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焦慮,以子女為家庭中心的育兒觀念,高等教育擴招政策

2023-09-14 14:54:07 字數 4494 閱讀 8730

近年來,育兒焦慮現象不斷見諸於網路**與報刊雜誌,「天價輔導班」、「雞娃日程表」、「牛娃履歷」x等頻頻引發熱議。

這都充分展現了當代中國家庭對孩子極為重視,逐漸以子女為家庭中心的育兒觀念。

我國歷來就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等傳統觀念,而延續千年之久的科舉制更是將教育乃出人頭地之捷徑的信念深深銘刻於中國家長心中。

世紀七十年代我國經濟體制開始轉型,隨後中國迅速發展為現代化、工業化國家,各領域急需大量人才,為迎合時代發展需要,自20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即開始逐步推行高等教育擴招政策。

而伴隨著高學歷高素質的城市中產階層家長群體的比例大幅提公升,以及教育市場化和優質教育資源稀缺致使的教育競爭加劇。

上世紀後半葉於歐美國家興起的密集型家庭教育也逐漸成為眾多中國家長信奉並實施的一種教育方式,即使以犧牲自己的工作生活為代價,家長也要為孩子投注無限的情感、精力與資源。

近年來常活躍於大眾視野並引發多數家長共鳴的「雞娃、牛娃」行為便是其中典型形態。

密集型家長在育兒責任分配,子女學業支援,興趣愛好發展,親子互動與交流陪伴,家庭語言使用等方面都具備明確的目的性與較高的參與度、組織性。

已有多項研究表明密集育兒方式在促進兒童的學術成績、認知智力、興趣特長、情感社交、行為規範、眼界見識等各方面素質上均有其顯著的發展優勢。

父母積極參與並提供學業支援的孩子在學校通常會表現出更強的能力和優秀的學習成績。

201考試成績發現,在科學、數學及閱讀這三門科目的平均成績上,密集教育下的兒童均高出非密集教育下的兒童20分以上。

而20分在pis測試分數中是乙個很大的差異數值,這類似於歐洲pis成績表現最優異國家(芬蘭與瑞士)的兒童數學分數與表現較差國家(主要指英法等oec國家)的兒童數學分數間的差異。與父母經常交談和共同閱讀的孩子在認知智力與能力素質方面能夠獲得更多的發展。

課外活動方面,參與結構化活動對兒童特殊才能和潛能激發有好處除認知發展外,密集型家庭教育也與兒童更好的社會和情感發展有關。

受到父母更多參與和關注其發展的青少年會表現出更好的親社會性,社交技能也更好,而且較少出現行為問題。

促使子女優秀成長、助力其獲得較高經濟收入與社會地位是父母採用密集育兒方式的首要動機與最終目的。

繼而實現家族社會階層的向上流動。與其他家庭教育方式(如溺愛型、放任型等)相比,密集型育兒方式(結合權威型、專斷型要素)的確更有利於個體階層向上流動,包括在教育獲得和職業選擇上。

相比於父輩,密集教育下的兒童最終的社會經濟階層都明顯更高,所以這種教育方式成為不僅限於中產階層。

而是跨社會經濟階層父母都認同的如何撫養子女長大的主導模式,也就不足為奇了,密集育兒方式已被眾多研究證明確實有助於社會流動。

即家長對子女的學業成績、特長發展、品行行為等各方面建立高標準並且堅持要求子女達到這些標準。

但不是採用專斷型家庭教育方式的「慣用手法」一一辱罵體罰、強迫服從等極端手段,而是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解決問題,與子女進行理性的商討。

