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 寺觀之外 文學作品中的青羊宮 謝麗雲 徐豪

2023-07-20 20:51:28 字數 6900 閱讀 1620

本文 載《巴蜀史誌》2023年第6期。

文學作品中的青羊宮

謝麗雲 徐 豪。

青羊宮作為蜀中道教文化聖地,長久以來,與之相關的文學作品甚多,但是不同作品中的青羊宮表現出不同的面相。其中許多作品注意到青羊宮的道教聖地地位,圍繞其宗教性,描繪其宗教源流以及相關祥瑞和志怪故事。同時也有許多詩文更多將青羊宮視為一遊玩觀覽的目的地,描繪其環境的清幽,並在遊玩中表達其情感與領悟。另外,青羊花會因其產生原因而具有宗教與民俗的雙重屬性,且在文學作品中其世俗的民俗屬性更為凸顯。通過梳理青羊宮在不同時期文學作品中的不同形象,可以發現青羊宮已經突破作為傳統道觀的空間意義,承擔了豐富的景觀意象和社會文化意義。

一、神話與志怪:地方史誌中的道教聖地

作為蜀中道教聖地,青羊宮時常出現在眾多道教典籍與史書當中,其源流及歷代修葺情形皆記述在案,以致部分文人的筆記文集中也常講述青羊宮的源流。

吳慶坻便從不同史籍中發現有關青羊宮源流的諸多不同說法,「成都西郭外青羊宮不知建自何代,志乘闕載所祀者或謂太史儋,或謂老萊子,或謂李耳,皆無確據,蓋自唐初崇祀李耳,肇錫隆號曰太上,曰大聖祖,起於麟德至天寶而彌盛,靈符遺像一時讆言,遂成故實,至今羽流居之日事崇飾,世俗皆以為老子之宮矣」。

明人曹學佺在編寫有關蜀中的地理著作《蜀中廣記》時便採用《蜀記》的說法,稱「老子西度函谷關,為關令尹喜著道德經,臨別謂曰:『千日後於成都青羊肆尋吾。』及期,喜往,果見於大官李氏之家,授喜玉冊金文,名之曰文始。按:今成都西南五里青羊宮是其處,有青銅鑄成羊,其大如麋,歲二月二十有五日四方來集,以為老君與喜相遇日也。」

除了青羊宮的源流受到關注,青羊宮內部的陳列情形也常成為文學作品中重要的部分,其中有些是在實際觀察之後的寫實描寫,同時也有對青羊宮大膽想象的寫意之作。

青羊宮內的青羊與銅鼎頗受關注。傳說青羊「有疾者摩之輒愈,相傳遂寧張文端公所施」。有詩言:「流聞痾癢關剝膚,恣摸羊頭及羊腹。手所乍到痛輒蠲,醫院銅人效同速。」曾任四川學政的吳慶坻曾言「相傳舊有青羊二,一已逸去,今尚存其一,範銅為之而以鏁煉錮其足,謂防其更逸,尤為可哂」。受邀入觀的李調元特意觀察了宮中的銅鼎,有感於古鼎的古樸,於是寫下詩句:「寶光逼我不敢近,起視照日持當階。」方如簠簋底如鬲,緣尻凹凸形葳裡。初疑浮河曝日龜,又似迥立當風騧。團團菌蠢脹腹豕,縮縮負殼垂涎蝸。」

肅穆的環境氣氛也是進入道觀者共同的感受,「殿古靈縱肅,庭幽鳥跡荒」,「縹緲雙颱古,溟蒙萬樹蒼」。台階上的青苔、纏繞古樹的藤蔓足以使來訪的遊人沉浸於道教玄思,以致「玄存神理妙,珠探俗塵忘」 。可見青羊宮的環境幽深肅穆,往往能引人遐思,是城市一處忘卻俗塵的超凡所在。

太平盛世之時的青羊宮則常有祥瑞降臨。宋初的蜀中,歷經五代與王小波、李順戰亂後,皇帝禮行泰嶽,「是歲冬十二月,甘露降於大聖慈寺、甘露寺、淨眾寺、金繩院、龍興觀、青羊宮,及衙內道院凡八處竹柏之上」,時人以為祥瑞,感慨得遇明主,做太平民。

