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趣系列之跑步記趣

2023-08-20 01:16:28 字數 4408 閱讀 4805

跑步記趣

在個人的運動生涯中,有三件事值得一記。一是小學時上足球課,懵懵懂懂一記猛踢,球進了自己隊的大門。二是大學畢業時,體育測試不合格,在擔任體育班長的室友的穿針引線下,和另一位同學一道,通過賄賂體育老師三盒過濾嘴香菸,才被老師放了一馬,逃過肄業之劫。三是堅持跑步至今超過十個年頭。

前二者只能立此存照,後者卻可大書特書。

在跑步生涯中,亦有三件事需要先行交代。一是依稀記得不知什麼時候50公尺跑過七秒六,100公尺的速度是十五秒九。二是高中時參加公路越野,跑了大約兩公里之後,到一處坡路,感覺體力不堪,便拐進路邊的一家商店,恰巧有浙江文藝版《唐詩三百首》,於是買了一本,就此等待大部隊,偷偷混入徒步的隊尾裡,返回了校門。三是大學時的乙個冬季,在朋友的帶動下,在公園裡跑了兩個月左右。朋友比我勤勞,覺少,起得早,每天在宿舍門前敲門、喊我、等我,然後我們一起跑向公園。

在雪地上留下腳印一串串之後,再沒有鍛鍊過,以至於一度成為單位裡肺活量最小的人(之一?)。

忘記是哪一年了,總之至少是十年前,突然想跑步。於是下班後,節假日裡,穿上既有的裝備,邁開步來到了操場。那時不懂什麼電子裝備,不懂什麼跑鞋,不懂什麼速乾衣服,因陋就簡,有什麼穿什麼,就加入了跑步的隊伍。

跑開了才知道,原來自己的體力如此稀鬆,跑一百公尺就再跑不下去,只好慢走,甚至歇息。不知是在什麼力量的驅使下,竟然漸漸地堅持了下來。跑一百公尺,走一百公尺,再跑一百公尺,再走一百公尺;跑半圈,走半圈;跑一圈,走一圈;跑兩圈,走一圈;跑五圈,走一圈,就這樣一圈圈迴圈下來。於是,以兩公里為限,跑了一年多。小腿肌肉結實了,肺活量大了,體重降了,很是沾沾自喜。

2023年在南京大學培訓,夜遊莫愁湖,在同學面前著實表演了一下走路的功夫,比我年長的、年輕的都比我走得慢。我還向人家吹噓每天在操場跑步五圈,多少有些得意。同學說,兩公里那能叫跑步?起碼得跑上半個來小時,才算入門啊!

同學的鼓勵成了新的動力,結束培訓回到單位後,跑步距離就一下子翻了一番,增加到每次四公里。那時真是夏跑三伏,冬跑三九,三十多度時不畏炎熱,零下三十多度與嚴寒相鬥(逗),跑遍了城市的廣場和公園。夏夜被狗追過,冬天滑倒傷過胯,好在一切平安無事。

如此跑了兩年多之後,感覺四公里已不過癮,於是就跑進了五公里。

跑步時間久了,要求也就逐漸地高了起來。跑鞋得是亞瑟士、美津濃,衣褲得是安德瑪,手機要**計步軟體,腕上要佩帶運動手錶,儼然老跑手一般,有模有樣。

鞋子、衣服好配備,**軟體亦不過小事一樁,運動手錶可得千挑萬選。研究比較了一段時間,放棄頌拓,選定了佳明,只因外觀簡潔,軌跡圖煞是好看。當地沒有經銷者,那就去北京買。於是利用出差的機會,下得飛機,直奔王府井,在導航的指引下,找到了事先查好的商場,坐滾梯竟然直抵櫃檯,斥資6800元,搞定了這一心儀之物。

