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提高鱼种成活率,就必须加强越冬管理,这些知识学起来!

2023-10-21 22:25:23 字數 2320 閱讀 3632

鱼类属冷血动物,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冬季水温降低,鱼类的体温也随之降低。池塘养殖的鱼类,当水温低于15℃以下,新陈代谢就减弱,抵抗能力就降低,影响其成活率。因此,要想提高鱼种成活率,就必须加强越冬管理。

1.准备好越冬鱼池

冬前,选择水源好、排灌方便、池底平整、淤泥少、保水力强、水质肥爽、水深1.5米以上,且避风向阳、便于管理的鱼池作越冬鱼池。选好鱼池后,要认真进行清池消毒。首先铲除四周的杂草,加固堤,疏通进、排水沟清除池内淤泥,安装好防逃设施。然后,选择晴朗天气,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75公斤,或茶枯30公斤,或漂白粉10公斤消毒,杀死池内野生杂鱼、寄生虫和细菌。

2.培养好健壮的大规格鱼种

一是夏花鱼种要早放,密度要适当,尽量培养出13厘米以上的大鱼种。

二是勤投料施肥,投料要量足质鲜,施肥要次勤量稳,以满足鱼的摄食要求,并适当投喂精料,增加鱼中的脂肪积累。三是捕捞鱼种时要小心谨慎,切不可损伤鱼体。

3.适时并池越冬

一般在10月底、最迟不超过11月上包,当水温降到15c左右时,即将鱼种并池越冬。并池前,要将越冬池灌好水,施好肥。培养好水质。放养时,要先放好试水鱼,看消毒药物是否失去了毒性。放养量要按规格大小和鱼的品种而定。如13~16厘米的鲢、鲤、草鱼种,一般每667平方米越冬池只能放养3000尾左右。

4.越冬期间的管理

按照天气、水温、水质的变化情况,要认真地做好加深池水、投料施肥和消灭鸟兽敌害等工作,池水经常保持在1.5米以上,并注意投喂一些煮熟的红薯、糠饼、豆渣、酒糟之类的精料,供鱼在晴朗天气摄食。

养鱼池塘的冬季清淤,是渔业生产上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近些年来,承包者只注重短期的经济效益,在放种和投饲施肥方面下功夫,忽视了必要的清淤工作。年复一年,塘底越淤越厚,一般池塘的淤泥厚度在0.4米以上,有些精养池塘甚至厚达1来左右,导致池塘生态条件恶化,其害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使池塘变浅,载水量下降,鱼类生活的水体减少,直接影响养鱼产量。

二是造成鱼池缺氧。因为淤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在细菌的作用下氧化分解,不断消耗大量的溶氧,往往使池塘下层水体出现缺氧状态。在缺氧条件下,厌氧菌大量繁殖,发酵分解有机质,产生对鱼类有害的硫化氢、氨、有机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又强烈亲氧,使池水负”氧债”。

夜晚上下层池水对流交换而引起整个池塘水体的溶氧不足,池鱼缺氧浮头。若遇连绵阴雨、闷热低气压天气、雷阵雨或北风突起等不良气候,则缺氧更为严重,极易发生泛塘死鱼事故。

三是淤泥中大量的含氮有机物,无论在亚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进行好氧分解,或是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进行厌氧分解,两者的最终产物都是氨。氨的毒性很强,即使浓度很低,也会抑制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

四是淤泥中存在着许多鱼类寄生虫和致病微生物,在池塘水质变坏,酸性增加,环境恶化时,鱼类的抗病力下降,而致病微生物等大量滋生蔓延,导致鱼病的暴发和流行,造成损失。近些年来,鲢、鳙等鱼类暴发病的频繁发生,与池塘严重淤积有直接的关系。

经调查,养鱼池塘的淤积,一般以每年增厚6~10厘米的速度增加,精养池塘和靠近村镇有生活污水流。

入的池塘,其淤积速度更快。池塘的淤积已成为限制池塘养鱼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池塘养鱼要稳产高产,清淤工作势在必行。

整缸换鱼热带鱼换原生鱼,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工作?

各位鱼友大家好!有任何观赏鱼饲养问题,可直接全网搜索养鱼老道及关键词,比如养鱼老道 水质白浊,养鱼老道 观赏鱼黑斑 腐烂病等。有鱼友问,自己之前饲养的一缸热带猛鱼,由于冬季马上到来一直需要加温,而且温度还不能太低,现在干脆不想养了,准备把它们全部给处理掉,然后换成冷水的原生观赏鱼多好?饲养皮实又不用...

想要穿高跟鞋提升气质,但是又怕走路累?教你驾驭高跟鞋

宝宝们,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扰 想要穿高跟鞋提升气质,但是又怕走路累,甚至走出笑话?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些穿高跟鞋走路不累的小技巧,让你从此摆脱 高跟鞋恐惧症 轻松驾驭任何场合!从小到大,循序渐进 穿高跟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果你平时都是穿平底鞋或者运动鞋,突然换上一双厘米的...

想要短时间提高实心球技巧?这些小窍门让你事半功倍!

实心球是一项考验手眼协调和反应能力的技巧项目,但要想在短时间内提高实心球水平,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今天,就让我来分享几个有效的小窍门,帮助你事半功倍地提高实心球技巧。快来看看吧!一 关注基本功。想要提高实心球技巧,首先要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包括控制力和准确性。你可以通过每天坚持进行简单但重复性强的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