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机动车检测机构罚多少?多为10万,底线罚款

2023-10-30 17:44:12 字數 1739 閱讀 6808

今年以来,多个省份公布了有关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的典型案例。其中,有关机动车检测机构弄虚作假的典型案例占比较大。记者发现,大多数案例中的处罚额度为10万元。有何依据?处罚额度是否有浮动空间?罚款不是全部,还有哪些处罚形式需要注意?“梳理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系列报道继续邀请专家进行答疑解惑。

罚款多为10万元,为何?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副教授、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研究员、执业律师曹晓凡介绍,梳理2023年各地发布的机动车检测机构弄虚作假典型案例的处罚依据,可以发现,除了部分案件采用《江苏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厦门经济特区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海南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规定》等地方性法规外,其他均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下简称《大气污染防治法》)。

对于出具虚假排放检验报告的违法行为,《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一款及地方性法规规定了3种处罚形式: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和取消资质。一般情况下,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负责资质认定的部门取消其检验资格。

从2023年各地发布的机动车检测机构弄虚作假的典型案例来看,罚款额度从2万元至33万元不等,半数以上的典型案例罚款额度均为10万元。其中,江苏省的一起典型案例依据《江苏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条例》(已废止)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作出2万元罚款。”曹晓凡说。

既然《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一款及地方性法规针对机动车检测机构弄虚作假行为规定的罚款额度为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为何大多数案例中采用了10万元这个最低额度呢?

曹晓凡告诉记者:“一方面,底线罚款和执法习惯是相关的。虽然《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一款中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这则处罚条款早在2023年1月1日就已实施,但在实际中据此进行处罚的案件最近才开始多了起来。执法人员刚开始依据某一条款实施处罚时往往比较保守,倾向于选择底线罚款。其他常用条款(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一款)在开始实施时也存在这个问题。第二个方面,虽然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均出台了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指行政机关依职权对法定裁量权具体化的控制规则),但有些地方发布的典型案例并未援引当地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案件按照底线罚款是符合当地的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也符合责罚相当原则。”

也就是说,处罚金额基本都是在法律法规设定的罚款幅度范围内的合理裁量。

情节严重的,小心被取消检验资格!

记者注意到,在辛集市畅安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花9000元购买3块信息干扰器一案中,这家公司除被没收违法所得外,还被处以30万元罚款。与大多数同类案件进行底线罚款相比,这一额度较大。

从官方的解释中可以找到原因。作为专业检验检测机构,在机动车排放检验操作上造假并为此出具虚假检验报告,意味着这些假达标的机动车会造成更严重的环境污染,造假行为性质恶劣,也影响检测市场的公平竞争。当地执法部门已经表态,将发现一起严厉查处一起,坚决杜绝此类检测数据造假的违法行为。

除了罚款和没收违法所得,“取消资质”这种处罚形式也需要特别留意。

今年发布的机动车检测机构弄虚作假典型案例中,浙江省发布了一起建议市场监管部门取消涉事公司检验资格的典型案例,四川省发布了一起将处罚情况通报市场监管部门的典型案例。

然而,针对取消资质这种处罚形式,曹晓凡认为,虽然《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了“情节严重的,由负责资质认定的部门取消其检验资格。”但法律对于何为“情节严重”并未予以明确,需要各地生态环境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在执法实践中予以明确。

二手车检测机构排名

在二手车检测机构中,有一些表现优秀 口碑良好的机构,以下是它们的排名及介绍 第一名 验车之家。验车之家属于成都金豆豆信息技术 旗下的品牌,于年成立,是一家专注于独立第三方车辆检测鉴定评估的服务平台,帮助用户识别并判断真实车况,是全国知名的第三方车辆检测平台。第二名 检车家。检车家是一家专注于二手车检...

当代日本情报机构知多少?

当代日本情报机构因隶属不同,可分为三大系统 一是隶属日本 的情报系统,二是隶属日本军方的情报系统,三是民间的情报系统。三者相互配合 相互依托,形成严密的情报网络。一 隶属日本 的情报系统 内阁情报调查室 简称 内调 相当于日本的 情报局 是日本的最高情报机构,位于日本首相府大楼。由内阁官房长官直接指...

为什么检测机构会对员工做持续性培训?

近日,青岛中一监测 检测人员不符合 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条件 从事检测工作,被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罚款元。年月日,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青岛中一监测 进行执法检查。现场查看了一份检验原始记录,对检验仪器数据进行了检查。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当事人进行询问,确定检测报告的检测人员从事食品检测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