑料類物品都是可**物,白色汙染的罪魁禍首便是塑料,因此要按照垃圾分類的標準去分類放置,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學會用可降解塑料來替代以往的塑料。”此外,還向大家介紹到各種垃圾的屬性,提醒大家要積極學習,充分掌握垃圾分類知識,鼓勵村民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自覺養成垃圾不亂丟、垃圾要分類的好習慣。

此次實踐活動通過實踐隊員的大力宣傳和積極參與,得到了較好的實踐成果,實踐隊員從中體驗社群志願者的工作,對基層社群管理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深切認識到了解民生,知曉民意,從身邊小事服務社群居民的重要作用,也了解到基層社群工作者工作的艱辛與不易,感受到了社群志願服務工作的人情溫暖。實踐隊員在經過本次志願服務後與相關實踐人員表示“溫暖是每個社群居民從小事中做起的,我們每乙個人都可以為身邊的人做出些貢獻”。

聚焦數智農業,助力鄉村振興

南京7月31日電 通訊員 鎖豔竹 劉晶瑞 隨著大資料 新 電子商務 智慧型物流等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推廣應用,農村產業鏈得到了全方位革新,數智技術將成為推進鄉村振興的有效引擎與持續動力。7月16日至17日,南京師範大學金陵女子學院 數智助農,文化築魂 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學院黨委副書記高見老師 院團委書...

鄉村振興,群眾是寶貴的力量和資源

隨著城市化程序的加速和農村人口的流失,鄉村振興成為了當前中國社會發展的重要議題。而要實現鄉村振興的目標,群眾是最寶貴的力量和資源。只有依靠廣大群眾的積極參與和奉獻,才能真正實現鄉村的全面發展和長遠繁榮。首先,群眾是鄉村振興的基礎。鄉村振興離不開廣大農民群眾的支援和努力。作為農村的主體力量,農民對於鄉...

塗健 用科技力量為鄉村振興賦能

大別山南麓的科技使者,科技部 三區 人才,安徽農業大學青年學者塗健教授響應國家號召支援科技下鄉,13年間在宿松縣一直致力服務鄉村畜牧養殖業,把實驗室成果搬到養殖戶的圈舍,累計服務農業經營主體20余家,7個鄉鎮18個行政村,開展培訓18次,培訓1000餘人次,發放技術手冊3000餘冊。脫貧攻堅的生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