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麝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023-10-28 14:40:03 字數 3775 閱讀 1382

林麝养殖可行性研究报告

麝是我国重要的药用动物,其分泌物――麝香用途广泛,可作为香料和中成药原料,具有重要的经济和药用价值。目前,我国养殖3种麝,即林麝(moschusberezovskii)、马麝(m.chrysogaster)和原麝(m.moschiferus),其中林麝为主要养殖种。林麝(moschusberezovskii)隶属于麝科moschidae麝属moschus,别名香獐、麝鹿、林獐等,2023年10月24日经***批准,由**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目前,全国养殖林麝的省份主要是陕西和四川。

麝是珍稀名贵的经济兽类,其所产麝香的应用价值至今无可替代,而林麝养殖是经济效益、药用效益俱佳的产业。因此,加大科研力度,尽快解决制约其发展的技术难题,以实现产业化养殖,是满足麝香的市场**和需求的根本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林麝的资源价值。

林麝所产的麝香,是我国名贵的传统动物中药材,近代科学研究及临床医学证明麝香具有消炎、抑菌、抗肿瘤之功效,对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

此外,麝香作为香料珍品历史悠久,麝香具有独特、柔和而幽雅的香气,它的扩散和透发力极强,具有良好的提香作用和极佳的定香能力,它是最适宜于调制各类高级香水的动物性香料。

2、林麝养殖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我国曾经是世界上麝香产量最高的**,但是由于盲目捕猎,野生麝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麝香产量逐年减少。20世纪50年代中期,全国有麝300万只,年产麝香2500千克,20世纪60年代下降到250万只,年产麝香2000千克,20世纪80年代,麝蕴藏量已不足60万只,年产麝香500千克左右(范志勇,2003)。目前,麝类资源基本上呈现零散的岛屿状分布,栖息地也大规模地破碎化,麝类在中国已全部属于濒危物种。 为了解决供需矛盾,我国自2023年起,先后在四川和陕西建立了几个养麝场,开始进行麝类驯养繁殖研究。随后几年加强了对林麝的生活习性、繁殖规律和食物种类的研究。进一步掌握了人工取香技术。

早期的林麝养殖以笼养、舍养和圈养为主,后期改进饲养方法,采用群体饲养和“控制放牧”的方法。几十年来对林麝养殖的的繁殖研究和应用取得了很多成果,交配的成功率和幼仔的成活率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为林麝养殖种群的扩大和野放奠定了有利的基础。

3、林麝养殖存在问题的分析。

随着几十年来人工养麝的发展,林麝养殖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人工养麝虽然已经有50多年,但是有关林麝(特别是野生林麝)的生物学和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王�,姜海瑞等,2006)。

2)饲养管理缺乏科学性、种群退化问题突出。王�等认为,目前林麝的养殖多是以小群混养的方式,不利于疾病的防治。饲料主要以青饲料为主辅以精饲料,没有专门为饲养林麝配置的饲料,导致饲养林麝种群中的个体体质较弱,死亡率高。一些个体养殖户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盲目增加圈养数量,造成饲养条件跟不上发展需要,再加上缺乏科学管理、疫病防治经验,一些诸如对林麝威胁较大的脓肿、肺炎等疾病,得不到及时的预防和**,常造成群体死亡。此外,人工养麝由于种群数量少、调入种源比较困难,长期的近亲繁殖,导致品质退化严重,使现存的种麝生产力下降,直接影响人工养麝的规模化发展。

3)国内麝香收购价过低,成为制约养麝业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程念,2006)。现今麝香的国内市场价为40万元人民币/千克;而国际麝香**却达到60-80万元人民币/千克(丁宇晶,刘志宵等,2009)。这就使许多不法分子猎取野外麝或**收购麝香走私到国外,获取高额利润。

2011-2023年全国养殖麝数量从八千增长至三万头,对应cagr为17.25%。按照养殖数量中有三分之一为可以稳定产麝香的成年雄麝且每只雄麝每年稳定产香10克进行推算,到2023年全国麝香年产量约为100千克,2011-2023年cagr17.25%。陕西凤县拥有全国最集中的林麝养殖产业,县内拥有林麝驯养繁殖许可证的专业公司21家,林麝养殖规模达到1.8万头,占全国的60%、陕西的70%,麝香产量每年70到80公斤,占全国的80%以上。预计到2023年,全国麝香产量有望达到300kg。

4、麝香前景分析。

目前麝香国内产量麝香仍存在巨大缺口,**在近几年有所下降,但总体仍较高。受**管控影响,预计未来10-20年,国内麝香资源仍将保持紧缺现状,麝香**仍将持续增长。在麝香***及**+企业大力支持下,国内麝养殖产业发展迅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麝香供给紧张的局面。

