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 明朝成功管控西北邊疆的鎖鑰

2023-09-20 11:08:12 字數 3258 閱讀 8011

明朝對河西走廊的治理,一方面繼承和恢復漢代的做法,盡可能地發揮其隔絕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各種勢力聯合的作用;另一方面面對元末以後的西域亂局,通過多種方式分化各種勢力,竭力維護河西走廊的安全與穩定。

在異常艱難的情勢下,明朝克服種種困難,創新治理模式,有效管控河西走廊,使河西走廊為西北邊疆的穩定和明朝的長治久安發揮了獨特的作用,為「大一統」的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眾所周知,元朝為中國的民族交融和疆域拓展做出了空前的貢獻。儘管其治國理念、執政能力和管理水平被人們所詬病,但元朝為中國民族融合所做出的巨大貢獻是毋庸置疑的。

當然由於自身不可克服的種種缺陷,元朝沒有也不可能真正找到治理多民族國家新格局的良方,其無法有效管控內部的衝突與分離,無法找到農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之間的平衡點,無法確保多民族國家的正常運轉。

針對元朝覆滅的教訓,明朝的主要任務就是根據完全變化了的情勢在繼承與發展中構建政治新秩序,創新國家治理模式,確立「大一統」國家發展的新方向。

為了避免重蹈元朝的覆轍和有效清除元朝的弊政,明朝一方面必須繼承與弘揚漢、唐遺風,以全新的姿態凸顯傳統的儒家文化,移風易俗,重構中國的文化核心。

另一方面,明朝必須從實際出發,尊重現實,正確對待元朝近百年的統治,承認其合法性,盡可能地繼承元朝的政治遺產,全力固守疆土,盡力開拓疆域,竭力穩定秩序,夯實統治基礎,維持長久統治。

正由於此,明朝在時機成熟之後,便迅速將都城遷往北京,不再留戀南方的安逸與富庶,以北京為中心,統攝農耕與游牧兩大區域,分化瓦解元朝殘餘勢力,無懼戰爭,以極大的勇氣推行「天子戍邊」的治國策略,開創了治理中國疆域的新局面。

明代管控河西走廊的新模式

明朝之所以能夠長期有效地控制河西走廊,就在於其能夠總結歷史經驗,從實際出發,創新河西走廊的管控模式。面對空前強大的元朝殘餘勢力的持續壓力,明朝對河西走廊必須採取全新的治理模式,而不能簡單地照搬前代的套路。

自吐蕃攻陷河西走廊之後,該地區先後被吐蕃、回鶻、黨項、蒙古等民族所占領。特別是自涼州會盟以來,蒙藏聯合進一步加強,河西走廊先後深受藏族文化和蒙古文化的影響。

而明朝要控制西北,征服元朝殘餘勢力,只能在平定蘭州周邊地區後派遣主力部隊攻占河西走廊,不斷掃除該區域內的殘元勢力,以便清除西北邊疆的軍事隱患,盡可能恢復漢代河西走廊的政治、軍事和對外交流的功能。

在明朝占領河西走廊之後,除了承認蒙古族的存在之外,最迫切的任務就是盡可能地恢復漢代河西走廊的軍事功能,並不斷移民,大興儒學教育,將軍事體制與文化教育結合起來,持續推進河西走廊的文化建設,使其逐漸接近內地的發展水平。當然,這一程序是需要時日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正是由於西北邊疆民族的複雜性,明代河西走廊的範圍就與前代有較大不同。除了傳統的區域之外,今蘭州、青海部分地區和哈密也屬於明代河西走廊的範圍。為了有效管控河西走廊,明朝採取多種形式進行管理,並形成了多層次的防衛體系。

第一,在河西走廊以東,即從現今蘭州安寧堡以東,實行與內地完全相同的郡縣體制,由陝西布政司直接管理。第二,在明代,蘭州是內地與河西走廊的唯一通道,與河西走廊密切的關係使蘭州的戰略地位日益上公升,其區位優勢日漸凸顯。

