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简介(11)

2023-10-21 05:46:32 字數 7292 閱讀 4579

接《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简介(10)》。

魏宝文院士(2023年当选)

魏宝文,2023年11月22日出生于河南禹州,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主任。

魏宝文202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2023年—2023年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2023年—2023年历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副所长;2023年—2023年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2023年—2023年,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2023年任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主任;2023年10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魏宝文主要从事核物理和加速器物理的研究与教学工作。研制出2—9mev单能中子源,用于中国国防科研任务。参与了9—12mev中子对锂-6和锂-7的非弹性碰撞截面测量,澄清了世界各国数据在峰值区的分歧,为氢弹的研制提供了中国自己的核数据。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台大型重离子加速器,开拓了中国中能重离子物理研究的新领域。主持实施了发展ecr离子源计划,改进了加速器的性能。提出在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上开展放射性束物理研究和续建冷却存储环的大科学工程计划,完成概念性设计,并建成投入使用。

文兰院士(2023年当选)

文兰,2023年3月出生于甘肃兰州,籍贯安徽泾县,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3年文兰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2023年获得北京大学数学系硕士学位;2023年获得美国西北大学数学系博士学位;2023年在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工作;2023年获得第六届陈省身数学奖;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3年至2023年担任中国数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202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23年获得第十届华罗庚数学奖 。

文兰主要从事微分动力系统领域的研究,并与合作者在微分动力系统领域的研究中做出了具有国际影响的贡献。文兰在微分动力系统领域的若干基本问题上作出了许多工作,例如非扩张吸引子williams猜测,不可逆系统的c1封闭引理,流的稳定性猜测,c1连接引理,palis稠密性猜测等。以北京大学动力系统讨论班为依托,与同事和学生一起,把西方的理论与廖山涛院士的理论结合起来,将研究工作推进到国际前沿 。文兰解决了最高形式的稳定性猜想的这一具有26年历史的无奇星号流问题;解决了远离同宿切系统的特征刻画问题,为越出双曲性的主趋势提供了一个公共的桥梁;给出了远离同宿分支的通有系统的极小歧变集的刻画,为palis稠密性猜测的最近解决打下了重要的基础;给出了沿轨线c1扰动、控制轨线迁移的一般原理,做出了c1连接引理的不同证明,证明了不可逆系统的c1封闭引理,为不可逆系统的大范围理论提供了一个基石。

吴岳良院士(2023年当选)

吴岳良,2023年2月出生于江苏宜兴,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术副校长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2023年吴岳良从南京大学理论物理专业本科毕业;2023年从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博士毕业,之后前往德国多特蒙德大学、德国美茵次大学、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23年回到中国,进入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副研究员、研究员、第一研究室主任、副所长;2023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202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2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卡弗里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202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同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至2023年);202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常务副校长,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院长 。2023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

吴岳良主要从事粒子物理和引力量子场论研究并做出独创性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粒子物理、量子场论和宇宙学。吴岳良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正反粒子-左右宇称反演对称性(cp)破坏、味对称规范理论和中微子物理、量子场论基本问题和正规化/重正化方法、量子色动力学动力学对称破缺和夸克禁闭、手征动力学有效理论和重夸克有效场论、左右对称规范理论和大统一理论、量子场论拓扑性质、引力-规范场对偶理论、宇宙暗物质暗能量模型等。

武向平院士(2023年当选)

武向平,2023年1月出生于陕西黄龙,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fast科学委员会主任。 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

2023年武向平考入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202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博士学位,之后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23年至2023年在法国巴黎天文台从事博士后研究;2023年至2023年在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做访问学者;202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2023年至2023年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系主任;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3年兼任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2023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 。

