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音箱垂死,大模型是救命還是「革」命?

2023-09-20 18:23:16 字數 4528 閱讀 7619

9月15日,有**報道稱阿里巴巴旗下「天貓精靈」將更名,並且已有xgenie品牌字樣的新品在部分渠道露出。阿里方面相關負責人的回應是,「確實計畫推出全新品牌,強化精靈屬於使用者的個性化特徵」。

換號重練」的動作背後,是生成式大模型浪潮給已經沉寂的智慧型音箱行業颳來的一縷新風。

去年國內智慧型音箱的出貨量僅有2600萬台,市場結構呈現出高度的集中化,小度、小愛和天貓精靈三家合計份額超過了90%。不過頭部這幾家整體的市場份額差距不大,是35%、小公尺是31%、天貓精靈則是27%,三分天下的結果意味著沒有一家邁過1000萬台出貨量的門檻。

這個成績放在曾經被視為下一代網際網絡關鍵入口的智慧型音箱賽道上,即便不能說泡沫完全破裂,也是實實在在退了潮。站在今天回頭看,阿里2023年投入100億圍繞天貓精靈的戰略布局,價效比大概還趕不上李彥巨集當年拿200億做糯公尺。

不過在大模型湧現出更高水平的智慧型後,智慧型音箱這個行業似乎有了東山再起的可能。

先是在2月9日,小度宣布將融合文心一言,打造針對智慧型裝置場景的ai模型「小度靈機」,並會將其應用到小度全系產品中。

隨後4月11日的阿里雲峰會上,天貓精靈也宣布將結合通義千問。兼任阿里雲ceo的張勇表示,未來天貓精靈希望能成為「個性化的智慧型助手」,並推出了模仿脫口秀演員鳥鳥聲音和性格的「鳥鳥分鳥」。

小公尺這邊雖然本身在大模型方面的進度比網際網絡大廠慢一些,但在上個月也已經開啟了小愛同學的ai大模型版本測試。

只是大模型雖然一片熾熱,但智慧型音箱的前景並沒有看起來那麼光明。

當2023年echo亮相時,其實賣得並不好,起碼在銷量上是如此,最初亞馬遜也只允許prime會員或者受邀使用者使用該產品。但在echo推出後不久,包括谷歌和蘋果在內的大廠就決定要做一款類似的產品,因為它們認為智慧型音箱會成為使用者家庭生活的中心,尤其是作為各類智慧型家居的介面。

這個邏輯後來得到了國內眾多企業的認可,他們相繼推出了自己的智慧型音箱產品,一時間消費者眼花繚亂。後來劇情走向跟網際網絡科技行業的其他細分領域一樣,、小公尺和阿里依靠雄厚的資金實力完成了對其他玩家的圍剿,並把「三足鼎立」的市場格局保持到了今天。

只不過遺憾的是,突出重圍的玩家並沒有勝利果實可分。根據洛圖科技的資料,2023年國內智慧型音箱的全渠道銷量只有2631萬台,同比下降了28%。今年上半年,行業萎靡的趨勢得到了保持,同口徑的統計資料是全渠道銷量1148萬台,同比下降了19%;對應的銷售額為33.7億元,同比下降了20%。

對於智慧型音箱市場的頹勢,乙個可能的解釋是它所希望服務的物件群體沒預想的多,消費者對智慧型家居產品的熱情沒那麼高。

從國內網際網絡的發展歷史看,消費網際網絡的步伐要比產業網際網絡快得多。

當前使用者手機上所能看到的所有國民級軟體,在c端的使用者普及過程都是一條極其陡峭的增長曲線,微信和抖音都是典型的例子。比如,微信是2023年上線,到2016底的時候其月活就已經接近9億,基本等價於全面覆蓋了對應時點中國移動網際網絡網民群體。

而相較之下,產業網際網絡的節奏要慢得多,即便是動靜最大的雲計算行業也是如此。在最初一批泛網際網絡企業實現數位化上雲過後,後續傳統行業的拓客只能靠各大雲廠商龐大的銷售隊伍去艱難推進,以至於所有雲廠商不得不把重心放到g端,因為後者是目前最穩定的業務**。

