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州衛興衰變遷與明朝西北邊疆經略

2023-09-20 11:08:12 字數 3120 閱讀 1311

河州衛是明朝經略西北乃至控御**的重要軍事戰略節點,明朝西北邊疆多元治理體系中的若干重大舉措無不與河州衛的遷轉興衰過程相關。

河州衛的設立是明朝經略**的重要一環,明朝構築西北邊疆多元治理體系中的若干重大舉措無不與河州衛的遷轉興衰程序相關。

河州經歷設衛、設府、廢府、重新置衛的過程,並最終確立了其在西番諸衛軍事體系中的核心地位,這是明朝在西北邊防地帶實行軍政一體化的具體實踐,反映出明朝隔絕蒙藏、穩定西北、控御**的戰略意圖。

明代中後期,隨著明、蒙與**之間關係的微妙變化,河州衛戰略中心地位逐漸下降,洮州衛軍事地位上公升,河州衛隨即隸屬於洮州衛管轄,表明西番諸衛軍事體系的重大變動,意味著明朝經略**的重心南移,但河州作為關隴藩籬的戰略作用仍然存在。

明軍兩克河州與元明之際西北戰局之變化

洪武二年,太祖頒布敕諭招撫西蕃。此時,殘元勢力退至大漠,仍有部分殘兵退至陝西,主要盤踞在甘青地區,這一地區是連通**與河西走廊、蒙古草原的重要戰略要衝。

當時,**地區的僧俗勢力借助蒙元勢力控制**,蒙哥汗曾經將**劃分給蒙古諸王作為各自領地,蒙古各部長期駐牧於甘青地區,勢必對明朝經略西北邊防、掃平殘元勢力構成威脅。

明朝吸取漢武帝徵匈奴的策略,意圖在進軍河西的同時,斷蒙元之右臂(西番),以達到隔絕「羌戎」的目的,自此開始了經略**的歷史程序。

洪武二年春,徐達率兵進入陝西,他沒有聽信諸將先取慶陽再進兵隴西之策,而是直接進兵甘南地區,切斷蒙藏聯絡,籌畫攻取臨洮,以通蕃夷,為下一步建立斬斷蒙、藏聯絡的西番諸衛體系奠定基礎。

明軍打通了中原與**間的交信道路,河州即是位於臨洮之地一處重要的戰略交通要地。明朝軍隊曾經兩次攻取河州,一棄一守互相轉換之間,體現了河州戰略地位的變化。

從洪武二年到洪武三年,明朝占領甘青地區,以武力切斷蒙藏聯絡,但未進一步進兵**,究其原因乃是太祖希望以和平方式將**納入明朝版圖,期間多次派遣使臣入藏詔諭吐蕃各部,而且明朝僅用一年時間就完成了從招諭→征伐→招諭———經略**的戰略意圖的轉變,攻克河州的時間節點與明朝隔絕蒙藏的戰略意圖的實現關係密切。

基於此,明朝很快在甘青川毗鄰地帶的河州設定軍事衛所,以此作為隔絕蒙藏的軍事隔離地帶和戰略據點,亦是明朝和平經略**的橋頭堡,其戰略意義極為重要。

明初河州府置廢的動機及影響

洪武六年,明朝於河州衛又另設河州府,但只維持了六年就廢止了河州府。在不同的文獻中對河州設府的時間說法不一,只有釐清這一問題,才能更好地說明河州府置廢過程與明朝經略**戰略部署轉變的歷史程序之間的關係。

由於洪武五年明朝在西北戰事上的勝利和西蕃各族的來貢、請降等活動,使得河州請設州縣的提議才有可能被明太祖採納。洪武六年正月,詔從其請,設定河州府。

在洪武五年十二月,還發生了一起「吐蕃諸部川藏邀阻烏斯藏使者,掠其輜重」的事件。這次事件影響頗大,明太祖調派鄧愈為征西將軍率兵討之,最終叛亂平息,但對明朝在西北邊地衛所實行軍民分治體制產生了消極影響。

直到洪武十二年七月,才「改河州右衛指揮使司為河州軍民指揮使司,革河州府」。廢府設衛昭示明朝對甘青地區進行軍政分治制度嘗試的失敗,也說明實行軍民合一的軍政管理體制才是明朝控御邊疆地區最有成效的方式。

此後,明朝在西南、中南以及東北地區的邊疆地區都實行軍政合一的衛所管理模式。因此,河州府僅設六年即被廢棄,比較符合明朝穩定西北、控御**戰略的實際形勢。

甘青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環境使得明朝變衛為府的計畫中止,又恢復到軍事管理的狀態。強化軍事管理職能,並不意味著河州衛其他職能的缺失。在經濟**方面,河州衛是明朝與**進行茶馬**的主要地點。

在漢藏交通方面,明朝初期,入藏使臣與**僧俗地方人員均經過河州往返於京師與藏地。

以軍民合一的衛所體制管理河州,較之內地的府州管轄更為有效。在民族構成和宗教信仰方面,甘青地區聚居了眾多番族部落,大多崇奉藏傳佛教,甘青地區的僧俗勢力較為強大。

而且歸順的土官多為故元**,而河州從衛到府的轉變卻不能有效控制當地的僧俗勢力和土官,經常發生叛亂、部族之間的爭鬥,嚴重擾亂了明朝的行政管理,也說明了府、州、縣的行政管理體制並不適合管理甘青地區。

因此府衛之間的轉化即行政管理與軍事管理的轉化與轉移就成為必然,明朝以甘青地區為控馭**的戰略意圖才能隨之得到進一步實現。

河州經歷設衛、設府、廢府、重新置衛的過程,並最終確立了河州衛在西番諸衛體系中的戰略核心地位,這是明朝西北邊防地帶軍政一體化過程的具體實踐,反映出明朝隔絕蒙藏、穩定西北、控御**的戰略意圖。

河州衛是明朝經略西北乃至控御**的重要軍事戰略節點。河州衛從設府到廢府的過程,也是明朝確立河州衛軍事戰略核心地位的重要環節。至此,明朝構築起以河州衛為核心的西番諸衛體系。

明洪武十二年之後,洮州衛的設立雖然分割了河州衛的軍事管轄區域,但河州衛納鄰七站聯結西寧衛、控制黃河上游渡口的軍事戰略作用仍然明顯,其地理區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明朝中後期,隨著蒙古勢力進據甘青,使漢藏交通累年受阻,因此,明朝不得不增設松潘衛,對川藏道進行管理和維護,以加強中原與**之間的道路交通聯絡,西番諸衛體系的中心漸由河州衛轉至洮州衛,但河州衛隔絕蒙藏、穩定西北、控御**的作用仍然存在。河州衛的興衰變遷過程在一定程度上對映出明朝西北邊疆治理體系的重大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