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群體,考研失利,如何重拾信心?

2023-09-16 20:29:15 字數 4550 閱讀 7846

近年來,受市場經濟發展節奏放緩和新冠疫情的雙重影響,我國考研人數不斷創下歷史新高,2022 年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達 457 萬人次,從 2017 年至今考研人數劇增,翻了近一番,考研形勢十分嚴峻。此外,這些學生在備考過程中大多只專注於備考而暫時放棄找工作,在這種情況下,考研失利對於他們來說無疑是乙個非常沉重的打擊,必定會對他們的自我效能感產生很大的消極影響。

筆者以考研失利的 z 同學為例,運用量表法、無結構式訪談法和非參與式觀察法收集 z 同學的基本資料,開展個案工作之前 z 同學《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簡稱 gses)前測得分 12 分,自我效能感水平較低,且伴有失眠、哭泣、逃避、排斥迴避他人的狀況。造成 z 同學自我效能感低的原因主要有對自我的不認同、社會**壓力、家庭成員的不理解和不支援等,這對服務物件的個人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筆者採用個案工作作為服務方法,以敘事**理論為基礎,以增強服務物件個人能力為核心,運用敘事**中故事敘說、問題外化、故事解構、尋找獨特結果等專業技巧,對 z 同學的主流敘事進行傾聽,將 z 同學的問題外化,對 z 同學的主流敘事進行解構,引導 z 同學從不同的角度回顧自己生命故事中的「例外」和「獨特結果」,挖掘出服務物件生活中被忽視的潛在優勢,然後激發出 z 同學改變的動力,並和 z 同學一起建立新的敘事,開展個案工作之後 z 同學《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簡稱 gses)後測得分由 12 分提公升至 22 分,自我效能感水平由較低變為較高。

研究評估表明,敘事**在考研失利學生自我效能感提公升方面具有適應性和可行性,在個案工作中運用敘事**提公升考研失利學生自我效能感幫助服務物件恢復正常的生活狀態中具有良好的服務效果。

自我效能是指個體對自己能否在一定水平上完成某一活動所具有的能力判斷、信念或主體自我把握與感受。自我效能感的變化表現在三個維度上,第乙個維度是水平,人們在這一維度上的差別導致不同個體會傾向於選擇不同難度的任務;第二個維度是強度,弱的自我效能感容易受不相符的經驗影響而被否定,強的自我效能感不會因一時的失敗而導致自我懷疑,而是相信自已有能力取得最後的成功,從而在面對重重困難時不放棄並不斷努力;

最後乙個維度是廣度,有的人只在很狹窄的領域內判斷他們自己是有效能的,另一些人則在很廣泛的情境和活動中都具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

一)問卷評估。

在社會工作服務開始前,社會工作者採取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對服務物件進行了個案服務介入的前測評估,前測得分為 12 分,表明服務物件的自我效能感較低;結束之後,對服務物件進行了自我效能感的後測評估,得分為 22 分,說明服務物件的自我效能感已經恢復到了比較高的水平。(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說明:得分為 1~10,說明被試自我效能感很低,有點自卑、10~20說明被試的自我效能感較低,有時候會感到信心不足、20~30 說明被試的自我效能感較高、30~40 說明被試自我效能感非常高)

二)結果評估。

個案服務物件 z 同學,在其考研失利的情境下,因過度誇大考研失利事件的負面作用,導致自我認知出現偏差,並持續陷入悲觀的情緒中;其次因為受到外界**壓力的困擾,致使其自我認同弱化,導致服務物件 z 同學的自我效能感下降,對 z 同學的日常生活產生了很嚴重的消極影響。介入結束後,社會工作者將服務物件初次與社會工作者進行訪談時緊張、自卑、不愛說話的狀態與介入結束後服務物件滿懷希望的狀態和自信的心理狀態進性對比,可以明顯感受到服務物件的變化;

此外社會工作者還通過**回訪的形式,不定期地與服務物件進行交流,了解服務物件的情況,從最近幾次的**交流,能明顯感受到服務物件比以前變得更開朗了,對自己更有信心了,生活有了更多的掌控力。在隨後的回訪中,z 同學已經開始了新的生活,先是報名參加了省裡的公***雖然面試落榜,但是筆試順利通過了,對 z 同學提公升的自我效能感有了乙個加強的作用;隨後 z 同學又開始了考研「二戰」,並且在此次考研筆試中取得了第六名,綜合排名第五的好成績,順利考上了研究生,可以看出來,目前該服務物件的個人生活狀況已經取得了很好的轉變。

三)結案。綜合以上介入效果和評估結果來看,服務物件的自我效能感已經得到了提公升,而且已經基本成為了自己生活的主人,因此,社會工作的介入工作將結束。在這個階段,社工將引導服務物件對以往的介入過程進行回顧。以下為結案記錄:

社工:你的量表測量結果和你的表現都顯示困擾你的問題已經被解決了,我很高興,這是我們倆個一起努力的結果。我想是時候該和你分開了,你覺得呢?

