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趣味視域下的初中魯迅作品教學研究

2023-10-11 21:10:02 字數 3241 閱讀 1075

魯迅被譽為二十世紀世界文學史上的傑出人物,他的作品具有獨特的風格和 深刻的思想,他的作品揭示了當時的社會問題,並且為改變國民性和探索民族的 未來發展提供了指導。魯迅及其作品的獨特性,導致他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 」 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關注對魯迅思想和啟蒙精神的講解,對於魯迅作品 獨特的文學趣味不夠重視,將魯迅的語言文字和其精神內涵割裂開來。

這在一定 程度上導致了學生不能從魯迅的文字中認識真實的魯迅,難以和魯迅產生精神上 的共鳴。因此,筆者嘗試將魯迅作品的文學趣味引入初中魯迅作品教學,力圖將 學術界對於魯迅作品文學趣味的研究與初中魯迅作品教學相融合,為初中魯迅作 品教學提供新視角。

本文的第一章概要介紹了選題緣由、研究意義、研究綜述以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首先對「文學趣味 」及其基本要素、「魯迅作品的文學趣味 」及其基 本要素做了概念闡釋。所謂「文學趣味 」,是指作者對於文學的審美取向,是作 者的主觀情緒與個性因素在其文學作品中的體現,因此,學習一位作者的文學趣 味,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該作者的人格。

文學趣味的基本要素包括「情趣 」「理 趣 」和「諧趣 」三個方面。所謂「情趣 」是指乙個人的資稟性情、身世經歷和傳 統習尚在其文學作品中的體現;「理趣 」是指蘊含在文學作品感性觀照和形象描 寫中的哲理;「諧趣 」是指作者對於苦難的幽默表達,包含著滑稽與痛苦兩個方 面。因此,「魯迅作品的文學趣味 」就是指魯迅在文學創作上的審美取向,即他 獨特的藝術風格。

魯迅作品的情趣體現在魯迅對「誠 」與「愛 」的追求;理趣則 是魯迅對於人生及社會的洞察;諧趣體現了魯迅對於悲劇的豁達態度。其次,這 一章梳理了初中魯迅作品在人性美、思想美、和語言美三個方面的教學價值,還 結合接受美學理論、教材編寫意圖等方面對魯迅作品文學趣味教學的可行性進行了分析。

文學趣味與初中魯迅作品教學的研究基礎。

魯迅作品的文學趣味是深刻而高遠的,值得學生認真感悟。而學生與魯迅作 品最直接的交流就是基於語文課堂上魯迅作品的學習,因此,能否運用好教材, 充分發揮魯迅作品的教學價值,就顯得十分重要。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盡 管學術界對於魯迅作品的文學趣味的研究已經頗有成效,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 魯迅作品的文學趣味並未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本章通過梳理文學趣味和初中魯迅作品教學的研究基礎,力圖促進二者之間的融合,為初中魯迅作品教學提供可行性建議。

文學趣味的研究基礎。

趣 」作為我國古代文論的審美範疇,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其內在包含許多 以「趣 」的基本美學內涵為支撐點的從屬範疇。由文學作品本身的審美因素構成 角度來區分,「趣 」下的二級範疇包括情趣、理趣、諧趣、骨趣、志趣等等。

朱光潛在《詩論》中指出,要產生詩的境界,須由人的情趣與物的意象相互交融, 因此,情趣是文學作品的趣味的重要構成要素。諧趣則是一種原始的、普遍的審 美活動,作為文學趣味的乙個二級範疇,能體現出作者獨特的審美感受。而古代 詩文中崇尚的理趣,蘊含著文學作品深刻的思想意蘊。

情趣、理趣和諧趣具有理 論表述的普遍性,已成為具有深刻美學意義的範疇。由此可以看出,文學趣味主 要包含情趣、理趣和諧趣三個部分,是乙個人對於文學的審美取向,能展現出他 的文學風格,進而體現其人格。因此,要走進魯迅,讀懂魯迅作品,他的文學趣味就是乙個值得探索的切入點,有著一定的研究價值。