武向平主要从事宇宙学的研究,研究课题包括引力透镜效应、星系团物理及其宇宙学应用、宇宙大尺度结构、暗物质等,领导了在新疆天山进行的“宇宙第一缕曙光探测”科学实验项目 。在理论天体物理和观测宇宙学等方面做出了以下工作:较早建立了星系团的强引力透镜统计理论,提出了在星系团中心存在致密暗物质核的思想;正确解释了利用微引力透镜效应寻找银河系晕暗物质实验所发现事例的成因,为认识银河系暗晕的物质构成起了积极作用;利用光学、x射线和引力透镜三种方法联合测定了诸多引力透镜星系团的中心质量,发现传统方法之偏离;利用星系群和星系团的x射线和光学观测资料系统地研究了其动力学特性,所建立的统计相关关系被广为采用;领导了在新疆天山地区建设用于‘宇宙第一缕曙光探测’的大型低频射电望远镜阵列21cma,成为国际上较早开启宇宙再电离探测的重大设备。

席南华院士(2023年当选)

席南华,2023年3月出生于广东英德,籍贯湖南祁东,数学家,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院长 ,中国科学院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 。

2023年席南华毕业于怀化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3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就读研究生,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2023年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2023年博士后出站后留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2023年获得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资助;2023年获得第十届陈省身数学奖;202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23年至202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副校长[3] ;202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院长;2023年,担任上海科技大学副校长。

席南华主要从事代数群与量子群领域研究。对仿射a型weyl群证明了lusztig关于双边胞腔的基环的猜想;确定了deligne-langlands关于仿射hecke代数的猜想成立的充要条件。证明了特征p上的非单位根处的量子群的有限维表示的性质与特征0的代数群的表示类似;清楚具体地实现单位根处的量子群的有限维不可约表示;与chari合作构造了量子群的单项基,计算了某些典范基,给出了根向量之间的一个交换公式。与lusztig合作发现了典范左胞腔,与tanisaki合作证明了仿射a型hecke代数的一个代数滤过和一个几何滤过相同。

夏道行院士(2023年当选)

夏道行,2023年10月20日出生于江苏省泰州市,数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美国范德堡大学教授。

夏道行于202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系;2023年浙江大学数学系研究生毕业,分配至复旦大学数学系任教;2023年晋升为副教授;2023年10月—2023年12月任复旦大学数学研究所副所长;2023年,晋升为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23年任范德比尔特大学教授。

夏道行主要从事泛函分析、复变函数论、概率论研究。在函数论方面证明了苏联数学家戈鲁辛在复变函数几何理论中的两个猜测,解决了从属数优越半径问题,提出了拟不变测度的抽象调和分析的研究成果,建立了“拟共形映照的参数表示法”,得到一些有用的不等式和被称为“夏道行函数”的一些性质。在单叶函数论的面积原理与偏差定理等方面曾作出系统的有较深影响的成果。在泛函分析方面建立了带对合的赋半范环论和局部有界拓扑代数理论;首先建立非正常算子的奇异积分算子模型;对条件正定广义函数和在无限维系统的实现理论研究中取得较为重要的成果。在现代数学物理方面,对带不定尺度的散射问题等获得一定成果。

夏克青院士(2023年当选)

夏克青,流体力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香港中文大学卓敏物理学荣休教授,南方科技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讲席教授 。

夏克青于2023年从兰州大学毕业,同年通过首届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赴美攻读研究生课程;2023年获得美国匹兹堡大学硕士学位;2023年获得匹兹堡大学博士学位;2023年至2023年在康奈尔大学物理系和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3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2023年至2023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物理研究生院主任;2023年至2023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系主任;2023年担任香港中文大学卓敏物理学教授;2023年担任南方科技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讲席教授;2023年担任复杂流体及软物质研究中心(筹)主任;2023年9月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休教授名衔;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夏克青长期从事流体力学和流体湍流的研究。他的研究阐明了湍流热对流中大尺度环流的起源及其与热羽流之间的关系,并解释驱动大尺度环流的动力学机制。这种环流与地幔及外地核的对流有不少相同之处。他亦率先测量了大尺度环流面的角向运动,并揭示其运动规律,发现大尺度环流反转的现象,与地磁场的反转具有类似的统计特性,为地球核心的湍流所产生的地磁场及地磁场调换提供了新知识。夏克青的高普朗特数对流传热研究,对于解决湍流热对流领域中悬而未决的问题至为关键。他的热羽流统计行为研究,对瑞利—伯纳德湍流对流问题多所启发。他领导的小组在聚合物溶液研究中的发现,已成为验证多种理论模型的基准资料,也结束了该领域的一些长期争论。