作為一座道教宮觀,青羊宮當然成了一些志怪故事的發生地。黃休復的《茅店客話》便講述了乙個名叫《雍道者》的故事。乙個叫法志的人篤信老君,一日夢見一位道士找他借三千貫文,他辭以家貧,於是道士給他乙個掃帚,並說病人以此掃帚掃之即可痊癒,醒來試驗以後發現居然是真的,便給鄉里的病人以帚掃之以治病。一次他經過青羊宮時幫乙個老嫗治病,一時間傳遍全城,病人都來此求治,病癒者便送錢帛給青羊宮修繕,不久後掃帚治病就不靈了,正好青羊宮收到的錢剛好三千貫。

王培荀的隨筆中也講述了乙個叫陶友美的人在青羊宮發生的故事。他父母早逝,從小孤苦,成年後也時常思念雙親。一日,他與友人路過青羊宮,並單獨進入宮中見諸羽士列作,其中一人說他是六世善人,壽命當有七十七。一陣風後,又一羽士飄然而下,告訴他他並非親生,他的親生父母現居溫江田家寺。陶友美便去往溫江尋訪,果然找到了親生父母,迎歸孝養20餘年後去世。陶友美從此素食清修,正77歲之年去世。筆記、隨筆中有許多這樣的故事,這些故事增加了青羊宮的神秘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來此祈拜。

總體而言,作為道教聖地,青羊宮的源流及內部陳列常常受到文學作品的關注,宮殿中發生的史事也不時成為關注的重點,此外,相關的祥瑞、志怪故事也是筆記、隨筆的重要內容。

二、從游情心境到恐怖記憶:文人筆下的青羊宮

青羊宮歷史悠久、清幽僻靜,且坐落於浣花溪畔,與杜甫草堂為鄰,環境優美,這些使得青羊宮不只是乙個道觀,也成為遊人遊玩的目的地,同時也成為成都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意象。眾多文士遊覽其中,感受浣花溪的明練,宮觀的幽深,留下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詩文。

然而,儘管在同乙個宮觀之中踱步觀覽,不同心境下的作者所表達出的意涵大相徑庭。有人被澄碧的浣花溪所吸引,「西折纖秀長曲,所見如連環如玦,如帶如規,如欽仁如鑒,如琅玕如綠,沈瓜窈然深碧瀠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湍急的江流與飛鳥白鷺都足以清人耳目,「霜降水落,江流之湍急鏘鳴金石者,有以清人之耳。其澤之澄碧涵虛者,有以清人之目,與凡近岸之疏篁折,遠波之浴鳧飛鷺,皆足以娛心意而供出遊之觀」。

宮內森森竹柏,宮外澄碧溪水,無不使人稱頌不已,「錦江明似練,玉殿淨無塵。苔合青羊洞,鶯啼翠柏春」 。寒風吹動宮內竹柏,一片淒淒之感迎面而來,黃昏之時,落日餘暉灑在青羊宮殿,平靜而安寧,「淒風搖影入修竹,竹外一枝如白玉。雲車雨馬紛來下,落日卻照青羊宮」。秋日的青羊宮則有另一番景象,暮色漸近之時,江上的漣漪與天邊的晚霞皆是秋日的痕跡,「萬里澹秋色,一江明暮波」 。宮內傳來稀稀疏疏的蟋蟀鳴,宮外的芙蓉尚帶著雨滴,「祠邊蟋蟀吟秋急,江上芙蓉帶雨芳」。這些都能描繪出青羊宮超越宮觀之外的另一面,作為一名勝古蹟,吸引無數遊人來觀,清幽的古殿與澄碧的浣花溪交相輝映,使眾多文人為之傾倒。

