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 《 二十四詩品 講記》

2023-09-14 15:49:11 字數 1129 閱讀 4084

提起《二十四詩品》,一直以為是司空圖的作品。當看到本書時,才知道《二十四詩品》的作者在學術界還未有定論,本書認同《二十四詩品》是元代虞集的作品,且是其作品《詩家一指》中最主要的部分。並以此為基礎對《二十四詩品》進行了講述。

中國古代的詩論大多十分抽象濃縮,不會做出細緻的分析,似乎也沒有固定的評價模式,寥寥數語,卻也能點出詩之精妙,然則也需要讀者接受過古代思想文化的侵潤,具有較高的領悟力。《二十四詩品》亦是如此,用二十四個詞及對應的一組詩寫成一篇詩歌理論著作。粗看似乎都懂,但深究恐難得其中真意。讀過本書,便不但能正確理解各品的涵義,更能領會其中蘊含的哲思。因為作者認為,《二十四詩品》不僅僅是以詩寫成的論詩之作,更似一篇藝術哲學之論作。

二十四「品」包括:雄渾、沖淡、纖穠、沈著、高古、典雅、洗鍊、勁健、綺麗、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縝密、疏野、曠達、清奇、委曲、實境、悲慨、形容、超詣、飄逸、流動。這些名稱並非獨創,許多在其他的詩論中也很常見,但通過作者的疏解,會發現有些名稱即便常見,但在《二十四詩品》已有發展,有著不同的內涵。有些名稱相互之間也有看似類似,容易混淆,但通過作者的講解,可以明白其區別差異之處。

例如纖穠,放在雄渾、沖淡之後,乍看有些違和,充滿強烈道禪傾向的二十四品,怎會給予濃麗這麼高的地位?實則是說,要直面對「色」的恐懼,無色即無詩,詩人不能躲在心中暗自捫摸,在文字、典故、義理上打圈圈,必須與「色」相接相遇。

又如實境,是否等同於具體事理物象呢?其實不然,實境不是外在實存之物,而是「當下呈現」的境界,不是「見」(看見之見)——由人的情識慾望作用下產生的對外在世界的分別,而是「見」(顯現之現)——任由世界呈現當下直示的境界。讓世界「敞開」,直示澄明。

再如,飄逸和超詣看似相近,極易混淆。細細分析可見,超詣主要談超越道的追求,所重在「理」的超越;而飄逸則側重談超越塵世,所重在「俗」的超越。超詣就念上言,飄逸就相上言。前者說的是於念而不念,後者說的是於相而理相。

通過作者的解讀,可以看到這二十四品其實不是作詩的風格品次,而是理想的境界模型。沉浸書中,便會自覺心氣平和,淨無凡塵、時空無礙,空靈澄明。這二十四品也不是隨意編排,而是成對互補,流行回環。細參此書,便可一窺其內在秩序和節律,能獲恍然大悟之欣喜。這二十四品不僅是詩心,更是審美的觀念。其在哲理、美學、中國書畫園林各藝術中的內涵之豐富,讀罷更令人思之開拓,甘之如飴。

此書可以時常翻閱。隨心擇品而讀,或有新的啟迪。不同心境而讀,抑或有不同感受。

《駱駝祥子讀後感》讀後感作文

駱駝祥子 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長篇 講述了人力車夫祥子的悲慘遭遇,揭示了舊社會的黑暗和罪惡。通過祥子的故事,我們可以深刻感受到生活在城市最底層的廣大勞動人民的痛苦和不幸。祥子是乙個非常有特點的人物,他強壯 健壯 堅忍,就像駱駝一樣。他從農村來到城市,渴望擁有自己的車,成為乙個自由的車夫。為了實現這個夢想...

《被討厭的勇氣》讀後感

日期 2023年9月20日。今天我讀完了一本名為 被討厭的勇氣 的書籍,這是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心靈成長指南。書中作者以對話的形式傳達了許多深刻的哲學思想和人生觀念,引發了我對自我認知和人際關係的思考。被討厭的勇氣 強調了個體的自由和責任,提出了 自我 他者 社會 三個層面的觀點。我深深地被書中所闡述...

四大名著 西遊記讀後感(語文作文讀後感類)

西遊記 是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譽為中國文化的瑰寶之一。我讀完 西遊記 後,深受其故事和人物的吸引,同時也引發了我對於人性 修行以及世俗之間的思考。首先,我對於 西遊記 中的主要人物孫悟空印象深刻。他是乙個充滿智慧型和勇氣的猴子,有著強大的力量和無畏的精神。然而,他也經歷了各種考驗和變故,通過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