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怕的對手,其實是我們自己

2023-10-17 20:03:15 字數 3704 閱讀 6913

有人說,人間就是乙個劇場,我們都是劇場裡形形色色的演員,自己的人生總是充滿著多種角色,其中最重要的乙個角色就是:自己。

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幸福的,悲慘的,成功的,潦倒的,人生的種種經歷,無一不在啟發我們覺悟。——次第花開》;

壹乙個人如果失去了敬畏,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他做起事來會毫無顧忌,沒有底線。小時候看《燕子李三傳奇》,燕子李三上刑場之前,豪邁的說:「腦袋掉了碗大個疤,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

在他生存的那個亂世之中,小人物為了生存,只有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拿命博取生活資源,況且,燕子李三不全為自己,他劫富濟貧,幫助了許多貧苦的人,他的結局,令人讚嘆與可惜。

但如果天不怕、地不怕的做派,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如此的話,只能給自己帶來毀滅。

人活著當有敬畏,人當敬畏什麼呢?

某國有好事的記者在該國最繁華的城市街頭隨機採訪來往行人,問題是:如果你有一件隱身衣,你第一件事做什麼?結果80%的人說,第一件事去搶銀行。再問現實中為什麼不去搶呢?回答說容易被抓呀。看來,人生存於社會,不能沒有對法規的敬畏。

但是在特殊的年代,或者特殊的條件下,可能存在法規不起作用的情況,這個時候該怎麼辦?這時候宗教家出場了,他說,如果作惡的話,死後會下地獄,永世不得超生。所以,人對冥冥中的神要有敬畏,他會使人避免犯罪。

但有人說,我不信有來生,我不信上帝,你奈我何?這時候孔子出場了,孔子說,做人要講良心,沒有良心的話,還是個人嗎?所以,人對聖人應該敬畏,他會使人避免淪為禽獸。

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這三種敬畏,分別對應著對天、神的敬畏,對法律的敬畏和對聖人的敬畏。

貳但如果推究根源,在古人看來,這三種敬畏都是**於神或天。就法律而言,要麼**於神,要麼**於天示。而良心之說,其源頭也在天。孟子說:「盡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則知天矣。」心、性、天是相通為一的。天給予人本性,本性要求人講良心,你能盡良心做事,就完全踐行了本性,也就符合了天的要求。

為什麼源頭在天或者上帝呢,因為天、帝是創造者,他創造一切,為自然界與人類立法,豈不畏乎敬乎?

如果思考一下道家,道家敬畏什麼呢?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對於世界和人類的起源,不同於天、帝的創造論,道家推崇的是流衍論。

流衍論認為,世界是自然而然流衍出來的,以道家的觀念來說,道是個整體,整體裡面有陰氣和陽氣,陰氣和陽氣相互作用產生了和氣,由陰氣、陽氣、和氣流衍出天地萬物。

這樣的一種說法,道就對創造物缺乏了一種主宰的作用,它不象天、帝那樣,人一旦犯罪,天、帝明察秋毫,一定會使用它的權力施以相應的懲罰。道缺乏了這種強制力量的話,那麼,對於芸芸眾生來說,似乎就缺乏了敬畏感,反正我做好做壞,道都管不了我。

叄如此,道不能懲罰那些惡人,道的尊嚴何在?

其實,道家的特色是強調陰陽的平衡。老子說:「萬物負陽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物體的存在都是陰陽平衡的結果,如果失去了平衡,它就會失去現存的狀態,趨向於毀亡。人與人之間和諧穩定的關係也是基於一定條件下的平衡狀態,如果乙個人的惡行打破了這種平衡,他就會受到懲罰。但這種懲罰並非由乙個有意志的天、帝來施為,而是由要求修復系統的力量來懲罰他。

所以老子警告說:「強梁者不得其死。」告誡統治者不要打斷人民的正常生活,不要壓制人民的謀生之路,只有不壓製人民,才不會令人討厭。

因此,道家的敬畏,不是對天、帝的敬畏,而是對冥冥中的一種善惡報應的力量的敬畏。

另一方面,萬物皆是道自然流衍而出,並無高下貴賤的差別,莊子說:「道無貴賤,物自貴而相賤。」任何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它並不為了人類的存在而存在,從這個意義來說,人與人之間,人與萬物之間,都是一種齊同的關係。因此,任何乙個人不比其他人高貴,如果乙個人自視比別人高貴,他一定會招來同等的鄙視。所以,對任何人,都要心存敬畏。

