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長安三萬里》讀《子夜吳歌 秋歌》感

2023-08-10 02:03:11 字數 1265 閱讀 5046

長安一片月,萬戶擣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長安三萬里》這個電影最近挺火,我也抽空去湊了個熱鬧,歡聲笑語中度過了三個小時。

實話實說,電影還是不錯的,只不過我完全沒法代入到心中的詩人身上,只能把他們當成同人作品來看。作為主角之一的李白,他歷史上到底如何,由於我沒有專門去查過相關史料,這個並不好評論。但如果僅僅只是以其文來論其人,李白的詩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文能如此,詩人的志向和品格就可見一斑。李白的清新飄逸,斷然不能著落於表面上的聲色犬馬,而是在於“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內心豪邁。所以電影中的李白在我心中,是有其形但無其神的。電影的結局作為藝術昇華,所描繪李白被流放時的懊悔惆悵和遇赦後的僥倖欣喜,則並不能很好的表達出我們對乙個能寫出“雲想衣裳花想容”的文豪的期盼結局。對這種天才人物的美好願望,在電影中卻遠遠不及高適,何其毒也。

詩詞之事,說起來無非就是平平仄仄,對仗押韻。但要說一首好詩,那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就如說到穿衣服大家都會,但要求穿著時尚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藝術雖然都有其客觀上的規律要求,但終究重要的還是超脫於現實的美感。“長安一片月”這裡雖然寫月,其實是寫夜。只有在深幽的夜,才能顯出一輪明月的皎潔。同時這樣的月和這樣的夜,立刻能讓我們聯想出四周的萬籟俱靜。也只有這樣的寂靜,才能凸顯出那“萬戶擣衣聲”。這一句無愧為千古名句,也是在電影中被反覆引用。他把色彩的明亮和黑暗,聲音的寂靜和響動交織映襯托出,給讀者一種強烈的畫面感。更為巧妙的是:這一句的每乙個字都很樸實簡單,簡單到我們普通人平時都會說會用,但寥寥幾個字湊在一起卻不平凡。這也許只有天才的才思才能寫出吧!

玉門關相隔長安千里之外,“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即使是這般的秋風也吹不散那遠隔千里的牽掛。能有這般牽掛的,只有那留在長安的遠征人的妻子。這一句由景轉情點明主題,同時也把前句中“擣衣”動作的主人翁給引了出來。

尾句“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展現出那些徵夫家中婦的願望。這首詩由景開始,逐步轉到情。然後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那一下下的擣衣聲竟然是徵婦的祈願,是願良人早日罷徵歸來。這裡的“罷徵”揣摩起來很有意思。對於戰爭這些徵婦並沒有那種“直為斬樓蘭”的豪邁。她們並不關心勝利與否,有的只是對遠方親人的思念。所以她們只是關心這場遠征什麼時候能結束,什麼時候能團聚。但卻這很貼切描寫物件的心理。

整首詩採用並不常見的三句格式。但內容上確實很完整的:首句寫景,次句情景交融,尾句落在情上。不由得感慨,太白之詩不拘一格!

#長安三萬里#

觀《長安三萬里》隨筆

動畫電影 長安三萬里 是一部以高適與李白友情線為貫穿,以唐詩浸染而成的絢爛詩篇。影片通過高適的回憶講述了李白與他不同的人生與理想的故事,其間畫龍點睛的唐詩,展現了唐朝詩人桀驁不馴的群像圖,也將大唐由盛至衰的歷史徐徐道來。48首唐詩組成的唐朝詩歌絢麗畫卷,以 李白式 的超現實主義風格在光影的點綴中瑰麗...

如何評價《長安三萬里》?

長安三萬里 是一部由閭丘露薇所著的歷史 以唐朝盛世長安為背景,描繪了乙個豐富多彩的社會畫卷。本書以其獨特的敘事風格和深入細膩的人物刻畫贏得了廣泛的讀者認可。下面將從情節 人物塑造 歷史文化等多個方面對 長安三萬里 進行評價。首先,情節緊湊有力。長安三萬里 以少女靈夢作為主線,通過她身上發生的一系列故...

《長安三萬里》 穿越時光的長安之夢

長安,這個名字自然而然地喚起華美的幻想。葡萄美酒 夜光杯的誘人光輝,琵琶大弦小弦追隨胡姬旋轉的舞裙,奢侈的荔枝一騎而來,感時花濺淚 恨別鳥驚心的哀婉。長安,這個詞語,既絢麗多彩又充滿腐朽的歷史。它深埋在時間的沙漠中,承載著千百年來無數人的嚮往和渴望。長安的精髓已經流淌在每個中國人的血液之中,被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