表盤好大,好有運動範兒。定位、方向、海拔、氣壓、軌跡、配速、最佳記錄、心率一應俱全,資料向手機實時傳輸,無縫對接。

為了對得起這配飾,自我加壓,每次的距離變成了六公里,有時也試試十公里,衝衝四分之一程馬拉松,只是對半馬仍然不敢奢望,對全馬更是視為畏途。

在這個過程中,2023年,呼和浩特舉辦馬拉松比賽,於是在朋友的鼓動下,報了10公里迷你,以72分鐘的配速贏得了完賽獎牌。這是平生獲得的第一枚獎牌。之後,在這枚獎牌的鼓勵下,一直堅持,配速提公升到了10公里59分鐘,一不小心跑進了1小時,頓覺老身還很年輕,老當益壯,應該繼續奮然前行。於是跑勁更足,對跑步更加痴迷。

從此,制定了每月跑步100公里的目標。在這一目標的催促下,跑步似乎變得比吃飯更重要。所有的安排都得給跑步讓步,上半月若是跑不夠50公里,就覺得下半月壓力太大,總是要自加壓力,每次力爭多跑,為以後留足可以少跑或者說偷懶的空間,結果很少有哪個月跑不夠100公里。真要是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有哪個月才跑了幾十公里,那簡直有一種欠債感,心裡很不是滋味。今後每次的跑量自然會增加,這樣才會覺得舒坦一些。

跑步的樂趣,檻外人大概難以理解。常有友人不厭其煩地規勸跑步要適可而止,當心跑斷腿,意思是保護膝蓋要緊。現在跑多了,以後落得一瘸一拐,那得不償失啊。同是跑友,體會也未必相同,各有各的跑經,各有各的心得,各有各的體驗,各有各的收穫。

都是跑步,但是在操場跑、在海邊跑、在公路跑、在公園跑,其趣大異。在操場跑,軌跡不過是乙個單調的橢圓。在海邊或公路跑,跑過的基本上是直線,甚至是蛇一樣的彎道,難成閉環。在公園跑,則妙趣橫生,大路縱橫,小道蜿蜒,可以在導航的指引下,邊跑邊設計出各種軌跡,最終用腳來繪製出周長不同、形狀各異的圖案。

在上海中山公園,跑出來的軌跡彷彿行走著的北極熊;在人民公園,那軌跡則貌似橫著的球拍;在靜安公園跑步的軌跡裡,多少有一些大陸地圖的輪廓;跑過黃興公園,則能找到梅花的影子。

在呼和浩特樹木園,腳步繪製出來的則可以像稍麥皮,也可以有蘑菇樣,有時像手槍,有時像長靴;在絲綢之路公園,跑完畫出了側臥的山;在春度公園跑上一周,把所有的軌跡放在一起,則像俄羅斯套娃,大圈套小圈……

每一種圖案都像是不同的獎章,是自己對自己的犒賞,自我安慰,自得其樂。

都是跑步,但每次的配樂有講究。位移地易,配樂宜矣。要根據地點的不同,選擇不同的**來伴奏陪跑。在鎮江跑步,耳中迴響的一定是馬連良的名段《甘露寺》,“勸千歲殺字休出口……”在黃浦江邊跑步,聽的當然是葉麗儀的《上海灘》,“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在合肥,伴我邁步的必定是韓再芬的黃梅戲《女駙馬》,“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而在呼和浩特跑,耳朵習慣的永遠是悠揚的馬頭琴曲。

跑步的節奏也是選擇配樂的決定因素。如果快跑,追求速度,那就聽激揚、奔放、熱烈的各類進行曲、童祥苓《智取威虎山》等,要是隨便跑跑,拼拼耐力,那就讓舒緩、深沉、平靜的小夜曲、俞麗拿《梁祝》等在耳邊響起。跑步的快慢和樂曲的節奏相得益彰,樂趣自見。