魯迅作品文學趣味的基本要素。

魯迅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特殊地位,使他被貼上了「 民族魂 」「民族脊梁 」 中國現代文學奠基人 」等標籤,這讓人們對於魯迅作品的解讀充滿了神聖化的意味,教師也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對魯迅思想的反覆解讀上。

種種對於魯迅作品的非文學化的闡釋,使得魯迅作品獨特的文學趣味被忽視了。這種缺乏藝術趣味的 解讀方式帶來的後果是,魯迅被架上高台,變成受人仰望的符號,而不是鮮活的 個體。這無疑是對魯迅及其作品的一種刻板印象,是當代教育界的損失。毫無疑 問,魯迅的全部思想光輝都是通過其獨特的文學表達而得到體現的。所以,要想 正確解讀魯迅的文學作品,就要回到文學家的魯迅,去**其文章的藝術風格, 而造就這種藝術風格的,正是魯迅作品獨特的文學趣味。

要想**魯迅創作時的趣味,首先要考察他欣賞時的趣味,即他推崇什麼樣 的文學。這從 1906 年魯迅棄醫從文後寫的幾篇**中便可窺見一斑。其中《摩羅 詩力說》作為魯迅早期浪漫主義詩學的代表作,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魯迅作品的 文學趣味。

日本學者北岡正子對《摩羅詩力說》進行了材源考據,通過研究魯迅 在留日期間的閱讀興趣與知識結構,探索魯迅文學的發端,認為《摩羅詩力說》 是最能夠體現出魯迅文學觀的作品。魯迅筆下的「摩羅詩派 」,是以拜倫為代表 的詩人,他們富有反叛精神、愛國熱情。

他們的文學,是「力的文學 」,作用在 於「感 」,與重「教 」的「知的文學 」相對,「力的文學 」是以文學感化人心的 非功利性的純文學,這與魯迅認為的「不用之用 」的文章觀不謀而合,即關注文 章的藝術價值,而非政教的意義。

魯迅在文中選取的八位詩人,其作品直抒所信, 文章中有著強烈的衝破束縛的剛健精神,他們直面現實,直陳心聲的言說方式是 為魯迅所推崇的,魯迅主張「蓋人文之留遺後世者,最有力莫如心聲 」,他用「心 聲 」之文學直接震動讀者的心神,打破國民封閉的「瞞和騙 」的混沌狀態,啟蒙國民精神。

魯迅作為一位具有思想原創性的人民作家,其作品蘊含著深沉的人文關懷, 對一部分社會底層大眾充滿了同情與善意。同時,魯迅對於人性及社會的看法針 砭時弊,具有深刻的思想性。這些情感和思想都是以他獨特的語言表達為載體,因此,魯迅作品的這三個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教學價值。

陶行知教育思想下初中語文寫作教學有效性探析

陶行知 1891 1946 是我國現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生活教育思想是建立在對中國近代教育弊端的批判基礎之上,並借鑑和吸取了西方杜威的實用主義思想得以形成的具有本國特色的生活教育思想體系。他主張 生活即教育 社會即學校 與 教學做合一 強調教育要與生活相結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造力。他認為 ...

“體醫融合”視域下健康教育融入高校體育課程的路徑研究

健康是人類最基本的需求,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變革,人們對健康的認識和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和多樣化。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體育教育作為培養國民健康素養和促進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如何創新體育教育理念和模式,以適應時代變化和社會需求,是高校體育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和...

跨媒介故事世界 融合視域下影視IP的進化對策

敘述學家瑪麗 勞爾。瑞安和戴維 赫爾曼以及傳媒學專家亨利 詹金斯為代表的媒介研究學者,分別提出了基於各自研究視角的跨媒介故事世界概念。以敘述為基礎的分析方法,側重於對文字的分析,忽略了對社會背景和觀眾的關注 以文化工業為切入點,人們常常只關注單個個案的法律體驗,而過分注重對跨 敘述的經濟學動機。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