但在某乙個細分領域,消費網際網絡跟產業網際網絡的位次卻恰恰相反,那就是智慧型裝置或者說物聯網(iot)。

有工廠的企業一般都有著較為強勁的動力在車間裡裝上各式各樣的感測器和機械人,這背後的原因既包括減少人工成本,也是因為這樣做能在生產效率和安全性等方面有大幅提公升。

例如,特斯拉成功的乙個關鍵支點,就是使用大量自動化裝置和軟體系統的超級工廠,馬斯克甚至將自動駕駛理念引入流水線。今天,國內汽車製造行業智慧型裝置的滲透率已經達到了36.5%。

相較之下,c端的智慧型裝置,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智慧型家居,在推廣應用上明顯落後。方正**四月的乙份研報裡,引用了statista的資料,給出的當下中國智慧型家居滲透率僅為13%。考慮到有眾多的所謂智慧型家居處於吃灰狀態,實際的利用水平可能比這個資料更低。

之所以呈現出這樣的分化,最根本的原因是工廠裡的智慧型裝置是「剛需」,而家裡的智慧型裝置可能連「雞肋」都算不上。

以本文關注的智慧型音箱為例,大部分消費者把這個東西買回家,都是抹掉「智慧型」當作「音箱」在用,比如講講故事聽聽歌之類的。rakuten insight的調查結果就顯示,高達79%的擁有智慧型音箱的國內受訪者表示,他們使用智慧型音箱主要是為了搜尋**和**歌曲。

由於各家此前採用的競爭戰略太激進,智慧型音箱的**普遍難以覆蓋各個環節的成本。在「星辰大海」的夢想破滅過後,不得不祭出一些騷操作回血。像天貓精靈前幾年聽一些app的會員歌曲是不用付費的,而如今即便你開通了**app的會員,還需要進一步開通天貓精靈的會員才能聽歌。

其他的智慧型家居裝置往往跟智慧型音箱差別不大,其實也沒有智慧型到足以在消費者群體裡創造剛需價值。考慮到家用產品普遍經久耐用,如果沒有必要性,消費者採納新產品的時間會拖得比較長。idc給的估計是,2023年全球智慧型家居裝置出貨量將下降2.6%。(注意不要把這樣的降幅跟智慧型手機對比,智慧型手機已經滲透到頂了,但大量的傳統家居裝置還沒被替代。)

另乙個需要考慮的問題是,智慧型音箱跟不同品牌的各類智慧型家居裝置的相容性。阿里拿出100億元人民幣,重點就是圍繞天貓精靈打造生態上面。不過由於家電廠商往往傾向於不跟某家科技公司繫結,所以很多產品都支援接入不同品牌的智慧型音箱,基本的適配一般沒有問題。

當然,智慧型音箱過去幾年的命運轉折,顯然不能都歸咎到智慧型家居市場的整體狀況不夠給力。更主要的原因,仍然是智慧型音箱本身不夠智慧型。很多時候跟其他的人工智慧產品一樣,智慧型音響表現出的行為更偏向「人工智障」。

通常使用者只能給它下達極其簡單的指令,比如聽歌、看天氣、控制燈光或者給小孩講睡前故事。而一旦語音指令的結構略微複雜,或者涉及多輪交流互動的場景,智慧型音箱的表現就成了災難現場。

智慧型音箱的工作涉及三個流程,把使用者的語音轉換成文字指令,理解指令的意思並進行處理,然後是將處理的結果轉換成文字輸出。上述三個流程分別對應三種技術,自動語音識別(asr),自然語言處理(nlp)和文字轉語音(tts)。

其中,頭尾兩個語音和文字之間相互轉換的環節已經非常成熟,智慧型音箱的「智障」根源在中間的自然語言處理。而生成式大模型的出現,使計算機的自然語言處理能力發生了躍進。在一般的場景裡,gpt表現出來的溝通對話能力已經令一些人開始討論通用人工智慧(agi)跟我們的距離。

所以,毫無疑問生產式大模型確實能夠大大補足現有智慧型音箱不夠「智慧型」的缺陷。因此如《新立場》在本文開頭提到的,現有的頭部智慧型音箱大廠都在這方面有動作。而且從時間節點上看,大家都異常興奮和著急。比如2月9號說要在小度裡面整合文心一言的時候,文心一言還不知道在哪呢。

