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最高端的活法,不是幫孩子帶娃,而是這一點

2023-09-14 15:49:11 字數 2076 閱讀 3571

01著名作家余華在《活著》中寫道:「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活下去,這是生物最基本的本能和天性。所以,人們會努力讀書,打工賺錢,或者通過其他的方式謀生,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衣食住行。等「衣食住行」得到滿足之後,人們就會思考下乙個問題——在生存的基礎上,如何讓自己更高質量地生活?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逐漸有點小錢了,就會選擇到處旅遊,或者各種吃喝玩樂,只為了滿足自己內心深處所渴求的慾望。只要有慾望,就肯定會有追求。對於這種追求,我們可以稱之為「活法」。人,終究要有一定的活法,才能過好這一生。

02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渴望財富自由,創立事業,改變命運,這是他們的活法;對於中年人來說,他們希望一家安穩,平安健康,這是他們的活法。而對於無數老年人來說,他們的孩子需要上班,所以他們只能幫孩子帶娃。也許,這帶娃養孫,享受天倫之樂,就是他們的活法。只是,這種「帶娃」的生活,真的是他們所追求的嗎?是,也不是,答案不絕對。是,在於他們有著傳統的家庭理念,情願為了孩子付出錢財、精力,也不願子女後代受罪。不是,在於不少老人只能過這樣的生活,他們別無選擇。這就應了一句話,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家庭的背景不同,所處的環境不一樣,那他們就會有不同的人生選擇。有些老人比較富裕,就想過點享受歲月靜好的日子;有些老人身家一般,就只能過點安穩的居家生活;有些老人比較貧窮,只能成為孩子的免費保姆。03談到「免費保姆」,不少老人都感同身受,自己不僅需要出力,有些時候,還需要從棺材本裡面,拿一些養老錢來補貼孩子。特別是在賺錢艱難的今天,子女們啃老,依賴父母的情況愈發常見。可以這麼說,不僅未婚的孩子有啃老的習慣,就連已經結婚生子的孩子,也有啃老的習慣。試想,年輕的夫妻有乙個或者兩個娃,但他們的工資一般,只能應付日常的衣食住行,無法完全養活兩個娃,那他們不就只能找父母啃老了嗎?啃老,對於有錢的父母來說,不是什麼問題,這些父母巴不得孩子輕鬆點。但是,在這個世界,並非所有的父母都有錢。也許他們只有十來萬的養老錢,連安穩終老都困難。如果他們把全部的錢財都給了孩子,那他們的往後餘生,不就無依無靠了嗎?心甘情願成為免費保姆,享受這當中的喜悅和樂趣,這固然是好事。反之,既不想成為免費保姆,也不想過上這般一眼看到頭的生活,那就該考慮人生的追求了。

04在廣州這邊,接觸過一些老人,他們並沒有把心思完全放在帶娃這件事上,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從某單位退休的老陳,有空的時候,就拿著自己的單反到處去攝影。在他看來,這美輪美奐的攝影人生,才是他的追求。時年55歲的老李,在孩子成家立業後,也不管孩子的事了,就跟老伴到處去旅行,差不多把全國著名的景點都打卡一遍了。在他看來,人生還有詩和遠方。村頭的老楊,沒有什麼特殊的愛好,就喜歡每天看點書,各種各樣的書籍都接觸過一點,為人也比較健談。在他看來,書中自有**屋,還是需要豐富的精神世界。其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不可能一概而論。你喜歡刷手機,他喜歡看**,她喜歡外出走走,我喜歡讀點書,這就構成了五彩斑斕的世界。當然,這裡面有乙個共同點,那就是聽從自己的內心,去為了自己的追求而活一場。人老了,最高端的活法,就是「聽從本心」過好後半生。你喜歡旅遊,這是聽從本心;他喜歡看書,這是聽從本心;她喜歡到處走走,這也是聽從本心。只是,這「聽從本心」,普通人很難做到。為什麼呢?因為無數人都受到現實、物質、經濟、家庭關係、身體問題的影響。比如說你喜歡攝影,但你沒有錢,所以就只能放棄了。可人生不只有乙個愛好和追求,那選擇其他省錢的愛好,增添歲月的色彩,也是不錯的選擇。就像那些沒事就去下下棋,爬爬山的人,他們也是聽從自己的想法在生活。聽從本心,不分高雅和世俗,只看個人的選擇。趁還未徹底老去,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我想,未來才不會有遺憾。

#百家新收益#

人到五十,最高端的活法!(精闢)

人到五十,我們走過了人生的半程,經歷了許多風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智慧型。在這個年紀,我們需要用更深刻 更明智的方式來看待生活,最高端的活法應該是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珍惜當下。當我們年輕時,總是追求未來,追求夢想,而忽略了當下的重要性。然而,五十歲以後,我們應該更加珍惜現在,把握好每乙個時刻,享受生...

人老了,有錢沒病不是福,有這三樣才算數,缺一不可!

有人說,人老了有錢用就是一種福氣,生活會很幸福 也有人說,人老了有錢用沒命花也不好,所以老了沒病才是福。但其實,乙個人到老時的真正福氣,遠不止是有錢沒病,更需要有這3樣才算數,且往往比有錢沒病更為重要。樂觀豁達。很多人,到了老年退休的時候,一時閒了下來,竟不知該如何去過好自己的日子,自己也沒有以前那...

乙個男人後半生最「高階」的活法,就這四個字(此文無價)

在古代,易經 是公認的 群經之首 大道之源 所以魯迅先生才會說 讀懂了 易經 就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 易經 的確稱得上是一本人生的 智慧型之書 心無旁騖,方能致遠。易經 有言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易經 揭示乙個男人後半生最 高階 的活法,就這四個字 細水長流。細水長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