目前,麝类资源繁育的经济效益评价方面的系统研究还很缺乏,从而无法合理的衡量目前国内麝类养殖场的经营状况。对国内麝类资源养殖业有代表性的5家企业---陕西凤县林麝养殖协会、四川养麝所、青城麝业、镇坪养麝场和米亚罗养麝场,从盈利能力评价,市场情况分析,资产经营状况,经济效率评价,发展能力评价五个方面进行评分并得出了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首先,市场情况、资产经营情况、经营效率等方面对麝类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总体水平起着决定性作用。

其次,经济效益排在前列的陕西凤县林麝养殖协会和四川养麝所也是这5家企业中养殖规模最大的。因而,规模的增加可使得物力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大,收益的增加会远大于成本的增加。

第三,经济效益排名第一的陕西凤县林麝养殖协会和名列第二的四川养麝所,在技术力量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为了解决麝类繁育的技术难题,凤县林麝养殖协会积极与陕西省动物研究所和华东师范大学开展合作,研究出了一套科学的人工繁育麝类资源的方法。而四川养麝所则是中国唯一专业从事人工养麝的科研机构,它对野麝活捕,饲养饲料,驯化繁殖,疾病防治及活体取香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中等规模人工养麝技术。因此这两家企业的发展较快,提高了经济效益。

林麝养殖作为解决麝资源的可持续供给发展的最有效途径,尽管经历了50多年的实践和摸索,仍然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没有真正达到养殖产业化的目标。目前有不少关于麝类资源状况和人工养麝的技术性研究文献,但是关于林麝养殖的经济效益和产业化的研究相对较少,笔者认为,应当在加大力度突破林麝养殖技术难题的同时,将林麝养殖的经济效益和产业化研究作为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以期更加全面、合理的保证麝类资源的健康发展。对林麝养殖在经济效益和产业化方面的建议如下:

1、改善养殖模式。

麝类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自然繁殖率高,成本低,有利于规模的增长。因此,林麝的养殖方式,应当以“封山散养”为主,结合技术支撑,促进林麝养殖朝着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快速发展。

2、加大资金投入。

在资金方面应对林麝养殖的科研及产业化项目予以倾斜,同时,林麝养殖企业应加大引资力度,引进新的投资主体,实现产权多元化,形成具备的现代企业制度的集团公司。

3、扩大林麝养殖企业的规模。

林麝养殖的规模效益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企业的平均成本,从而增加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只有少数林麝养殖企业达到了较大的规模,因此,对于小规模的企业,建议将其合并或者取缔。

4、加速技术攻关。

加强对林麝养殖产业化的重点技术进行攻关,包括:林麝养殖营养需求的研究,林麝繁殖育种的研究,林麝疾病防治的研究和提高麝香产量的研究,以及对林麝养殖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的研究等。

5、建立企业,促进林麝养殖产业化。

从陕西凤县的养殖模式不难看出,企业与农户合作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不仅为农民带来了收入,而且也为企业提高了林麝的繁育质量。企业和农民应发展互动合作的养殖模式,即在养麝的种源,养麝的技术,养麝的饲料,麝香的市场收购等方面相互协调和帮助。

6、逐步开放麝香的**。

麝香的**过低,会直接影响林麝养殖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麝香**的合理化和市场化,是提高麝类养殖繁育企业的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开放麝香的**,存在很大的风险,有可能进一步导致更疯狂的偷猎而使残存的野生麝种群雪上加霜。因此,从慎重的角度出发,**应该首先提高麝香的**,待时机成熟时开放麝香的**,以便带动麝类养殖业的发展。此外,规定麝香使用相关的中医药企业参与到养麝场的共建中以控制麝香**、降低风险也十分必要。

此报告为摘录的部分内容,如需定制化编制立项、批地、备案、申请资金、银行贷款、专项债等用途可行性研究报告请咨询【乐朗规划研究院】。

#可行性研究报告#

蛋鸡养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 总论。 项目名称。蛋鸡养殖项目。 项目性质。新建。 建设地址。漳平市桂林街道。 建设内容。本项目总占地面积. 合计亩 在项目地块上建设鸡舍幢,建设饲料仓库幢 建设配料间幢 建设蛋库幢 建设防疫室幢 建设消毒间幢 建设三层框架结构综合办公楼幢 分为办公区 员工生活区 建设配电室幢 建设工具间幢 建...

优质肉牛养殖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 项目简介。优质肉牛养殖基地项目位于江西省萍乡市,总投资万元,总占建筑面积m,包括生活办公区 肉牛养殖区 饲料储备区等三大分区,建设标准化牛舍 外引牛隔离舍 养殖场管理用房 饲料库 青贮窖 粪污处理场 兽医室 消毒室 运动场等,配套建设给排水 电气 消防及厂区围护等。项目建成后,牛群存栏数稳定在头...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基础设施 公共服务日新月异,但与城市相比,人居环境建设整体还显落后,不少地方脏 乱 差现象依然存在。围绕 规划科学布局美 利容整洁环境美 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 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也就成为进一步发展的趋势。发展乡村旅游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有效途径。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