通過和諧溝通的方式努力塑造其價值觀來引導子女的選擇進而達成目的。

父母在子女心目中擁有較高的權威地位,孩子尊敬父母但不畏懼,家庭教育雖然嚴格但民主。

父母會在尊重、信任、理解子女基礎上對其設定合理目標、提出適當要求。

子女也被充分鼓勵表達自己的意願並在合理範圍內提出自己的需求。

家長深信:只有親身參與子女教育事宜並時刻了解子女動向,積極冋應各種利於其成長的需求。

才能實現力圖為孩子建構幸福未來和體面人生的目標。

家長盡量協調自身工作與生活事宜,積極參與能助力子女成長發展的學習活動、日常互動及娛樂活動。

且通常採用拉魯提出的由夫妻雙方共同參與、協商推進的「協作培養」式教育,子女教育的責任不再只是母親一人承擔或擔負絕大部分。

而是父母雙方互相配合、共同肩負起子女的教養任務。家長會及時關注並回應子女的合理需求,密切了解他們的任何動向。

如在校表現、課外活動參與情況,甚至是他們來往朋友及對方家庭境況等。

並給他們提供眾多物質、精神及情感上的鼓勵支援以促進他們成長。更為重要的是,家長的參與陪伴並不侷限於單純的「在場」或者陪同,而是追求高質量高水平的教育成效。

如在日常親子互動中時常貫穿著對孩子言語表述、邏輯思維的訓練,或是自信心和自主性的培養。

因此密集型家庭教育氛圍下成長的孩子時常能感受到來自父母的關心愛護、溫情支援。

即家長會付出諸多時間、精力投身於子女的教育事業,甚至犧牲自己的工作、社交或娛樂時間。

也要為子女規劃好結構化、組織性的的時間行程,並盡力參與到這些行程中去。

育兒經濟學》中調查顯示:自20世紀九十年代後,多國父母教育陪伴子女的時間(包括閱讀與交談、學業指導、親子遊戲等活動)有顯著的增加趨勢。

比如在美國,20年父母在這些教育活動上花費的時間從每星期少於2.5小時增加到每星期8小時以上,是上世紀70年代所花時間的3.5倍。

研究進一步表明,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父母陪伴子女的時間顯著地高於受教育程度較低的父母。

例如接受過大學教育或更高學歷的父母每週花在子女教育上的時間大約比高中或更低學歷的父母多4.5小時。

優質時間」一詞通常用於描述互動的、以發展為中心的時間,密集育兒的趨勢則促使這種親子相處的「優質時間」增加和非結構化時間的減少。

即使是處於現代父母雙方都有工作且面臨時間緊迫問題的情況下,當父母雙方都陪伴於孩子身邊時,這些共同的家庭時間在鞏固良好的家庭關係方面尤其重要。

即具備良好經濟條件或充足社會資源的父母都會熱衷於並盡己所能對子女教育事業進行投資。

通過課外補習和培訓來發展子女的智力認知、興趣才藝、運動技能、語言表達等多方面的能力。

0年中國新聞網公布了乙份《20新中產家庭消費與理財報告》,其中顯示,20年中產家庭父母對子女的教育支出佔其家庭年總支出的比例在10%之間的佔比55%

家庭子女教育支出佔家庭年總支出的比例超過50%的則有9.9的家庭。

分析可知,家庭年收入水平越高,父母在子女教育上的投入越大洪岩壁等人的研究證實。

涉及子女教育,中產階層父母在資本投入(包括家庭藏書量、子女文化活動參與及課外培訓情況)上與底層階級父母相比具有顯著優勢。

根據一項由美國勞工統計局在201年展幵的具有代表性的消費者支出調查《投資教育:父母對兒童的支出變化》。

可以觀察到,隨著時間的推移,家庭收入花費在孩子身上的佔比份額逐漸增加。

而且不同階層家庭教育支出的不平等性在增加氣家庭的教育支出通過購買有償課程或教育服務,可以提公升孩子能力,豐富兒童體驗,從而建立人力資本和文化資本。

由於高經濟投入直接可以導向高質量的教育水平、優質的居住環境及見多識廣的成長體驗等,而這對家庭經濟背景要求較高,因此對子女教育的高經濟投入現象在中上階層家庭中表現更為明顯。#今日早安問候#

大學生,怎樣克服考研焦慮? 以小優同學為例

考研人數的增多給考研學生們帶來了巨大的競爭壓力。絕大多數考研學生在備考期間都有過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情緒。過度的考研焦慮不僅會給學生帶來負面的生理反應,也會帶來心理層面的不穩定,最終影響學生的學業成績和考研結果。因此,採取干預措施緩解考研焦慮問題的困擾,增強考研學生應對焦慮的能力成為筆者研究的主要目標...

父母心理控制影響兒童焦慮,以中介模型調節,打破惡性迴圈

兒童焦慮是兒童身處壓力情境時體驗到的緊張 憂慮 恐懼等負性情緒 趙金霞 等,2018 焦慮是童年期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我國有焦慮情緒的兒童佔 22.0 李少聞 等,2020 適度的焦慮有益於激發兒童潛能 黃悅勤,2020 但過高的 持續的焦慮可 能會引發兒童睡眠質量差 學業表現不良記憶力下降 等心理...

以茶為禮 待客以茶,新會大紅柑普茶!

一到秋冬季節,就會有很多茶友開始喝起了大紅柑,臨近中秋國慶,送禮不知道送什麼的,可以來看看大紅柑普茶。天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大紅柑的小知識,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私信哦!大紅柑,主要產自廣東省江門市新會 天馬 東甲 西甲 梅江等地。大紅柑採用成熟的新會大柑果包裹著普洱熟茶,然後經過烘乾或曬乾製成,大紅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