向涛院士(2023年当选)

向涛,2023年4月12日出生于湖北省宜昌市,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23年向涛考入清华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2023年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攻读博士;2023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前往英国从事博士后研究,先后在牛津大学、华威大学和剑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202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202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支持;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3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23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向涛主要从事凝聚态强关联量子理论研究,研究方向包括:高温超导机理;密度矩阵重正化群与张量重正化群。提出并建立了动量空间密度矩阵重正化群、量子转移矩阵重正化群、以及基于虚时演化和二次重正化变换的张量重正化群方法,解决了多体量子模型的热力学量及其它物理量的计算问题;提出了高温超导电子层间相干运动的微观模型,正确预言了高温超导层间电子结构和超流密度等物理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求解基塔耶夫模型的约旦-维格纳变换方法和二维量子数分数化的机制。

谢心澄院士(2023年当选)

谢心澄,2023年2月生于江苏省南京市,凝聚态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讲席教授 。

谢心澄于2023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毕业,同年通过cuspea选拔考试赴美国深造;2023年获得美国马里兰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华盛顿大学、马里兰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3年至2023年在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先后担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202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海外类资助;2023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凝聚态理论与材料计算研究室主任;2023年出任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主任;2023年至2023年担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院长;202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3年担任第八届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同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

谢心澄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理论研究,并特别致力于促进理论与实验研究的深度融合。在低维体系电输运研究方面,他用光子辅助模型对二维电子系统中微波诱导的“零电阻”现象作出了系统解释;提出用电子droplet态来解释二维金属至绝缘体相变现象;预言了双层体系中可能存在填充因子为1/2的态,为相关实验所证实。在自旋电子学领域,深入讨论了自旋流定义;提出低维体系中关于自旋极化产生和自旋输运调控的新方案、新模型;提出“自旋超导”等具有重大潜在影响的新型量子态等。

邢定钰院士(2023年当选)

邢定钰 ,男,2023年2月出生,九三学社社员,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数理学部常委,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筹)主任,“量子调控”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项目首席科学家。

2023年邢定钰从南京大学物理学系毕业,获学士学位;2023年从南京大学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2023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23年起,成为南京大学教授;2023年起,任博士生导师;同年任南京大学物理系副主任,分管科研和研究生工作;2023年,被任命为南京大学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23年,任南京微结构国家实验室(筹)主任。

邢定钰长期从事凝聚态理论研究,在电子输运理论、低维受限的量子系统和超导理论等方面做出一系列有创新意义的工作。发展了非平衡统计算子理论,正确处理半导体热电子的输运问题,修正了国际上长期沿用理论方案的缺陷;发展了具有多谷能带结构半导体的热电子输运理论;在掺杂锰钙钛矿氧化物的庞磁电阻机理研究中合作提出双交换机制和非磁无序相结合的理论模型,运用单参数标度理论计算扩散态和局域态迁移率边,解释实验结果;发展了磁多层结构和磁颗粒系统的解析输运理论,正确计算了巨磁电阻的角度依赖性和随颗粒尺度的变化。

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简介(10)

接 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简介 王恩哥院士 年当选 王恩哥,年月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k li理论科学研究所荣誉所长 北京市科协副主席。年王恩哥进入辽宁大学物理系就读,先后...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引领管理科学创新与应用的重要力量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管理科学在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作为国内专注于管理科学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机构,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的背景 研究领域 创新成果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研究院简介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简称管科院 ...

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来了!这到底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

近日。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 东区 项目。所有主体结构施工完成。提前完成结构封顶。预计明年月建成!据悉,年月,苏州市 与中国中医科学院全面战略合作暨建设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签约仪式举行。双方联合在苏州设立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致力于建设一所中医药特色鲜明 全国一流 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