青羊宮作為一古蹟,常有文人於此觀瞻之際憶及往事,以致感懷歷史。不少文人墨客攜友人來遊,因不同的際遇與心境,在同一空間內往往產生不同的感悟。明代文學家陸深在蜀期間曾訪青羊宮,清晨宿霧侵襲,不禁想起千里之外的故土,不知何時方得重回故地,「無數鄉心山水隔,酒闌重與聽驪歌」。有人則拋卻其餘雜念,只沉浸在青羊宮的景色中,「無雙亭外暮菸生,清磬數聲出門去」。甚至將身心都融入佳境,「欲把詩腸對佳境,天風飄?入玄思」。遊玩之際,到外面的村店沽上一壺酒,與友人一同閒談暢飲,把酒閒數路旁花,亦別有一番閒適,「隨意自沽村店酒,無名閒數路旁花」。又或者獨自一人尋一店把酒暢飲,亦能怡然自得,「茅棚乍小結,沽酒坐相宜」。

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在蜀中任職期間曾被免職,免職期間即居於浣花溪畔,常野步至青羊宮,並與宮中道士交好,留下許多詩句。宮中的森森竹柏讓他沉浸其中,「青羊宮中竹暗天,白馬廟畔柏如山」 。放空的心態之下,甚至懶得拿起酒杯,就已經沉醉其中,「欲把酒杯終覺懶,緩歌曾醉落花風」。與宮中道士交遊的情景亦讓他足以忘卻身外俗事:

青羊宮小飲贈道士

青羊道士竹為家,也種玄都觀裡花。微雨晴時看鶴舞,小窓幽處聽蜂衙。

藥壚宿火熒熒暖,醉袖迎風獵獵斜。老我一官真漫浪,會來分子淡生涯。

多年後陸游回到江南,仍然夢到與道人於青羊宮中看竹:「夢到青羊看修竹,道人告我丹將熟。試求一黍換肝腸,它日重來駕黃鵠。」可見這一段經歷對於作者具有別樣的深刻意義。

青羊宮的梅花也常被遊人所注意,以此作詩藉以表達情感的意象,陸游的「二十里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已成千古佳句。陸游對青羊宮的梅花痴迷無比,稱其「曾為梅花醉似泥」,多次賦詩詠梅,「青羊宮裡春來早,初見梅花第一枝」。甚至離開成都回到江南多年以後仍然念念不忘,看見溪頭的梅花開,便想起當年走馬錦城的樂事,「溪頭忽見梅花發,恰似青羊宮裡時」。清人湯右曾亦有詩言:「小筆風流自一家,草堂寒色上梅花。青羊宮路千株雪,最愛橫枝竹外斜。」

青羊宮作為一座名勝古蹟,其文化象徵意義已經超出其宗教場所的空間屬性,作為乙個風景優美、意象豐富的公共遊賞空間,遊人來此觀覽之際,以詩文表達其情感,使得青羊宮的文化意象日漸豐滿。

然而,這種和平寧靜的詩詞在明末清初卻染上了恐怖色彩。明末張獻忠入蜀期間曾在成都大肆**,青羊宮屠戮上萬秀才的故事成為成都清初一代人的共同記憶,多次在詩文**現。李調元詳述了張獻忠在青羊宮屠戮士人的情形:「賊詭稱開科,用軍法發遣後,至者誅及,至盡殺於成都西門外青羊宮,凡二萬二千三百人,筆硯堆積如山。又開武科取狀元,張大受寵賜無比,三日闔門盡誅文人,怪事竟至此,二萬秀才同日死宮中,筆硯堆如山門外,浣溪血成水,玉石不分盡遭戮。若比焚坑禍尤酷,即今元氣雖復,還天黯猶聞酸鬼哭。富貴如浮雲,儒冠解誤身,君不見當時狀元張大受,三日榮華萬年臭。」當日青羊宮中士人慘狀表露無遺。「錦官城頭夜烏叫,青羊筆硯堆枯骸」,「坑儒之厄茲適丁,月黑天陰鬼紛哭」,這些描寫將戰亂中成都的淒涼情形描繪得淋漓盡致。平日裡肅穆幽靜的莊嚴道觀儼然成為人間地獄,這種巨大的反差無疑使得時人對**的記憶印象深刻,常於文字中表露出恐懼之感,成為川人在明末戰亂中所遭遇痛苦經歷的記錄。

