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見證 抗戰大刀

2023-08-08 23:52:10 字數 1507 閱讀 1609

中**隊使用的大刀,基本類似清末民初的民間大刀,環首長柄、寬刃重身,十分利於劈殺。各部隊還大多聘請了當時最具盛名的刀術高手,設計出各種適合對付敵 人刺刀的刀術,讓部隊勤加練習。其招式簡單實用,針對性強,可迅速掌握。例如其中常用對付三八槍的一式為:出刀的時候刀身下垂刀口朝自己,對方刺過來的時 候,以刀背上撩,磕開步槍,刀鋒順勢前推,直斬對方腦袋,其威力在於盪開對方**和劈砍是乙個動作,對手往往來不及回防就已中刀。日軍畏懼中國大刀隊,絕 非國人自己的宣傳,而是事出有因。儘管日軍士兵從入伍就必須接受刺殺訓練,但在英勇的中國大刀隊面前,卻屢受重創。最早為了應急配備而匆匆打製的大刀,反而成了中國士兵肉搏克敵的最重要**。

抗日戰爭中,大刀種類多樣,形式各異,但還是基本可分為軍用和民用兩種,雖然可以肯定在當時特定的戰爭年代和艱苦的兵工生產條件下一定存在著大量的混用情況。這些大刀中部分為祖傳之物,在清末或**由地方刀匠製造;部分由**兵工廠製造;部分在各地鐵匠仿軍刀打造,其中有軍民自用者,也有民眾專門訂造作為慰勞品捐獻給軍隊者。

軍用大刀形制比較標準,一般長度在85-90厘公尺,刃長60厘公尺左右,重量在1.2-1.5公斤之間。背厚刃闊,刀頭略寬,刀尖鈍角背斜,其設計專事劈 砍。兵工場製品為最精,部分用純鋼製造,民造者多為嵌鋼折鍛 ,品質良莠不齊,刀身多開有上短下長雙血漕。 護手銅、鐵製,基本是與刀身平行的片狀上彎雙環形護手,也有與刀身垂直的盤狀折沿橢圓鐔。刀莖根部打造成環首。刀柄貼兩片般圓形木頭或竹子,外面包裹與當 時製作軍裝的粗布布條或棉線。

*抗戰功臣大刀,通長104厘公尺,刃長69厘公尺,重1.5公斤。該刀典型清晚至**大刀造形,近刀背處開有粗細血漕各一。刀身厚重,較同類大刀偏長。刀身未經研磨,包漿完 好。鍛紋密實,刃口嵌鋼。原裝鐵護手設計成s形,可增加對持刀之手的保護,並能在與對手兵刃交加時有效地格擋和絞多對方兵器。刀首鍛成環型,與莖部一體相 連。刀柄包裹手工編制的蘆葦。此刀曾經在河北保定博物館兵器館展覽,據館藏介紹:“此刀為**期間打造的中國長柄大砍刀,戰爭時期在一次戰鬥中砍下了三名 日本侵略軍的頭顱,成為功臣刀。該刀尺寸長,重量大,鋼口鋒利,非武之人不能使用,另外該刀的刀柄部裝飾蘆葦條精細編制,實為獨特。” 此刀在鍛造,尺寸,重量,設計上均超出同時代和後期產品,是中國民間大刀不可多得的精品,同時因其極特殊的歷史意義更是抗日戰爭重要的文物。

*鑄花銅鐔抗戰大刀,通長72厘公尺,刃長46厘公尺,重1.25公斤。刀鐔銅製,四瓣形折沿,浮雕雲紋。刀根鏨“殺盡倭奴”四字。此刀除鐔外,形制與軍用大刀相仿,應該是士兵自行訂造之刃並配以早期刀鐔。

*“同”字印中**隊大刀,通長86厘公尺,刃長59厘公尺,重1.25公斤。標準的兵工廠造軍刀,刀根“同”字印記可能代表山西大同之兵工廠,刀把原纏藍灰色軍裝土布條並以墨書“第二班” ,附原裝皮鞘。由美國華盛頓州私人收藏家儲存。

*帶紀年款中**隊大刀,通長89公分,刃長60.5公分。 刀**鏨銘:“*26年12月 漢械字第五拾六號 軍政步兵工署監製”。

這是一把極期普通的**時期抗戰大刀,與大多數存世的抗戰大刀一樣,既沒有銘記,也沒有編號,除柄繩新配外,其餘部分都保持了它退出戰場那一瞬間的原始狀 態。但在那厚厚的包漿和黑色鐵鏽下,卻讓人永久感覺著戰場激戰的慘烈。刀背和刀刃密布著大大小小的半圓形殘損,這正是白刃戰時,與侵略者槍管對撞的結果。

文字是歷史的見證人

夢醒來,已是日上三竿了。古人處處添一筆雅意。三竿,時間的尺寸,使人有想的意境,象的實景,拉近了人與空間,與自然的焦距,韻味頗濃,讓日子有了一層指尖觸碰到時間的肌膚,剛剛三竿好的維度。文字,是生活的一面鏡子,對映出人們在日子裡的溫度和認知的廣度,當然,舒適度也是對映出語言的陰柔剛勁的真實反饋。無論是溫...

蕨類植物 歷史滄桑的見證者

有這麼一類植物,它們是歷史滄桑的見證者,正因為這個重要類群在4億年前的成功登陸,才有了植物界發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飛躍,它們對植物界的起源與演化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它們形態優雅,也是現如今熱帶 帶森林植被的代表植物及重要組成部分。這就是蕨類植物。全球現有蕨類植物約12000種,我國約有2600餘種。我國的...

滄江,那是一條古老的江河,見證了無數歷史的變遷

滄江,那是一條古老的江河,見證了無數歷史的變遷。它沉默著,彷彿乙個守望者,靜靜地看著人間的一切。滄江兩岸,風起雲湧,時代的更迭和人類的歷史在這裡被刻寫得淋漓盡致。滄江的 無事 並非真的平靜無波,而是隱藏在表面之下的暗流湧動。它的水流,悠然自得,毫無聲息地流淌著,一如人類歷史中那些沉默的變革。歷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