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三江源的秋天(美麗中國 秋色迷人 )

2023-09-07 08:20:04 字數 2771 閱讀 8241

秋日三江源。李友崇攝(人民視覺)

生態管護員在安裝監測裝置。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供圖。

牧民攝影隊隊員拍攝的全緣葉綠絨蒿。趙金德攝(人民視覺)

編者按:秋風起,層林染,稻果香,秋天的大地五彩斑斕、多姿多彩。即日起,本版推出“美麗中國·秋色迷人”系列報道,讓我們跟隨秋天的腳步,到山間、到田野、到濕地……賞秋日大地勝景的生機勃勃,聽美麗中國建設的足音鏗鏘。

三江源的秋天,來得比不少地方要更早一些。

在這片19.0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很難用一種色彩去定義。告別夏日的熱烈絢爛,高原上一層秋風一層涼,沉澱出更加成熟飽滿的氣質。尋秋三江源,尋的是大自然妙筆繪出的風景之美,尋的也是三江源國家公園正式設立兩年來的蛻變之姿。

青黃藍相接,黃河源區秋景動人。

從西寧出發,一路向西南而行。過日月山、倒淌河,遙望龍羊峽,穿過共和盆地,輾轉繞進煙斗狀的興海大草原。在這個如同天設的“聚寶盆”裡,草場漸次泛黃;再經過豆錯和花石峽,便進入了三江源國家公園黃河源區。

黃河源區里,初秋的印記更加明顯:大小不等的湖泊周邊,水草最先呈現出明暗不等的黃色。本是一片綠毯的草場,亦被漸漸過渡的草黃色代替,在陽光的對映下,由綠變黃的草場沒有寂寥蕭瑟之感,鮮亮的黃色在風中如水浪般漫向遠方,散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很難想象,10多年前,這裡草場退化、幾乎是一片不毛之地。

在2023年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之前,黃河源區已經著手開展一系列生態修復措施,三江源國家公園設立後,又累計投入62億元實施生態修復專案。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副局長孫立軍介紹:“現在三江源國家公園水源涵養量年均增幅6%以上,草地覆蓋率、產草量分別比10年前提高了%以上。”

中華水塔”的水量更充沛了,“千湖之縣”瑪多縣的秋景愈發動人——每前行數百公尺就有乙個湖泊揭開面紗,大片生態濕地匯聚成“星星海”。若是夜間經過這裡,明月倒映水**,與星星點點的湖泊共同勾勒出一幅人間天境圖。

在瑪多縣境內沿國道前行,黃河多了幾分不羈與豪邁,時而浩浩湯湯奔湧前行,時而辮狀分布、九曲迴腸。再往上游走,站在牛頭碑上俯瞰,初秋的鄂陵湖,在一片棕色岸堤和群山的包圍下,湖面澄亮如藍寶石,美得讓人屏住呼吸。扎陵湖、鄂陵湖,俗稱“姊妹湖”,是黃河源的兩座水庫,也是兩座天然巨型“沉澱池”“過濾器”。三江源國家公園設立後,扎陵湖、鄂陵湖和“星星海”都成為重要的保護分割槽,國家重要濕地和自然遺產地的地位進一步突出。

約古宗列曲就在前方,萬年流淌的溪流,終將匯聚成滋養眾生的大河。河源勝地的秋,在天地間如此豪邁多情。

棕灰色漸變,高原動物活躍在雪山草甸間。

車行214國道,遠處的巴顏喀拉群山雪峰傲立眼前,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燦燦。山腳下,藏狐、藏野驢等野生動物不時“閃現”。活躍在雪山草甸間的高原動物,為初秋的三江源增添靈動的色彩。

巴顏喀拉山口,就在前方。“看,藏羚羊!”同行的人手指向遠處,十幾隻藏羚羊在山腰間結隊往山頂而去。它們奮力奔跑,不時停下來歇歇腳,回望來處。

這是往回遷徙的藏羚羊,每年月份在可可西里產完仔后,藏羚羊會成群結隊回到出發地。”三江源國家公園卓乃湖保護站站長秋培扎西介紹,“藏羚羊在夏天和秋冬時的顏色是不同的,夏天為黃褐色,冬季變為灰黃色或者白色。”

近看此時的藏羚羊,全身分布著淡棕褐色濃密的毛髮,為了適應常年寒冷的氣候,背部毛髮尤為厚重。沒一會兒,野犛牛、藏野驢、藏狐等相繼進入視線。同樣地,隨著秋冬季的到來,它們的皮毛“保護色”也開始發生變化,棕灰色漸漸成為主色調。

