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學子三下鄉 “鄉”約浦城 探索實業振興

2023-08-09 19:22:57 字數 2242 閱讀 1966

“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為深入挖掘當地文化與鄉村產業的特色,充分了解各方對於數字藏品的接受度及其需求,近日,集美大學“學社智勤 元禾惠民”社會實踐隊前往福建省南平市浦城縣展開學習調研。在這四天裡,實踐隊走遍4個村鎮14個實踐地,不僅在實踐中了解了鄉村的特色產業,還體會到浦城悠久歷史文化的魅力。

傳承為基延續古法記憶。

古法傳承的魅力是人無法抗拒的。吃過紅糖的人,大概都忘不了那種令人驚豔的獨特滋味。實踐隊隊員們懷揣著對古法紅糖製作的好奇來到了山橋村,這裡的紅糖都是純手工製作的,程式較為複雜。在使用工具將甘蔗汁水榨出後,採用大鍋熬制蔗汁並由人工進行攪拌,為保證紅糖的口感、成分和焦度需不斷的攪拌,中間不能有空缺的時間。顯然,在這樣細捻慢熬下紅糖成品驚豔,尤其對女性身體功效尤為顯著。

繼古法紅糖之後,實踐隊在小密包酒的精心釀造中也體會到了古法傳承之魅力。實踐隊隊員們在博覽園中品味了製作包酒的糯公尺飯,在舌尖細細品味古燒白酒和酒釀的區別,在濃香四溢的包酒中品味到了韻味悠長的傳承記憶。

品質為梯深耕產業建設。

產品質量是產業的生命,優良的產品質量是品牌做大做強的前提和先決條件。在浦城縣際嶺村的有機靈芝種植基地,實踐隊成員切身感受到誠信為本,品質至上的產業經營。“30年,我們只專注高品質靈芝,用心去雕琢每一朵靈芝的成長,不辜負每一位信任我們的消費者,只為您吃上一口放心芝。”這是靈芝種植合作社的初心宗旨。

基地有靈芝大棚112個、占地面積73.6畝。常年採用有機種植標準,不噴灑任何農藥和激素,還採用無汙染的山泉水灌溉和酸鹼度適中的土壤種植,減少了有害物質對靈芝生長的影響。實踐隊隊員們跋山涉水來到基地,領會到靈芝種植環境條件的得天獨厚和培養用料的用心良苦。多年來,合作社擁有過硬的菌種栽培技術以及嚴格的品質管控體系,在多地開展菌種選育、栽培技術的研究,成為有機栽培行業及活體嫁接行業中的佼佼者。同時,產品在椴木的選擇、實驗室觀察破壁情況和最後消毒包裝都嚴格謹慎,每年需500多項檢測,達到歐盟標準和國外進出口標準,造就高質量靈芝製品。

在銷售方面,合作社把誠信二字掛在心頭,把消費者放在心上,“靈芝貴要貴得有價值,我們要將真正好的東西推廣給更廣大的群體。”這是范孝星先生在與實踐隊成員交流時提出的。”此外,從椴木選擇到靈芝培養再到供給銷售,靈芝合作社實行產供銷的一體化。

科技為鏈築夢鄉村沃野。

在陣陣麥浪和農用機器裝置發出的轟鳴聲中,實踐隊來到了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和高標準智慧型化生態大棚。“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是中國農技協2023年在福建設立的九個“科技小院”之一,是集農業科技創新、社會服務、示範推廣和人才培養於一體的基層科技服務平台。據董事長陳兆武先生介紹,小院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目前已提高到95%的機械化程度,來年小院將努力把機械化程度提公升到98%。而小院的主要任務就是進行種子篩選,目前已經培育出、福香佔等五種品質比較好的品種。科技的力量讓再生稻實現了糧食的高質高產,總體經濟價值提公升10%,並且利用機械化降低了人工成本。這是科技特派員服務團隊,依託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進行示範推廣結下的碩果。

除了下鄉感受田園魅力,實踐隊循著浦城縣悠久綿長的歷史文脈,前往浦城縣博物館、丹桂園、方志敏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以及壯觀的鎮安橋等特色文化區進行走訪學習,體悟和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滋養厚植中華文化生命力,開拓自身視野,拓寬自身眼界。

有機靈芝種植基地與石斛園的種植人員們專心種植所帶來的高品質回報,讓實踐隊隊員真正明白了“專心造就品質”的力量;再生稻栽培的大獲成功,讓隊員們認識到科技在農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小密包酒與紅糖成品的驚豔,讓隊員們感悟到古法傳承的精髓所在。與此同時,實踐隊在調研的過程中了解到農產品銷售還普遍停留在傳統模式中,具有銷售模式單。

一、銷售方式滯後、農產品產值低等弊端,“學社智勤 元禾惠民”社會實踐隊將採用“數字藏品賦能農產品”的新型銷售模式,實現“把真正好的東西推廣給更廣大的群體”,為助力鄉村振興貢獻屬於新時代新青年的力量!

集美大學“學社智勤 元禾惠民”實踐隊/**

莊汝昕 肖樂陶 林若桐/文字。

林堯輝 肖樂陶/圖。

湛科學子三下鄉 鄉村振興正發展,青年當自強

陳鍇錕 文。鄉村振興是當前我國的重要戰略之一,而 三下鄉 是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學習貫徹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有效途徑。為使廣大團員青年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活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家鄉建設做貢獻,過乙個祥和 文明 充實而有意義的暑假,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裡,我作為 啟仰 暑期 三下鄉 社會實踐團隊的一員,有幸來...

集大學子三下鄉 科技賦能農業 保障糧食安全

每天看看這一大片稻田,還蠻有成就感的,希望今年又是乙個豐收年。福建山農公尺業 董事長陳兆武先生說。作為種糧大戶,1998年他懷揣著夢想來到石陂鎮辦起了山農公尺廠,在他的示範帶動下,石陂鎮大力推廣再生稻全程機械化種植,近年來帶動了浦城縣1500多農戶種植。在再生稻的研究下,稻公尺的抗病率 抗倒伏率提高...

汽院學子三下鄉 探索非遺,傳承文化

汽院學子三下鄉 探索非遺,傳承文化 中國青年網 通訊員關金康 宋河麻糖原產地在湖北省京山市宋河鎮,其以香 酥 脆 甜的獨特風味,聞名於京山各鄉鎮和周邊縣市。從五四改革後開始做,一直傳承到現在,麻糖的製作只有九月份到第二年五月份。其餘時間則在休息,近三十年來,江錫久一門心思做宋河麻糖,門店從小到大,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