在張獻忠駐蜀期間,文人筆下的成都常常充滿肅殺恐怖的氣氛,而張獻忠兵敗焚城,致使繁華古都盡成焦土。「此地兵燹幾過眼,戰馬蹂躪時填街。往年流賊肆屠戮,計簿草殺攢韝靫。蜀宮圖書付灰燼,血染城郭擄其娃。錦官城頭夜烏叫,青羊筆硯堆枯骸。浮屠村舍俱瓦礫,兵民百萬為狠豺。」「經歷張獻忠之亂的成都,廢殿荒台滿菸草」 。錦市當年百寶陳,遭逢離亂不成春」,使人不禁「登高西望邛崍近,轉恨銅山賞弄臣」。此處引用西漢文帝寵幸弄臣鄧通的典故,欲以此感慨明末因弄臣而導致天下大亂的歷史。肅殺的恐怖和戰後的離亂,成為明末清初蜀地文人筆下難以抹去的傷痛記憶。

三、在宗教與民俗之間:青羊宮花會

青羊宮除了冠以道教聖地和錦城名勝之外,歷來還有舉辦花會的傳統。據**《華陽縣志》介紹:「二月十五日為花朝,相傳即老子生日也。都人士女皆赴青羊宮進香,花市昔皆鄉農耕作用具及竹木鐵器,陳列青羊宮及二仙庵。外往遊者謂之趕青羊宮,清光緒季年由四川勸業道改組勸業會,徵集全川州縣實業局出品貨物詣會陳列,中華**因之。」每年春天,各處遊人集中於青羊宮花會,會場上「奇木珍卉,連圃接畦,異鳥佳禽,層籠累立,農耕蠶器,與夫家居必須竹木各具,兒童遊弄細物,鱗萃其中。古書籍字畫,真贗參半,盈攤滿壁。遊人場中簇擁,車馬郊路喧鬧,往來如織,積日不衰,始終三四十日而後罷散」。

早在唐宋時便有來蜀的詩人被花會所吸引,唐代隨僖宗來蜀避難的蕭遘便生動地描寫了當時花會之盛:「月曉已開花市合,江平偏見竹簰多。好教載取芳菲樹,剩照岷天瑟瑟波。」宋人薛田亦有詩以贊夜月下春風拂過柳堤的美景:「柳堤夜月珠簾卷,花市春風繡幕搴。」此種美景吸引了許多人出城來此踏青,清人沈壽榕憶及與友人共游花市,感嘆「君家舊居涪陵東,我思前遊追冥鴻。成都花市共攜手,紅紫爛漫迷春風」。

清末官方為獎進實業,在花會的基礎上將之改造為勸業會,開四川博覽會的先河。青羊宮、二仙庵兩廟在清末新政時雖是官方、精英改造的物件,但其形象仍是清代成都最為繁華的集會之地,到**則驟然降低到了「腐朽廟舍」。由於軍閥戰亂,勸業會時斷時續,不過民間的花會仍相沿無輟,四鄉的人來此趕青羊宮仍然如故。據李劼人描寫趕青羊宮花會的情形可見花會之盛如故:

四鄉的人,自然要不遠百里而來,買他們要用的東西。城裡的人,更喜歡來。不過他們並不像鄉下人是安心來買農具竹器的,他們也買東西,買的卻是小玩意、字畫、玉器、花草等;而他們來此的心情,只在篾棚之下,吃茶吃酒,作春郊遊宴罷了。就是官宦人家,世家大族的太太、奶奶、小姐、姑娘們,平日只許與家中男子見面的,在趕青羊宮時節,也可以露出臉來,不但允許陌生的男子趕著看她們,而她們也會偷偷地下死眼來看男子們,城裡人之喜歡趕青羊宮,而有時竟要天天來者,這也是一種原因。

清末秀才出身的劉冰研常於青羊花會宴飲,春日花會乍暖還寒、鶯鶯燕燕之景在其詩句中展現得淋漓盡致:「謾許花痕留醉靨,誰勾草色入裙腰。如塵細雨沾衣溼,送我歸來十二橋。瘦盡東風是柳條。渡江不遠浣溪橋。鶯花天氣鵝兒酒,桑柘人家燕子巢。」景致之美不禁使人感慨春天何以如此遲來,「如此韶華謾輕負,年年總是惱春遲」。

