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长兴村 村里“长出”咖啡品牌,香!

2023-10-31 11:19:27 字數 1288 閱讀 9052

琼中长兴村村民在烘焙咖啡豆。(受访者供图)

10月27日傍晚,夕阳洒落在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和平镇长兴村,错落有序的小洋房前,正在发酵的咖啡豆飘出天然果香。

过去,这里缺少特色产业,村民人均收入不高。自从找准了发展咖啡产业的致富路,长兴村民人均年收入增加到2万元左右,家家户户盖了新房,村容焕然一新。

关键是品牌。”2023年,长兴村村民黄秀武成立琼中飞水有机咖啡专业合作社,注册“飞瀑山”品牌,将当地咖啡文化转化为品牌产品,带动全村的咖啡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探索建立了一条集咖啡种植、加工、线**验于一体的产业链。

如今,长兴村的林地两侧,一株株咖啡树长势喜人。“目前,合作社带动全镇9个行政村102户农户种咖啡致富,2023年收入达到100万元。”长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有政介绍。

品牌何以成为长兴村咖啡产业的制胜法宝?这还要从长兴村的咖啡文化说起。

黄秀武介绍,“飞瀑山”这一品牌,灵感来自于长兴村附近的飞水岭瀑布。群山环抱、流水潺潺的长兴村,其空气湿度、日照时间和降雨量非常适合咖啡树的生长,结的咖啡果个大饱满,加工制成咖啡豆具有天然的奶油香和果香。

咖啡是“儿时的味道”。王有政说,长兴村邻近咖啡产业发达的东部市县,老百姓抓住自然资源优势,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种咖啡树、卖咖啡鲜果,种植面积一度高达3000亩。然而,由于村民不懂加工,鲜果遭到外来收购商压价,利润空间越来越低,大部分村民改种橡胶等作物。到2023年前后,全村咖啡种植面积只剩约200亩,只有喝咖啡的习惯保留了下来。

然而,那一抹回荡在村子里的咖啡香,始终令黄秀武念念不忘。“如果对咖啡进行加工,咖啡生豆最低也能卖到25元到30元每公斤,比销售干果要多挣一倍。”为此,他自学咖啡种植、钻研咖啡脱壳技术、报考国家高级咖啡师……到2023年,随着咖啡的产量、产品口感逐渐成熟,时任长兴村党支部委员的黄秀武成立合作社,尝试带动村民致富。

刚开始,黄秀武和其他村“两委”干部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挨家挨户走访村民,免费赠送咖啡苗,还到咖啡地里一对一现场演示如何栽培管理。2023年到2023年,合作社逐步盈利,村民们也开始积极加入。

2023年,长兴村入选农业农村部“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从最开始批发咖啡豆,到卖品牌咖啡豆、咖啡粉等系列产品,“飞瀑山”品牌效应凸显。近两年,“飞瀑山”先后在琼中、海口开设线下实体店,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

目前,长兴村的咖啡产业已经辐射到全县,咖啡种植总规模超过1500亩。“以前是合作社带动村民致富,现在是长兴村带动更多村致富。”王有政欣慰地说。

坚实的产业基础,是长兴村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与底气。“立项通过了!我们打算在这片空地建造咖啡民宿,把村子打造成可以品咖啡、赏美景的乡村旅游目的地。”黄秀武信心十足地谈起咖啡产业新进展,“欢迎大家来感受我们村的咖啡,香!”(海南**)

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村村有好戏 延长挂果期 村民喜增收

淄博 淄博晚报 博览新闻。记者 桂建明。月日,博山区源泉镇,别人的园子猕猴桃都采完了,源东村村民王志广家的亩猕猴桃园仍果实累累。昨晚上下了霜,霜后的猕猴桃更甜。王志广开心地说 我家的猕猴桃拉长了挂果期,能挂果到月下旬。淄博猕猴桃一般在月下旬陆续成熟,月下旬就采摘完毕。在一个月时间内集中上市,波动过大...

姜下村 以“鹅”兴产,以“鹅”兴村,乡村振兴特色路的奇迹

姜下村,一个不起眼的村庄,坐落在溧阳竹箦镇西北。然而,这个村庄以其特色的 鹅 经济,正悄然改写着乡村振兴的故事,让村民们向往已久的生活成为现实。姜下村的最鲜明标志莫过于村口那两只 曲项向天歌 的大白鹅,它们成了这个村庄的象征。村道上处处可见大鹅路牌,垃圾桶形状也似鹅蛋,路灯上挂满白鹅图标,仿佛走进了...

姜下村 以“鹅”兴产,以“鹅”兴村,乡村振兴的生动典范

在常州溧阳竹箦镇西北,有一个小村庄叫姜下村,这里以鹅为媒,创造了乡村振兴的独特模式,让村民们享受着令人向往的生活。姜下村以 鹅 为名,不仅在村口有两只 曲项向天歌 的大白鹅,连村道 垃圾桶 路灯上都布满了鹅的元素,仿佛走进了白鹅的世界。这个小村庄以鹅产业为支柱,瓦屋山下 神女湖畔的独特环境,使得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