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時期,爆發的大規模排猶浪潮,猶太人回歸以色列

2023-08-10 00:53:08 字數 3995 閱讀 7297

歷史又一次將猶太人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2023年,**爆發了一次更大規模的排猶浪潮。事件的起因是由於在某市的郊外發現了乙個當地小男孩的屍體。於是,開始有人傳言這是猶太人血祭的犧牲品,乙個名叫貝利斯的猶太人被推上了法庭,這就是在**歷史上留下汙點的“貝利斯審判”。厄運再次降臨到了猶太人頭上。當地人瘋狂追打猶太人,導致四十五名猶太人被殺,一千多人受傷,婦女被**,嬰兒被扔出窗外。

不僅民間如此,官方也是推波助瀾。為了轉移國內矛盾,沙皇尼古拉二世縱容國內反猶勢力對猶太人實施暴力,近千名猶太人在**的敖德薩***而執行這場**的**就是號稱“綠林好漢”的哥薩克騎兵。

哥薩克並不是乙個民族的稱呼,它在俄語中的意思是“自由自在的人”。其實,通俗一點來講,哥薩克就是“盲流”。這些人實際上是一些不甘心為奴而逃到偏遠的南俄草原邊境謀生的草寇。他們聚集成群,靠打家劫舍為生,後來就發展成為了類似梁山好漢一般的兵匪。**沙皇**鞭長莫及,也只能眼看著這些人慢慢做大。

不過,**也慢慢發現了這些人的利用價值,只要肯給錢,這幫人就會為你赴湯蹈火。所以,這些“盲流”逐漸成為了沙皇豢養的一群很有戰鬥力的野狼。後來為**征服廣袤的西伯利亞乃至搶占伊朗大片地盤的“功臣”,就是這些哥薩克。

無知加仇富,造就了哥薩克對猶太人的“嫉惡如仇”,他們只要見到猶太人就會殺心四起,也因此而成為**,乃至整個東歐一次次反猶浪潮的急先鋒,甚至被“譽為”俄羅斯大草原上猶太人的“天敵”。

比如2023年,以謝公尺爾尼基為首的哥薩克對波蘭、立陶宛和烏克蘭的猶太人大肆掠殺,八年之內,多達十幾萬猶太人被他們殺害,數百個猶太社群被摧毀;2023年,烏克蘭的烏曼城再次成為了猶太人的傷心地,瘋狂的哥薩克將大量猶太人**在猶太會堂內,其中不**女和小孩。不過,惡人自有惡人治,哥薩克後來還是在史達林一次次的鎮壓下消亡了。

*境內接二連三的**和暴力活動,加速了猶太人外移的步伐,引發了2023年至2023年間第二次“阿利亞”運動的到來。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至2023年間,從**逃離的猶太人將近三百萬人,其中二百多萬去了美國,近百萬逃亡歐洲。除了逃往美國和歐洲的猶太人外,一部分猶太人則選擇了移居巴勒斯坦,他們構成了第二次“阿利亞”運動的主力軍。

第二次“阿利亞”來到巴勒斯坦的回歸者,是首批將自己與民族事業結合在一起的猶太復國主義者。這批人與第一批天真的年輕人相比,實力和影響力明顯提高了乙個台階。日後,這批人成為了猶太復國的最主要力量,他們中間就包括出生於波蘭的以色列開國之父本?古里安。隨著大量猶太人在巴勒斯坦落地生根,乙個很現實的語言問題擺在了他們面前。

回歸以色列的猶太人來自世界五湖四海,一千多年的流散已讓他們忘記了祖輩的語言。這些人說著各地不同的方言,來到巴勒斯坦,但來到以後才發現,由於語言交流的隔閡,他們之間難以形成真正的溝通和交流。這並不奇怪。試想一下,即使生活在同乙個中國的哈爾濱人與上海人,如果沒有普通話而只講當地方言,恐怕也難以溝通和交流,更何況來自不同國度的人們。於是,統一回歸者的語言,已是關係到回歸者能否立足的當務之急。

那麼選擇哪種語言作為猶太人的“普通話”呢?各方都從自身利益出發,希望選擇對自己方便的語言,比如羅斯柴爾德家族就希望選擇法語,赫茨爾的追隨者希望選擇德語,但更多的猶太人想起了猶太人已經失傳千年的希伯來語。此時,復活希伯來語,已經不僅僅具有民族復興的象徵意義,實際上也是關乎到這些人能否融洽生活在一起的關鍵。

提到希伯來語的復活,就不能不說到為推廣希伯來語而付出畢生心血的語言學家本·耶胡達。為了讓希伯來語在猶太人的世俗生活中得到推廣,耶胡達不僅編寫了希伯來語詞典,更是身體力行,至死都不說別的語言,只說希伯來語。經過他的不懈努力,憑藉一己之力,終於將幾乎已經“死去的語言”希伯來語一步步地復活。

耶胡達的追隨者繼承了他的衣缽,從娃娃抓起,希伯來語在兒童中很快就流行起來,進而帶動了整個家庭、整個社會,希伯來語逐漸變成了猶太人通用的母語。就在猶太移民陸續向巴勒斯坦回歸的同時,赫茨爾及其他猶太復國運動的先驅們,也在歐洲為猶太人的復國夢想而積極多方奔走。

