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週刊丨專家建議多渠道籌資加大保障房建設和供給

2023-08-30 16:00:42 字數 2739 閱讀 7860

住房保障再發力。

編者按 7月24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積極推動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盤活改造各類閒置房產。**和有關部門也發布了多個相關政策檔案,加大住房保障支援力度,著力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難群體的住房問題。本期地產週刊聚焦“住房保障再發力”,敬請關注。

***攝圖網。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周雪松。

7月24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積極推動城中村改造和“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盤活改造各類閒置房產。最近,國常會審議通過《關於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的指導意見》,會議指出,要做好保障性住房的規劃設計,用改革創新的辦法推進建設,確保住房建設質量,同時注重加強配套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供給。 保障房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資的錢從**來?保障房建設主要是**職責,需要財政出錢,也需要多渠道籌集資金。面對現在財政收入減少的情況,不少專家建議發行“特別國債”。“保障房建設很適合通過發行長期國債來建設,比如10年期或20年期的國債。”原中房集團董事長,原國家房改課題組組長孟曉蘇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住房保障還存在短板。

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袁昕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商品房解決不了低收入者的住房問題,近年來,隨著城市拆違、棚戶區改造、城中村改造等工作的推進,城市中的低成本住房減少,給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帶來困難,保障房是**為弱勢群體提供的基本保障,對社會穩定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保障房基本的公共服務和配套設施也必須具備。 中指研究院研究副總監徐躍進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保障性住房是我國住房供給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常會審議通過的《關於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的指導意見》對保障房建設具有積極影響。未來預計將從改善民生和擴大投資的角度出發,增加保障房建設與**,將有利於為房地產行業注入新活力,帶動相關行業平穩發展。 在保障性住房供給方面,我國有廉租房、經濟適用房、限價商品房、共有產權房、公共租賃住房以及保障性租賃住房等多種形態,各個時期保障性住房發展的重點也不相同。 上海交通大學住房與城鄉建設研究中心主任陳傑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保障性住房建設在主觀上有民生保障的作用,在客觀上也有拉動經濟作用。此外,保障性住房也關係到城市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 孟曉蘇也認為,保障性住房建設就像商品房建設一樣,能夠拉動建築材料生產與施工安裝,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現在商品房的投資銷售在下滑,可以通過加大投資開發保障性住房來“堵上”。 尤其是在保障性租賃住房推出後,保障性住房就不再是狹義的托底型保障概念,其公升級為發展型保障,轉變為對新市民、青年人一種社會投資,屬於社會基礎設施的組成部分。”陳傑對本報記者表示。 廣東省城規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住房保障還存在一些短板,一是過去的保障性住房很多都是通過房企開發商配建,隨著商品房市場下滑,其資金**有所減少。二是保障性住房**效率並不高,一般地方**不太願意拿好的地塊、大量資金進行投入。三是需要適時擴大住房保障範圍,將保障範圍擴大到住房困難人群和低收入者。四是要加快“租購同權”的改革程序,讓租客享受到等同於商品房的權益。

國企央企應發揮主力軍作用。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需要解決土地、資金等問題,其中,最關鍵的是資金問題。從流動人口來看,2023年我國流動人口增加到3.85億,尤其是人口流入型大城市,新市民、青年人保障性住房需求更大。陳傑也指出,**直接投入少、財政負擔小、可持續性強的保障性住房發展空間還很大。 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在城市更新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中就包括危舊樓房改造專案,將筒子樓變成了單元樓,增加公共活動空間。 袁昕認為,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等不能一味“高檔次”“高標準”,也需要關注原有社會功能的更新和延續,保持社會結構的穩定。因此,可以嘗試把一些過剩的商業辦公建築改造為保障性住房。 孟曉蘇認為,閒置房產可以拿出一部分改造成“平急兩用”的公共基礎設施。而把空置商品房變成保障性住房的最大困難在於,商品房裡包含著的高地價。保障性住房**低的原因是地價較低,開發建設機構也不過於追求利潤。他認為,在保障性住房建設方面,地方**應該發揮主導作用,國企和央企要發揮主力軍作用。 事實上,國企和央企也在大力布局保障性住房市場。以中國保利集團***以下簡稱“保利”)為例,其相關人士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表示,保利堅定執行**“房住不炒、租購併舉”的政策,在建好商品房的同時,努力探索發展新模式,參與長租房市場和保障性住房建設。自2023年開始,保利累計建設政策性保障住房專案超過100個,建築面積950萬平方公尺,投資超過700億元。 與此同時,保利發展還積極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拓展公寓業務“租購併舉”;參與城市更新、綜合運營等專案超140個;累計開發保障性住房、共有產權房等超千萬平方公尺。 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資料顯示,在“十四五”期間,全國計畫籌集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870萬套(間),預計可以幫助2600多萬新市民、青年人改善居住條件。 孟曉蘇強調,地方**要捨得拿出好位置用於建設保障性住房,此外,保障性住房建設需要大量的財政資金投入,需要多渠道籌集資金,也包括專項債投入,這些事情都要靠**與國企和央企來做。 他表示,如果每年由國家財政投資1萬億元來建保障房,同時要求地方**配套出資,再通過向保險、銀行、信託等金融機構擴大融資,可以達到5萬億元的規模。這5萬億元如果都能用在房屋建設上,可以發揮出10萬億元的作用,很快可以規模化地提供保障房。

本***版權歸中國經濟時報所有。如**或引用本文內容須經許可,並註明**中國經濟時報。

熱點鏈結。關注丨千億農業保險市場為農業生產保駕護航。

時報訪談丨蘇劍:戶籍制度改革與統一大市場建設相輔相成。

焦點丨強化分紅導向提公升a股投資價值。

經濟地理丨虹橋國際開放樞紐按下提能“加速鍵”

總 監 制丨王輝王繼承。

監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陳姝含。

專家建議廢除農村糧補 低保,如何看待?

專家建議廢除農村糧補 低保,如何看待?糧補政策是國家為了保障國內糧食生產穩定而出台的補貼政策。近年來,全球公共衛生事件的爆發讓人們認識到保障糧食安全的重要性。然而,國內糧食生產往往無法滿足基本需求,導致大量商業用糧需要進口。為了鼓勵農民積極參與糧食種植,國家不斷提高糧補標準並投入資金。雖然糧補政策有...

專家建議投入20萬億改善居民收入

近日,有專家提出,我國應投入 20 萬億資金,用於改善居民收入,以刺激消費,助力我國經濟的內迴圈。這一提議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據專家分析,我國目前的經濟形勢下,居民收入的提高對於經濟的內迴圈至關重要。一方面,居民收入的提高可以刺激消費,從而拉動經濟增長 另一方面,也可以縮小貧富差距,提高社會公...

地產週刊丨保障性住房讓新市民 青年人等群體“住有宜居”

住房保障再發力。編者按 7月24日召開的 政治局會議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積極推動城中村改造和 平急兩用 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盤活改造各類閒置房產。和有關部門也發布了多個相關政策檔案,加大住房保障支援力度,著力解決新市民 青年人等住房困難群體的住房問題。本期地產週刊聚焦 住房保障再發力 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