人與萬物也是平等的關係,雖然人與動植物比起來,有著超高的智慧型,但以道觀之也是平等的,人吃動植物,人死後也會成為其他動植物的養料,驕傲不得。

肆有乙個印度人發現可以把青蛙賣到某東方城市賺錢,於是回鄉以**收購青蛙,村里的人紛紛抓捕青蛙,幾乎把青蛙抓絕跡了,結果當年村里死了好多人。村民非常的害怕,以為是蛙神來報復了。其實是青蛙被抓多了,使蚊子過度繁殖,造成瘟疫流行。所以,對自然界也要心存敬畏,不要過分的向自然界攝取資源,以滿足人類無限的貪欲。

道家人物都有一種非常謙遜、謹慎和寬容的態度。老子說:「古代善於行道的人,微妙玄通,深刻得難以理解,只能勉強形容他:小心謹慎啊,有如冬天涉水過河;時刻警覺啊,有如害怕鄰國的攻擊;嚴肅認真啊,有如在外做客;自在隨意啊,有如冰雪消融;敦厚樸實啊,有如未經雕琢的木頭;空曠開闊啊,有如幽靜的山谷;混同一切啊,有如渾濁的河水……」

道家人物的這種性格,根本原因是他對同源於道的人和萬物有著深切的珍惜與敬畏。

再從深層次來說,道德之德,這個德**於道,人人有德,物物有德。這個德使個體與道緊密聯絡,好像我的生命裡有著道的力量。

道在我生命的這種力量可以使我翱翔九天,鵬飛萬里。但為什麼我做不到呢?為什麼我只能像小麻雀一樣飛到榆樹、枋樹的枝頭就落下來了呢?是慾望束縛了我,是慾望綁住了我的翅膀。

因此,對於有心於修道的人物而言,最可畏的對手其實就是自己,只要能夠戰勝慾望,讓心虛下來,靜下來,人生的充實與快樂是絕對可以把握的。

在滾滾社會洪流中,或許我們早已把自己的內心扔到一邊,根本聽不到他的聲音。我想這本《次第花開》正是開啟我們心靈的一本療傷之書,讓我們變得隨喜,通透,不再執念,灑脫地看待自己的人生。

其實早晚有一天,你會明白:其實人生,除了生死,其餘的都只是擦傷而已!——次第花開, 希阿榮博堪布。

他用睿智柔和的文字,以現代人的思維與表達方式,講述了痛苦、珍寶人生、我執、生命以及修行等課題,給予我們鼓勵與啟發。

次第花開》一書問世,深受大家的喜愛,成為了不少人工作、心靈、修行、人生的啟發寶典,幫助很多人走出困境,明白到生命的真正意義。

人生更像是一場充滿苦難的修行,實屬不易。想要通透過好此生,就得好好修煉自我,讓自己內心強大起來,淡定從容地面對各種困難險阻。

記得,樊登這樣評價道:「在《次第花開》中,我第一次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自由。這本書的閱讀方法是隨便翻開一頁,讀下去就好,都有心靈的收穫。」

如果你此刻正經歷人生苦悶、生活煩憂,本書《次第花開》就像是乙個忠實的朋友,在迷茫脆弱的時候,給我們以鼓勵和啟發,透過藏人精神保持愉悅的秘密,得到快樂生活的啟發,用內在的智慧面對生命的起伏。

需要學習的朋友可以點選下方商品卡鏈結把這本書拿下,用一頓飯錢找到你的精神歸宿,給自己乙個洗刷靈魂的機會,讓自己重新開始。

「死亡」其實是我們的「保護傘」

本文素材來自於網路,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刪除。我們人類,或者說眾生,為什麼一定要死?死亡對於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對於這個問題,歷史上很多思想家 哲學家或者宗教都給出了他們的解釋。那麼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死亡的意義是什麼?地球上最早的生物是 不朽的 事實上,地球上最早的生物體是不朽的...

誠信其實是權謀的手段

所有人都在教育你,誠信是美好的品質,但今天我要跟你說,誠信其實是權謀的手段。看完這期,你將會對誠信兩個字有乙個全新的認識。上回談到魏文侯禮賢下士,對教書老頭 異姓士族 歸隱人士都畢恭畢敬,因此四面八方的賢人都聚集而來。接下來,魏文侯將繼續打造完美人設的重要一環,這一環的主題名為誠信。從小我們就被教育...

做人其實是世間最複雜的事情,道德修養為立世之根本

人生在世道德修養為立世之根本。天道 德行 仁愛 正義和禮義歷來是中國人文思想的核心組成部分。古人認為,聖賢是道德的楷模。孔子和孟子能成為聖賢,和他們的為人有著極大關係。端正己心,以求知的心態修德行,人生也會因為這份努力而美麗長存。然而,做人其實是世間最複雜的事情。每個人對生活有著不同的信仰,因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