面對奧斯曼蘇丹的不合作,赫茨爾開始尋求折中的解決方案。當英國人表示願意從自己在東非的殖民地肯亞乙個名叫“烏干達”的地區,劃出一塊地來送給猶太人做復國“試驗田”時,赫茨爾欣然接受了這一提案。但其他猶太人不能接受除巴勒斯坦之外的任何回歸地。他們對這位民族英雄的選擇進行了強烈的譴責和攻擊,甚至抨擊他是猶太人的叛徒。

2023年,赫茨爾在心力交瘁中倒下,年僅四十四歲,“烏干達提案”也就此夭折。以色列建國之後的第二年,赫茨爾的遺骸被從維也納遷到了耶路撒冷一座最高的山上安葬,這座山從此被改名為“赫茨爾山”,成為了以色列的國家公墓,多位以色列**、總理和軍政要員長眠於此。

早期來到巴勒斯坦的移民大都單槍匹馬,他們不僅難以有效地從事大規模生產和生活,也難以應對周邊阿拉伯人的挑戰和競爭,這也是第一次“阿利亞”失敗的原因所在。為了生存和發展的需要,第二次到來的移民吸取了第一次移民失敗的教訓,建立了“基布茲”。

基布茲”在希伯來語中意指“集體”。“基布茲”裡所有財產都由集體共同占有,所有的個人需要,包括醫療衛生和撫養子女,都由集體負責。這實際上受到了來自俄羅斯猶太人所帶來的理想社會主義的影響,與我國成立初期在農村所採用的“人民公社”類似。

我看了不少以色列的老**,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猶太人在基布茲裡的生活照。在這些一張張發黃的老**裡,見到的並不是窮困潦倒和悲觀失望,相反,都是在極其簡陋的生活環境下生活著的一張張笑臉。每次看到這些老**,都讓我有種親切感,彷彿回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五六十年代的時光一樣,人們朝氣蓬勃,臉上似乎總是洋溢著微笑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隨著猶太人不斷增加,猶太人成立了自我管理的社團組織“伊休夫”,並在貧瘠的荒漠之上建立了猶太人入主巴勒斯坦後的第乙個城市特拉維夫。特拉維夫的意思就是春之山。儘管這個城市建立時只有一百三十九戶普通住宅,居民也僅有一千四百一十九名,但就是這樣乙個更像小村鎮的城市的建立,卻標誌著猶太人在流散了近兩千年之後,終於在應許之地上落地生根了。

猶太人的春天就要到來啦。

就在猶太人緊鑼密鼓地為自己的復國之夢忙碌的時候,世界風雲突變。

我們跟隨猶太人已經一次又一次地目睹了強國之間的你爭我奪,戰火和硝煙也一直伴隨在猶太人左右,有幾次戰火甚至幾乎就要燒遍全球,但真正將整個世界拖入災難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直到2023年才真正到來。

2023年6月28日,這是銘刻在世界史上的乙個重要日子。就在這一天,第一次世界大戰隨著奧匈帝國王位繼承人費迪南大公在塞拉耶佛遇刺而拉開帷幕。德皇威廉二世面對“千載難逢的機會”,命令德國戰爭機器立即高速運轉起來。在德國的慫恿下,奧匈帝國陸軍總參謀長即刻下令三軍,向塞爾維亞境內挺進,並同時下達了例行手續的最後通牒。

儘管塞爾維亞幾乎應承了蠻不講理的奧匈帝國在通牒中提出的所有無理要求,但奧匈軍隊還是於7月28日按照自己的計畫開始炮轟塞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此打響。接下來,在不到一周的時間內,世界各個列強撲通撲通全部下水,並按照利益劃分,形成了以英國為核心的協約國(英、法、俄等)和以德國為中心的同盟國(德、奧匈、奧斯曼帝國等)兩大軍事集團,投入到了人類有史以來的最大規模戰爭之中。

19世紀最具爭議的作曲家!

19世紀的 史上,有一位備受爭議的 家,他的 作品和 戲劇徹底改變了 的走向,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他就是理察 華格納,一位 史上最具影響力和爭議性的作曲家之一。華格納的生平充滿了波折,他於1813年誕生在德國萊比錫,早年展現出卓越的 才華。然而,他的 之路卻並不一帆風順,面臨著經濟上的困境 家庭問題...

19世紀末,印度獨立運動的源起!

印度獨立運動 非暴力抵抗的光輝歷程。印度獨立運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當時印度仍然是大英帝國的一部分。這一時期,印度飽受英國殖民統治的壓迫,但也經歷了政治 社會和經濟的巨大變革,為獨立運動的崛起創造了條件。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 這段光輝歷程,了解非暴力抵抗的核心原則以及傑出領袖們的作用,他...

19世紀英國禁鴉片運動的國際影響 以印度為例,變化如何

反鴉片運動對英國和印度的影響 在19世紀,英國民眾發起了一場反鴉片活動,這場活動不僅對英國自身產生了重要影響,還影響著其他國家,尤其是中國和印度的社會經濟發展。這場活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國際合作禁菸的程序。伴隨著反鴉片活動的興起,一群英國傳教士成為這場鬥爭的主要活動者。他們不僅在英國國內進行反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