第三,蘭州安寧堡以西至肅州,是明代河西走廊的核心區域,明朝在此設立衛所制度,實行軍事化的管理體制,由陝西行都司統轄。第四,在肅州以西至哈密,設立赤斤蒙古衛、沙州衛、哈密衛等軍事機構,以羈縻的方式拱衛河西走廊的核心區域。

明朝根據元朝所造成的既有事實,因地制宜,對以河西走廊為核心的西北邊疆實行了與以往完全不同的管理辦法。明朝能夠持久地固守河西走廊,就在於根據實情創新防禦體系,以極大的勇氣抵抗元朝殘餘勢力的侵擾。

明代通過河西走廊管控西北邊疆的意義

元朝西域格局的混亂在明朝依舊延續,故明代河西走廊既經受著西域部族的不斷干擾,又承受著元朝殘餘勢力的持續侵擾,所面臨的軍事壓力是空前的。

對於這一情勢,不能簡單地以明朝的軟弱來看待,而必須認識到解決唐末以後西北邊疆地區國家統一的難度和複雜性,需要持久的耐心和有效的防禦。

固守河西走廊是明朝的底線,也是明朝維護其核心利益的必然選擇。即在吐魯番殘破哈密衛過程之中,作為明朝「經營西域的橋頭堡」——肅州衛多次經受住了其侵擾,度過了明代最為艱難的時期,說明明朝精心構築的河西防禦體系在總體上是非常有效的。

正是由於河西走廊被明朝所牢牢掌控,故其對明朝的***和邊疆穩定始終發揮著獨特而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明朝以極大的自信和持之以恆的定力,堅定執行對西域的開放與交往國策,克服困難,排除雜音,確保通過河西走廊保持西域與明朝的持續交往,書寫了「大一統」王朝對河西走廊的控制力度與時間長度的空前紀錄。

明朝在衰亡之中沒有發生漢、唐時期反覆出現的河西失控的情景,反映著明朝管控河西走廊的方式和治理西域的政策選擇是符合實際的,說明明朝通過控制河西走廊來管控西北邊疆是成功的。這是以前各朝都無法做到的。

明代對河西走廊的治理模式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為清朝所繼承,清朝是在繼承明朝西北邊疆治理的基礎上逐漸統一西北的。只有當新疆的局勢穩定下來後,河西走廊的治理模式才能發生改變,才能與內地實現一體化管理。

可以說,沒有明朝對河西走廊長時間的絕對控制和有效治理,沒有明朝通過河西走廊對西域的和平交往與交流,沒有近三百年明朝有效維護綠洲絲綢之路的暢通,清朝要真正統一西北,拓展疆域,將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長鏡頭 河西走廊行思錄

2023年是共建 一帶一路 倡議提出10周年。10年實踐,將千年古絲路推向新的歷史機遇,煥發出全新光彩與魅力。古絲路重要組成部分 河西走廊,更是頻頻 出圈 成為近年來炙手可熱的旅遊目的地和文博深度遊愛好者心中不能遺漏的打卡勝地。城市,因文化而動人 文化,在發展中傳承。文旅融合發展進入 大ip時代 地...

《河西走廊》 我們的路,還需慢慢走

一部八年前的紀錄片,再看的時候,我仍然覺得有初見時的感動。河西走廊,並不陌生的名字,我離它一千多公里,卻好像從未仔細感受過它的魅力。它東起烏鞘嶺,西至古玉門關,有一條長約900公里的狹長平地,其形如走廊一般。這條 走廊 南北介於祁連山 合黎山之間,寬不過數十公里,最窄處僅有幾公里。因位於黃河以西,故...

河西走廊,穿越歷史與自然的交匯之地,領略大自然的壯美

涵蓋千年歷史的河西走廊河西走廊,這條連線東西方的古絲綢之路樞紐,蘊含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作為通往西域的必經之路,河西走廊承載了中國同西方世界 往來和文化交流的重任。漫步河西走廊,我們可以一睹這條路上的無數瑰寶,這些瑰寶見證了中國不同時期盛世的輝煌。若說河西走廊最著名的景點,一定是舉世聞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