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亿大有用处,却和“你”没有关系

2023-10-26 01:43:35 字數 1562 閱讀 6220

最近金融市场有两件大事被拿来讨论,一个是**的3000点,一个就是刚刚公布的增发1万亿元国债。

前者,大环境因素,说白了就是大家都不买,只有少量的钱在里面折腾,但**不涨没钱赚,所以本来有的还在外流。

记住一句话,**不是经济的晴雨表,而是货币的晴雨表。

今天重点说说1万亿国债的事儿。我的观点是这钱用处很大,但和大部分人没关系。在官方公告中已经明确了,这个钱就是用在“灾”上的。

为什么说大有用处?

1万亿的支出,虽然不多,但很精准,除了实际用途以外,对基建的带动力度还是不小的,附加的经济价值少说也是5万亿,对于完成今年gdp贡献很大。

既然和我们大部分人没关系,那什么有关呢,除非是定向的直接给老百姓发钱,不过显然不可能。

之所以不发,肯定是利大于弊的考虑,还是要靠社会来进行大经济结构转换,即房地产深刻变化的趋势。

关于发钱这个问题,之前我就说过了,两个大问题不好**,一个是钱发多少,少了效果没有,多了通胀怎么办;另一个是就算发大头也难以到普通老百姓手里,这个和贷款一个样,什么人好贷款——有资产,有抵押的人。

回到文章,房地产深刻变化趋势就是未来的经济主推要靠其他领域,主要还是消费。因此我们今年主攻了汽车消费。

当然光靠汽车远远不够,研究模型显示即使汽车增长得更大,在截至2023年的五年里,房地产行业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每年平均会拖0.5个百分点的影响。

因此,接下来几年的更大规模和更广领域的消费是主攻方向。

那怎么才能把这个做起来呢?化债,这里面有两个关键,一个债是房地产占居民财产的比例要降,另一个则是地方**债务化解。

先说前一个,实际上我们已经在做了,包括今年热议最多的存量房贷降利率的问题,由于当下大部分人买房都是超长期的,因此这一步不会短期实现,但不代表说完全不欠了才会有信心消费,而是到一定程度就会转势,但具体是什么时候还不好说。

稍微往细了说一下,这个过程其实是可以加快的,即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怎么加,企业发,企业怎么发,靠卖货(商品和服务),因此还得归到为企业增收上。

再说后一个,关于地方债的问题,注意这一次1万亿国债大约占地方**转移收入的 5% 或总收入的 2% 左右,因此对于缓解地方**财政压力有好处,但不大,各地还得靠自己。

目前,已有24个省级**发行了超过1万亿人民币的专项再融资债券,只能算是解燃眉之急,发新债还旧债不解决根本问题。

没有办法么?只能说各地念各地的经,因为彻底解决债务的方法就是来自gdp和财富大进步,产生更多的营收,吞掉过去的窟窿。

当然也可以是长期实现这一步,但总归要盈利,目前银行已经在展期——让**还钱可以延期,下一步就是他们自己的事了,怎么把省经济搞上去。

差不多就聊到这里吧,问题已经说清楚了,最后说说我的个人看法,今年实现5%的gdp速度一点问题都没,重点是明年,估计整个速度不如今年,因为世界可能进入衰退,西方的德国已经先走一步了,这对于我国发展的三大马车之一的出口会有很大影响。

年收入过万亿,负债却超过6万亿,14亿人养不起中国铁路?

中国铁路 亿人难养的背后。作为一个拥有亿人口的国家,中国铁路拥有广阔的市场,其营业里程和高铁线路的增长率也是令人瞩目的。然而,中国铁路的负债却超过了万亿,甚至在年上半年出现了亿元人民币的亏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现象的产生?为了找到答案,我们不妨来分析一下。中国铁路的特...

1亿的营业额,利润仅有300多万,这样的“中国制造”还能走多远?

字数 字。正文 十年来,中国制造业以其高效的生产能力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迅速蓬勃发展,并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一环。然而,随着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制造已经迎来了挑战,并要面对如何转型升级的问题。本文将从中国制造业利润低迷的原因出发,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一 中国制造的利润低迷。过去几年,...

他给老婆每月1万元家用,却发现她有一个秘密,气疯了!

有这么一对夫妻,丈夫是一家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收入颇丰,为了让老婆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他每月都会给老婆 万元家用。而妻子则是一位全职太太,照顾孩子和家庭是她生活的重心。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孩子,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这个看似美满的家庭,却藏着一个让人震惊的秘密。有一天,丈夫在整理家里的开支账单时,无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