z 同學:好吧,我接受你的提議。

社工:不要擔心,結案表明我們的努力起到了效果,而且我們並不是現在就突然斷了聯絡,只是我不再會為你提供服務了,後續我還會對你進行跟蹤回訪,以鞏固服務的效果。

z 同學:這樣真的太好了,我剛才還擔心呢,我的狀態剛有一點起色,你就要離開,讓我有點無措。

社工:不用擔心,我會進行後續的回訪的,你要做的就是按照我們倆商議的那樣去努力改變就好。

在結案階段,社會工作者會提前通知 z 同學個案服務已經達到了預期的目標和效果,並與 z 同學提議結束本次服務,同時,幫助緩解 z 同學的不安情緒,告知 z 同學後續的相關安排,穩定 z 同學情緒並鞏固介入服務的結果。

一)考研失利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較低。

本次個案研究的結果發現,在考研失利後,服務物件(z 同學)確實存在著自我效能感降低的情況,在與 z 同學交談的過程中,可以發現 z 同學在考研失利後,言語中透露出對自己的懷疑和否定,這正是自我效能感強度變弱的表現。(弱的自我效能感容易受不相符的經驗影響而被否定,強的自我效能感不會因一時的失敗而導致自我懷疑)

二)多種原因造成考研失利學生自我效能感低,表現在身心兩個方面。

服務物件 z 同學在考研失利後,在心理和行為兩個層面產生主要變化。在心理上表現為自卑、敏感、抑鬱、孤獨、逃避等;在行為上主要表現為哭泣、沉默少言、失眠、厭食、情緒不穩定等;而導致服務物件自我效能感降低的原因主要有對自我的不認同、對考研失敗影響的誇大、家庭成員的不理解和不支援、社會**壓力、朋輩群體之間的橫向比較等多個方面,在這些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服務物件對於自己的不認同和對於考研失利的錯誤認知。

三)敘事**介入考研失利學生自我效能感具有適應性和可行性。

本研究中,筆者秉持社會工作專業「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通過個案研究的工作方法,在尊重服務物件自決的前提條件下,運用敘事**專業理論結合優勢視角理論,聚焦服務物件在考研失利後出現的自我效能感低的問題。根據社會建構主義,我們生活的世界是被建構起來的,也就是說我們自己建構了自己的主流文化,有自己的內在價值觀系統;敘事**以社會建構主義為理論淵源,根據敘事**的理念,個體問題的出現主要是個體生活中的重要經驗與自己的主控敘事(即內化了的自我主流價值觀)之間發生了矛盾,而主控敘事作為詮釋個體生活的重要意義,指導著個體的生活。

基於此,考研失利學生出現自我效能感降低的現象,是主控敘事與考研失利事件之間發生了衝突,只要幫**研失利學生尋找到「替代性的敘事」,重新建構自己的主控敘事,就能夠提公升考研失利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從這個角度來看,敘事**對於提公升考研失利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具有適應性。

四)敘事**可以有效提公升考研失利學生自我效能感。

通過研究結果可以發現,敘事**理論對於提公升考研失利學生自我效能感提公升具有比較明顯的效果。本文將敘事**運用於個案社會工作中,通過尋找服務物件生活中的「例外」和「成功的特殊事件經歷」幫助服務物件看到自身的力量,並找回自己之前忽視的隱藏的潛力,干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干預效果不僅體現在服務物件的自我效能感得分上,同時在服務物件的實際生活中也有所體現,服務物件再次面對考研失利後,能夠很快從這一困境中走出來並規劃第二次的研究生考試,為未來的生活而努力,可以發現服務物件的自我效能感顯著增強。因此,敘事**介入考研失利學生自我效能感提公升具有一定的效果。

回顧國內外的研究,可以發現,社會工作在提公升考研失利學生自我效能感方面需要更多的努力,隨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公升和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考研失利群體將會不斷擴大,考研失利學生自我效能感低的問題將會更加凸顯,為了改善這種情況,提出以下建議。

1.加強對考研失利群體的關注和幫助。

2.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擇業觀。

精華 考研如何準備?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繼續深造,通過考研來提公升自己的學歷和能力。然而,考研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我們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那麼,考研如何準備?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詳細的介紹。一 確定目標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自己的目標。你希望通過考研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是為了提公升自己的專業知識,還...

考研複試容易過嗎?如何順利通過考研複試?

考研複試容易過嗎?考研是許多大學生所追求的目標之一,但是考研的路並不容易。在通過初試之後,真正考驗學生實力的是複試環節。對於很多考生來說,複試是他們順利進入理想學校的最後一道門檻。然而,考研複試到底容易過嗎?要如何做好準備,順利通過複試?自從考研上岸後,總有學弟 學妹跟我諮詢各方面的問題,比如考研複...

考研如何準備?獨家揭秘

考研如何準備?考研,是每個大學生都會面臨的一道重要選擇。它代表了對自己未來發展的承諾和對知識的深入追求。然而,考研並非易事,需要我們有足夠的毅力和準備才能邁過這道高山。自從考研上岸後,總有學弟 學妹跟我諮詢各方面的問題,比如考研如何準備。今天我就以乙個 過來人 的身份,正式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考研路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