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观察丨网络文学闪耀中华文化之光

2023-10-21 00:46:04 字數 2266 閱讀 7405

网络文学以海量的作品、庞大的读者群体、多样化的跨媒介传播形式和充满活力的生态,成为推动中国当代文学“第二次起航”的强大引擎,并以崭新的面貌和强劲的力量走向海外,成为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观察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史,我国不是应用和普及最早的地区,但是网络文学却在中华文化圈内找到了适合生长的土壤,因此单纯用“技术决定论”解释网络文学在中国的发展是行不通的。究其根本,是因为其表达方式契合了中国人的阅读和审美习惯——从根本上说,网络文学是中华文化的产物。

与以印刷媒介为主的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具有三个突出特征。一是便捷的传播和接受形式,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文学从电脑屏幕走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成为大众最方便获取的阅读资源和全时段**的精神陪伴。二是作为ip获得综合开发后所形成的强大辐射力,以全**而不是只以文字的形式影响社会文化生活,很多爆款影视剧、游戏、动漫、有声书等都改编自网络**。三是追求故事性,能够带来“爽感”的写作方法令读者欲罢不能,吸引力由此而生。这些特征既契合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文化消费形式,又折射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大众情感和审美想象。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蕴藏的无穷智慧和创造力转换成巨大的生产力,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在信息化浪潮中,互联网深度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整体发生结构性提升。人们在生产之外有了更多闲暇时间,而生活节奏加快和压力增大,也带来了急需缓解的焦虑情绪。因此,大众文艺被推到文化消费的重要位置。互联网的交互性为使用者提供了新的社交工具,并衍生出新的生活方式。网络由此成为新的人口聚集地,大众文艺不断向网络空间转移,传统影视、游戏、动漫等创造出新的形式以适应媒介转变,其中由文学的网络化而生成的网络文学是最先出现的新变之一。

由此可见,网络文学在中国得以发展,其根本动力是改革开放后不断提升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以及日渐活跃的社会生活。不仅如此,在媒介特征之外,网络文学还延续了其作为文化和文学的根本属性。

网络文学以长篇**的网络**为主,现实、历史、都市、仙侠、玄幻等类型最受读者欢迎。从形式上来看,网络**与传统通俗**一脉相承,**更新的发表形式类似于明清章回**,每一章节以大致相同的篇幅来表现相对完整的情节和冲突。在叙事上,面向读者营造沉浸式体验的叙说,大量使用网络用语和日常口语的语言方式,以简单的线索和结构围绕主角编织传奇故事等,都与古代现场说书有相似之处。而文末的跟帖评论、文中点评以及粉丝交流所形成的趣缘社区等,更与说书人和听众的交流场域异曲同工。

在题材和内容上,网络文学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更加浓郁。科幻、推理、仙侠、玄幻等题材呈现出明显的“志怪”风格和趣味。这类作品多从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古代典籍中引发故事,还有的是从社会新闻中获取灵感。例如阿菩的《山海经密码》、月斜影清的《古蜀国密码》、九鹭非香的《驭鲛记》等,超出日常生活逻辑的奇异性,让我们联想到《搜神记》这样的“志怪”**是“对超自然现象、异域风情或者奇异动植物的记述”。历史类**更是把中国历史文化当作资源宝库,不断从中挖掘出宝藏。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贾志刚的《说春秋》等作品,直接对中华历史做个人化的讲述;阿越的《新宋》、桐华的《步步惊心》等,从历史中生发故事,以艺术化的表达和强烈的文化意识**历史的可能性;流潋紫的《后宫·甄嬛传》、猫腻的《庆余年》等,尽管没有指明故事发生的具体年代,但其中的生活环境、典章制度、器具风物等,也大多能从中华传统中找到出处。

网络文学中的价值追求凸显着中华传统文化精神。酒徒的《家园》中,李旭从运粮的低级军官做起,历经征战成为一代名将。作者在描写杀伐征战的同时,赋予这个人物在战乱之中的悲悯之心。阿越的《新宋》中,石越看似世俗圆滑,实则执着倔强,心怀大义。希行的《君九龄》中,女主进京建医馆、入权门、查贪腐,一步步谋求天下太平。她有谋略、有不屈,也有自己的小算计,但她知道正义才是王道。在这些人物的言行中,我们能清晰感受到传统伦理和价值观念的力量。

如果说从历史中取材的作品直接得到了传统文化的加持,那么现实和科幻题材作品中的价值追求,则以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方法,昭示了传统文化的力量。何常在的《浩荡》被称为“用网文书写改革开放四十年”之作,**从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房产、金融和互联网三个领域切入,以何潮、周安涌和江离三个主要人物在深圳的成长轨迹和感情经历为主线,展示改革开放中第一代深圳人的拼搏创新和开拓精神。远瞳的《异常生物见闻录》中,郝仁的团队从一颗小星球开始,发现了地球上诸多异类生物的**,进而揭开了万年前一场战争的秘密。他们不愿意看到文明的毁灭,开始想办法拯救人类的家园。这些展现中国人守望家园,追求美好生活的正能量作品,在“好看”的故事中闪耀着中华文化之光。

由于与市场有着密切联系,网络文学的产业和消费属性一直颇受重视。但是,读者的需求仍然主要来自它的文学功能。近年来,现实和科幻题材崛起、反映时代生活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逐渐增多是可见的趋势性变化,显示出网络文学正在主动担负起应有的文化责任。在建设文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凭借在社会生活中的较大影响力,网络文学一定能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中华文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桫椤)

关注河北**,了解更多权威资讯。

2023年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理论评论支持计划征集公告

年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理论评论 支持计划征集公告 根据 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理论评论支持计划暂行办法 现开始征集年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理论评论支持计划选题项目。一 指导思想 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文化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弘扬社会主义...

于丹走下“文学圣坛”,网友 豪车接送,却劝挤公交的人淡泊名利

百家讲坛 是许多后 后记忆中不可或缺的节目。在那个没有网络发达的年代,这些老师们的讲解如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让年轻的学生们受益匪浅。然而,时隔多年,这些老师的口碑却出现了明显的分歧。年轻一代对于于丹老师的反感以及质疑,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他们对于知识的获得并没有多大的阻碍,而更在...

于丹下凡“文学圣坛”,网友 豪车接送,却劝挤公交的人淡泊名利

许多年轻人对于于丹老师的评价开始发生变化。以前,年轻学生们对于她的 庄子 解读持有很高的期待,甚至将其书籍视为珍宝。而如今,网上对于她的评价已经完全改变。年轻人们开始反感她一味美化生活的形象,并对她的回复感到 模棱两可 对于许多焦点问题,她往往没有明确的回答,让人觉得她过于 滴水不漏 显得有些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