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挖墳,救武則天

2023-09-18 12:29:29 字數 3124 閱讀 4145

導語:

唐朝時期,乙個年僅14歲的少女,名叫武則天,踏入了宮廷的後宮之中,成為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才人,地位低微,任務單一,但她的堅韌意志和野心將她引向了歷史的巔峰。經過12年的寂寞磨練,她最終嶄露頭角,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開創了乙個嶄新而波瀾壯闊的人生篇章。

寂寞歲月:12年,對於乙個年輕的女孩來說,本該是充滿無限可能性的時光,但對於14歲的武則天來說,這段時間卻是無盡的寂寞。

在宮牆之內,她渴望著自由,卻只能與冰冷的宮室和寂寞為伴。皇帝不寵幸她,她的日常生活只是望著四周空曠的牆壁度過,彷彿時間被拉長,成為了漫長的隔世之感。

這12年,磨練了她堅韌的意志,孤獨的日子激發了她內心的野心。乙個14歲的孩子,被困在宮廷的冷漠中,這樣的日子足以磨礪她不拔的決心。她渴望自由,她憧憬權力,她的內心燃起了囂張的野心。

重獲自由:當太宗駕崩,武則天的機會終於來臨。

按照慣例,所有皇帝的妃嬪都要削髮出家,她也不例外,被送到感業寺修行。然而,寺廟生活的枯燥和乏味讓她心生不滿,她不甘就此老去,於是她抓住機會,逃離了感業寺,重新回到了帝王宮殿,開始了她波瀾壯闊的新生活。

在寺廟裡,她本以為會遠離宮廷的紛爭,開啟一段清修的人生。然而,寺廟的生活讓她感到沉悶和絕望,朝夕的功課和深夜的鐘聲讓她心靈變得沉重。她決定不再退縮,重新追逐她的野心。

機會的降臨:

機會很快就來臨了。

在太宗駕崩後,新皇帝李治需要乙個聰明而溫柔的女子來輔助他。武則天的才智和聰明讓她成為了李治的選擇。她重新回到了李治的身邊,成為了昭儀。

武則天深信自己的野心,她不再需要刻意討好,而是可以開始追逐自己的夢想,去改變這個世界。她相信自己不是這個世界的過客,而是要成為改變不公和不幸的力量。

穩固地位:成為昭儀後,武則天繼續巧妙地穩固自己在宮廷的地位。她了解李治的喜好,溫柔而聰明,贏得了李治的寵信。

為了進一步籠絡李治,她還給他生下了一兒一女,這讓她成為了李治不可或缺的存在。

孩子的到來,使得她在李治心中的地位更加鞏固。然而,當女兒夭折時,她抓住機會讓李治相信是現任皇后所害,從而廢黜了她。她的野心和計謀使她成功地登上皇后的寶座。

三朝元老的支援:

在廢黜王皇后、立武則天為皇后的決定面臨反對時,唯一不同意干涉的人是三朝元老徐世績。他的態度讓李治感到振奮,因為徐世績的支援意味著他的決定將得到權威的認可。

徐世績是一位正直的將領,雖然不贊同武則天的作風,但他理解並包容了她的政治抱負和能力。

徐世績的態度讓其他大臣也不敢公開反對李治立武則天為皇后,因為三朝元老的話語權威無人能敵。他的支援成為武則天登上皇后寶座的關鍵因素。

徐世績的辭世:

徐世績在武則天成為皇后的8年後去世,享年76歲。李治為他守喪7天,親自送別靈車,痛哭失聲。整個京城為他哀悼乙個月之久,他的地位無與倫比。他是一位功。

勳卓著的猛將,也是李治的親近之臣。

他生前對李治忠心耿耿,李治也視他如親人。徐世績的離世對武則天來說,是乙個沉重的打擊。這位老臣生前對她知遇之恩,一直給予她包容和支援。他的離世不僅令她傷感,更讓她意識到江湖上漸漸沒有幾個知音好友了。

然而,徐世績的支援與忠誠也在某種程度上為武則天的統治鋪平了道路。他的去世雖然令人傷痛,但卻為武則天的皇后地位穩固提供了支援。李治為徐世績的喪事準備得非常鄭重,從棺槨到喪服都顯得極為莊嚴,他甚至被冊封為太尉,陪葬在帝王陵寢之中。

這一舉動讓整個國家為之感動,也為武則天在朝堂上的地位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徐世績的離世也成為了武則天心頭的一塊隱患。他的忠誠與支援是穩固統治的一大支撐,但隨著他的去世,武則天開始感到孤立。這個江湖已經沒有幾個知音好友了,她的統治面臨更大的挑戰。

孫子的叛亂:

經過多年的統治,武則天的權力達到了巔峰,但也引來了不少的反對聲音。其中,最令人矚目的反對勢力之一就是徐世績的孫子李敬業。

李敬業雖非李氏宗親,卻深得民心,迅速聚集了一支強大的軍隊,聲勢浩大。

他公開抨擊武則天篡權奪位,還聯合詩人駱賓王寫下了《討武曌檄》,呼籲天下士人討伐武則天。然而,他的起義最終以失敗告終,武則天將其削去官爵,貶為庶民。

更令人震驚的是,她下令開啟已故15年的徐世績的墳墓,以示懲罰。這種做法被認為是過於絕情,儘管李敬業是自作自受,但卻連累了老恩公。徐世績的忠誠與支援被武則天拋諸腦後,她的背信棄義之舉令人不齒。

結語:武則天以強硬的手段維護了她的統治,但最終這種手段難以為繼。她的忘恩負義和背信棄義的行為讓人大跌眼鏡,尤其是對待徐世績這位為她付出忠誠的老臣。

後來,李顯復辟為帝,平反了徐世績,重修了他的墳墓,以褒揚他的忠義。然而,一切為時已晚,徐世績的忠誠已遭武則天踐踏。此後,武則天在位的日子,再也沒有人願意甘心臣服,她的統治最終受到了廣泛的反感和唾棄。她用強硬的手段來統治,但最終只得到了短暫的勝利,而她的忘恩負義將永遠成為歷史上不可磨滅的汙點。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