據青海省生態環境廳資訊中心主任李飛介紹,近年來,三江源地區野生動物種群明顯增多,藏羚羊由20世紀80年代的不足2萬只恢復到7萬多隻,過去難得一見的雪豹、金錢豹、歐亞水獺等頻頻亮相,兔猻、藏狐、白唇鹿、野犛牛、黑頸鶴等爭相出鏡。

三江源生物多樣性更豐富了,“高寒生物自然種質資源庫”的地位進一步突出。在位於西寧市的青海省“生態之窗”,三江源國家公園各個重要點位的畫面實時清晰可見。最近,青海省生態環境廳資訊中心工作人員陳良博就通過這只“千里眼”,觀測積累了大量藏羚羊遷徙的資料。

記錄多彩自然,巡護的牧民端起了相機。

記者取道曲麻萊、雜多,向著長江源區出發。草原延展到遠山腳下,一抹抹“迷彩綠”躍動其間——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曲麻萊縣“大自然攝影隊”的隊員們正在尋找雪豹的蹤跡。

乙個秋日的清晨,朝陽噴薄而出,灑落片片金光,藏羚羊的毛髮光彩奪目……每當提起與攝影的結緣,索南文鬥總會想起這個被“震撼”的瞬間,這是由當地牧民自發成立的攝影隊隊員拍攝的**。自2023年成立以來,攝影隊隊員已近百名,足跡遍及高原大地,鏡頭裡裝滿了長江源的生靈草木、山山水水。

索南文鬥愛上了攝影,加入了攝影隊。他是曲麻萊縣葉格鄉牧民,三江源國家公園設立後,他的家鄉整片劃入園區。得益於“一戶一崗”政策,他放下牧鞭,成為一名生態管護員。平日巡護,除了撿拾垃圾、觀測記錄,他最喜歡的便是舉起相機,拍攝巡護路上的點點滴滴。這些年來,他的鏡頭裡出現過雪豹、藏羚羊、野犛牛,雪蓮花、川貝母等珍稀植物更是屢見不鮮。

索南文鬥向記者展示著作品,繡線菊、綠絨蒿、銀蓮花……色彩鮮亮的花朵,與陽光下閃著金光的河流、瓦藍而高遠的天空互相映襯,呈現三江源的自然之美。

我們用相機記錄,拉近長江源與世界的距離。”攝影隊隊員旦增說。如今,不只長江源,三江源這片神奇瑰麗的土地孕育了數十支牧民攝影隊,影響力持續擴大。

牧民攝影師達傑把愛好傳遞給了女兒康卓。康卓7歲時,就在達傑的指導下成功拍攝到了雪豹。最近,達傑用犛牛毛親手編織了一條相機肩帶送給女兒。“攝影不僅是愛好,也是責任。通過影像記錄三江源生態環境的變化,展示保護成果,需要一代代人不斷努力。”達傑望著秋色漸濃的這片熱土,眼裡充滿希望。

人民** 2023年09月07日 17 版)

氣候變化影響凸顯,保護“亞洲水塔”三江源關鍵何在?

介面新聞記者 李訊 實習 介面新聞編輯 鄭萃穎。2023年7月下旬,空氣稀薄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的高原上飄著細雨,黑土灘修復志願者正在修復後的草場上調查植物群落數量。這裡距離西寧約400公里,平均海拔4200公尺以上。遠處未被治理的山頭上還依稀可見赤裸在外的黑色土壤,但近處的草原已經長出了新草,高原毛茛...

三江源和大熊貓紀念幣大家都預約到了嗎?

三江源國家公園 大熊貓國家公園 雙色銅合金紀念幣 大家都預約到了嗎?預約成功的朋友,注意,只有部分銀行支援線上取消預約,且身份資訊錯誤是無法修改的,手機號錯誤不影響兌換。次三江源 大熊貓紀念幣預約超出意外的順滑!但除了個別銀行服務超時,卡到爆,有的地方還是秒沒!三江源 大熊貓紀念幣預約在8月22日2...

喜迎三江源大熊貓公園紀念幣最後一跌

今天是九月四日,同時也是三江源和大熊貓國家公園紀念幣 以下簡稱 兩園 幣 最後一天兌換,因此從某種程度來講,今天應是 兩園 幣最後一跌,未來的日子裡 兩園 幣或將書寫光輝燦爛的上公升 一廂情願是永遠推動不了 的,從紀念幣發行的歷程來看,確實有些紀念幣品種置之死地後生,兩園幣 的發行,讓筆者突然想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