青羊花會老少咸宜,每年經久不衰地開辦,許多竹枝詞描繪了花會的盛況:「青羊花市景無邊,柳綠桃紅更媚然。縱覽難窮千里目,來春多辦買樓錢。」各色花卉與岸邊垂柳交相輝映,令人目不暇接,以致各方人士相伴而游,「旖旎裊娜女兒身,姊妹相邀共一群。楊柳腰肢嬌又軟,花鞋撲得起灰塵」。

會場上陳列的物品除了日常用品外,尚有許多珍奇事物,足以新人耳目,「四方輻輳更云屯,陳列珍奇眼為昏」。不過,**不休的戰亂讓人不禁感慨花會雖盛,但又如何得以長久,「漫傷荊棘臥銅駝,回首青羊淚轉多。此日花間頻歡飲,明年花會復如何?」

青羊宮作為一道教宮觀,因祭拜太上老君的廟會與花市合一,成為了成都每年春日的一大盛事,近代又利用花會的傳統習俗而托生近代勸業會,這一共享的公共空間,既有宗教屬性,同時也有很明顯的世俗民俗屬性和現代屬性,其間,民俗屬性無疑相對更為突出,這在文學作品中尤為明顯。

結 語

青羊宮作為道教聖地,常常被視為宗教場所,但因其悠久的歷史以及幽古的環境,更成為蜀中文化名勝。一方面,青羊宮長期以來吸引了許多文人墨客,醞釀出許多文學作品,另一方面,在廟會的基礎上與花市合一,青羊宮花會成為傳統成都春日的一大盛事,歷代相沿,經久未衰,亦成為著名的文學素材。長久以來,圍繞青羊宮產生了許多相關的文學作品,但是不同作品中的青羊宮呈現出不同的面相。其中許多作品注意到青羊宮的道教聖地地位,圍繞其宗教性,描繪其宗教源流以及相關祥瑞和志怪故事。同時也有許多詩文更多將青羊宮視為一遊玩觀覽的目的地,描繪其環境的清幽,並在遊玩中表達其情感與領悟。近代以來,青羊花會因由生出勸業會而兼具傳統與現代、宗教與民俗等多重屬性,但在文學作品中其民俗屬性更為凸顯。通過梳理青羊宮在文學作品中的意象,可以發現青羊宮的文學意象和社會文化意義已經遠遠超出寺廟宮觀宗教場所的範疇,其神話志怪中記錄著地方文化和歷史發展的脈絡,文人詩詞中寄託著文人墨客的遊思和懷古玄思的心境,青羊宮花會更是獨具地方特色和市井氣息的民俗空間。道教聖地青羊宮,是具有多元涵義的成都文化意象,也是承載城市歷史和文脈、維繫地方認同的不可或缺的文化符號。

特別提示

**請註明:「*方志四川」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謝麗雲(成都七中育才學校匯源校區高階教師)

徐 豪(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2019級碩士)

祠堂 家族歷史文化的象徵

上個世紀廣西玉林這邊修高速公路時,卻遇到了乙個令人驚訝的情況。根據通知,施工需要拆除當地第三大姓的祠堂,這一訊息傳到了全國各地,讓生活在外地打工的族人們震驚不已。在短短的三天內,從80歲的老人到還在 的孩子,2000多人全部回到了家鄉,決心守護祠堂的安全。當到達中午十二點時,祠堂齊齊敲鼓,人們開始抽...

歷史文化 先蜀文化的初步探討 李明斌

先蜀文化的初步 李明斌。一 前 言 蜀和巴一樣,都是我國古代的族稱 國名和地名,在古代文獻 及甲骨文 中已有蜀人 巴人的記錄。以成都平原為中心的四川盆地西部地區,是蜀人的主要活動區域。巴蜀文化的提出,始見20世紀40年代 1 傳出於成都白馬寺的青銅器與中原迥然有別,遂有巴蜀文化的名稱。巴蜀文化,指以...

20個歷史文化常識,你知道幾個?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文化博大精深。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中西文化的交融與衝突,國人對於本民族的文化價值有了新的認識,文化自覺自信成為全社會的共知,越來越多的人希望通過閱讀傳統經典提公升文化品位,以此修養身心。為此,了解一些基本的歷史文化常識顯然也是相當必要的。現在,就來了解一下20個歷史文化常識,順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