大模型或將給智慧型音箱帶來變革,這看起來的確是個成立的邏輯。除了各家智慧型音箱的廠家摩拳擦掌,行業內關注這個方向的**也充斥著類似的看法。

然而在《新立場》看來,大模型雖然解決了傳統智慧型音箱面臨的最大問題,但同時也徹底解構了智慧型音箱曾經設想的應用場景。

智慧型音箱從誕生以來,身上貼的最鮮豔的標籤就是「入口」,另乙個同樣貼有這個標籤的東西是智慧型手機。如果大模型最終真的足夠智慧型,那麼決定智慧型音箱命運的關鍵,就是在「入口」這個角色上,它能不能競爭得過智慧型手機。

答案顯而易見,除了外放功率這個指標,所有智慧型音箱能幹的事,智慧型手機都能幹。而反過來,智慧型手機能完成的任務和跟使用者的緊密聯絡是智慧型音箱遠遠不及的。筆者了解到的乙個場景是,有些使用者的家裡會有多個智慧型音箱,客廳臥室不同區域各放乙個。如果你需要以一種優雅的方式,在家裡的各個地方對智慧型音箱發出指令,那這就是必須的。

所以,智慧型音箱跟智慧型手機相比基本沒有任何差異化優勢。

而在大模型面世後,由於大模型在通用智慧型上的驚豔,人們顯然會傾向於把大模型當作真正的個人助手或者夥伴,然後再通過它來解決盡可能多的問題。這種情況下,智慧型音箱的角色會被加速歸併到智慧型手機的個人助手,因為那才是真正不可替代的入口。

歸根結底,如果大家都是「人工智障」,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不大,那我還不會那麼快取代你;而如果有了真正的人工智慧,使用者的需求上來了,那他既會用這個人工智慧助手幫忙寫ppt、查資料,也會跟他做溝通交流尋求情感安慰,當然也會用它控制家裡的冰箱、空調、電燈泡,而不是單單侷限於某個具體的場景。

乙個有趣的事實是,在推出echo之前,其實亞馬遜有個優先順序更高的智慧型手機專案fire phone。如果不是智慧型手機專案的失敗,亞馬遜後來會不會推出echo這個產品都需要打個問號。

在差不多十年時間過去後,智慧型音箱這個行業已經經歷了一輪完整的興衰。在生產式大模型爆發前,這個行業仍然存在的最大原因並不是使用者需要,因為如果使用者需要的東西,他們會願意花公允價錢去買,而不是得廠家半賣半送。

在智慧型音箱這個行業眼看著要隨著慣性逐漸湮沒的時候,大模型來了。 但它不是強心劑,而是催命符。智慧型音箱一開始就多餘,大模型來了就更多餘。

題圖及文中配圖**於網路。

人工智慧私域大模型

人工智慧私域大模型是一種基於深度學習的演算法模型,專門為特定領域或行業的資料進行分析和 而設計的。這種模型通過對大量行業資料的學習和分析,能夠深入理解特定領域的規律和特點,從而提供更準確的 和決策支援。私域大模型的應用場景非常廣泛,包括但不限於數字 數字教育 數字健康 數字企業等領域。在數字 方面,...

AI大模型落戶礦山,智慧型化形成商業閉環

需求 一是政策強導向,2025年大型煤礦智慧型化,2035各類煤礦智慧型化 二是礦山危險大 招工難,無人化是訴求。催化 一是華為 運營商等ict商湧入催熱市場 二是大模型推動礦山ai開發從 作坊式 到 工廠式 公升級。趨勢 一是ai應用深入採掘 運輸 洗選等縱深環節 二是 機器換人 迫切性高,安控和...

“智慧型醫療大模型 中國的突圍之路在何方?”觀點論壇舉行

近年來,智慧型醫療在影象和文字處理等技術的迅猛發展推動下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chatgpt的橫空出世在眾多學習任務領域也表現驚人,引發了新一輪的生成式大模型熱潮。過去半年,國內外眾多企業科研機構競相推出各自的大模型,打響 百模大戰 大模型在通用領域取得的效果有目共睹,同時也給智慧型醫療帶來了新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