都是跑步,但追求不同,目的各異,因而心態有別,不過結果大致差不多,所謂殊途同歸。有人意在**,這樣的跑者關注的是體重的變化,與速度、筋骨無涉,秤的計數一旦公升高,哪怕一二兩,也倍覺不爽,渾身不自在,感覺跑步失敗,要打退堂鼓;有的為了提速,他們在意的當然是步頻、步幅、步數,快了笑逐顏開,慢了愁眉苦臉,但經過調整,方法一旦到位,成功是早晚的事;有人只為鍛鍊,強筋健骨,並不操心別的,狀態好就快奔,累了就慢跑,步頻高舒服就小步快跑,步幅大感覺好就大步狂奔,只要看到贅肉消失,胸挺腹收,小腿肌肉有稜有角,那份滿足感和成功範兒就別提了。無論跑步為什麼,結果總是“每天運動一小時,健康快樂一輩子”。

跑步還可以成為思考的載體。跑步時沒有人打擾,不受雜事影響,眼前只有各種景物掠過,心比較安靜,忘卻了工作的壓力和生活的煩惱,不用想社會的複雜與世事的紛擾,想一想“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的瀟灑與豁達;“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的自在和豪放;“我要憑那鬆開的捲髮,每陣愛琴海的風都追逐著它”的旖旎與多情……可以隨感覺馳騁,任思緒飛揚。激起靈感,構思文章,湧出佳句,妙不可言。我有的作品就是在跑步的過程中靈感乍現,跑後整理成文的。

邁開步,跑起來,睹物觀景,看人攬勝,經日公升日落,歷花謝花開,體會寒暑易節,感受雨雪換防,慨嘆歲月無虛度,憧憬人生有華章,其樂無窮!

無論哪種跑者,不管有什麼樣的感受,堅持下去,至少能夠強身健體塑型。這是跑步最大的益處。

鍾南山堅持跑步七十年,村上春樹七十二歲每天跑十公里,近乎神話。韓寒5公里跑用時18分36秒,平均配速3分43秒,於非專業運動員而言,簡直神速。他們在業界是精英,在跑者中是引領。和我們一樣,他們都是吃五穀雜糧的普通人,乃肉身凡胎,非鋼筋鐵骨。他們能如此,我們引為榜樣,當不是東施效颦。

人常說,活到老,學到老。是啊,一天不學習,就趕不上總經理。不斷學習是必須的。但光學習是不夠的,還要不停地運動,持續地鍛鍊,那就是活到老,動到老。不敢說生命不息跑步不止,至少應該腿腳支援跑步不止,邁開腿,用雙腳在大地上畫出越來越多的一天與一天不同的畫圖。這樣每天畫出的不是好心情麼!

夜跑的真相 夜跑傷陽氣?

夜跑作為一種特殊的跑步方式,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和注意事項。在夜晚跑步可以帶來一種與白天截然不同的體驗,同時也需要更加關注安全和舒適性。以下是關於夜跑的一些重要內容。1.時機選擇 夜跑的時間選擇要根據自身情況和環境來做出合理的決策。一般來說,最好選擇在日落之後和夜晚的光線相對較好的時間段。夜晚比較涼爽...

跑者,為什麼不建議每日跑?

不論你是專業運動員還是業餘選手,不建議你每日都跑。比如說,職業馬拉松運動員,除了跑休之外,每天訓練量可能達到40公里左右,注意是除了跑休。也就是說專業運動員也不是每日跑。舉個例子,國內著名女子半馬運動員焦安靜,月跑量在500 600公里左右 焦安靜在微信 號中的 的說法。焦安靜產後復出一年多,體重從...

女跑者用「瑜伽褲」跑什麼?

女跑者用 瑜伽褲 跑什麼?標題 從自由舒適到完美運動 女跑者的瑜伽褲。副標題 瑜伽褲在女跑者運動中的多重功能與理由。導語 瑜伽褲作為一種運動褲,被廣泛運用於各種運動場景中。然而,對於女跑者來說,瑜伽褲不僅僅是一種時尚選擇,它具備許多優勢,為女跑者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本文將詳細 原創女跑者使用瑜伽褲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