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国不谋身的唐朝名相

2023-10-28 09:15:35 字數 3394 閱讀 7533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之一,它的兴盛离不开一批杰出的名相。他们为国家的统。

一、安定、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政治智慧。其中,有一位名相,他以谋国不谋身而著称,他就是娄师德。

娄师德是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的重臣,他历经三朝,参与了唐朝的重大变局,为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秩序做出了重要的决策。他是一个忠诚、智慧、勇敢、公正、清廉的政治家,也是一个博学、通达、博爱、宽容、仁慈的人文家。

娄师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县)人。他出生于一个寒门之家,父亲娄道玄是一个小吏,母亲是一个农妇。娄师德从小就表现出了聪明才智和好学精神,他自学经史,通晓音律,喜爱诗文。他还勤于劳作,帮助父母种田织布,不仅养活自己,还能资助贫困的亲友。他以孝顺闻名于乡里,被称为“孝廉”。

娄师德十六岁时,考中秀才,被推荐为县尉。后来又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司勋员外郎。他在朝中以才干和清廉著称,得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李世民曾对他说:“你是一个有才能有节操的人,我想让你做我的幕僚。”娄师德虽然感激太宗的恩宠,但却谦虚地回答说:“陛下已经有了许多贤臣辅佐,不需要我这样一个无用之人。”太宗见他不肯接受任命,便让他留在京城做个闲职。

唐太宗去世后,唐高宗李治继位。高宗是一个温和仁慈的君主,但也是一个优柔寡断的君主。他对朝政不够重视,对外战争不够果断,导致了唐朝的内忧外患。在他的统治期间,发生了多次叛乱和战争,最严重的是突厥、吐蕃、高句丽等国的入侵,以及武三思、李敬玄、李元素等人的叛乱。

娄师德在这些危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先后担任了左散骑常侍、右散骑常侍、左武卫大将军、右卫大将军、左金吾卫大将军等职,参与了平定叛乱和抵御外敌的军事行动。他不仅以智谋和勇武赢得了高宗的信任和赞赏,也以仁义和宽容赢得了百姓和敌人的敬重和归附。

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他平定了李元素的叛乱。李元素是高宗的堂兄,曾任河南尹,因为***被罢免。他怀恨在心,于唐高宗永徽五年(653年)发动叛乱,自称皇帝,攻占洛阳。高宗惊慌失措,想要逃离长安。娄师德劝说高宗说:“陛下不必惊慌,洛阳虽然失陷,但是天下人心还在陛下这边。只要陛下安心治理国家,任用贤能之士,调集忠勇之兵,就一定能够平定叛乱。”

高宗听从了娄师德的建议,任命他为左金吾卫大将军,率领精兵前往洛阳。娄师德一路上收复了叛军所占的城池,并且对投降的叛军不加追究,使得叛军人心涣散。当他到达洛阳时,李元素已经被部下所杀,叛乱平息。娄师德进入洛阳后,没有滥杀无辜,而是安抚百姓,并且将李元素的尸体送回长安安葬。高宗对娄师德的功绩十分感激,赐给他金银财物,并且封他为郑国公。

唐高宗晚年患有眼疾和中风,不能亲自处理政事。他的皇后武则天趁机掌握了朝政大权,并且排挤了高宗的儿子们,意图篡位。娄师德作为高宗的老臣,本应该反对武则天的野心,但是他却选择了支持武则天登基。这是为什么呢?

娄师德支持武则天登基,并不是因为他背叛了高宗或者被武则天收买了,而是因为他考虑到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武则天登基后,改国号为周,建立了武周王朝。她任命娄师德为尚书左仆射,掌管朝政。娄师德虽然是武则天的支持者,但并不是她的走狗。他在朝中以忠直敢言而闻名,不惧怕武则天的威严,敢于为民请命,敢于纠正武则天的错误。他还主持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开放的措施,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娄师德的改革和开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改革科举制度。娄师德主张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进士制。他认为九品中正制是一种世袭制度,导致了**的**和无能。他建议武则天采用进士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使得寒门子弟有机会出人头地。他还主张增加诗赋、策论等科目,考察考生的文采和才智。他还主张设立武举,选拔武艺高强的人才。这些改革使得科举制度更加公平和有效,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和将领。

改革税收制度。娄师德主张废除租庸调制,实行两税法。他认为租庸调制是一种重税制度,导致了百姓的贫困和苦难。他建议武则天采用两税法,即只收取田赋和丁税,按照固定的比例和额度征收,不再随意增加或减免。这些改革使得税收制度更加简单和公正,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增加了国家的收入。

改革法律制度。娄师德主张废除唐律,实行周律。他认为唐律是一种残酷和复杂的法律制度,导致了冤假错案和司法腐败。他建议武则天采用周律,即以周礼为基础,编纂新的法典。他还主张减轻刑罚,增加赎罪和赦免的机会,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这些改革使得法律制度更加人道和清明,维护了社会的秩序和安定。

开放对外交流。娄师德主张开放对外交流,增强国家的实力和影响力。他认为闭关自守是一种落后和保守的做法,导致了国家的孤立和衰落。他建议武则天开放对外交流,与邻国友好相处,与远方通商互利。他还主张派遣使节和僧人到印度、西域、日本等地,传播文化和宗教,学习科技和艺术。这些开放使得国家的实力和影响力得到了提升和扩展,也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娄师德在武周朝中任职了二十多年,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他也遭到了一些人的嫉妒和诽谤,尤其是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他们利用武则天的宠信,对娄师德进行了诬陷和陷害,企图除掉他。娄师德虽然知道他们的阴谋,但是却不与他们争斗,而是以大局为重,忍辱负重,继续为国家效力。

娄师德于武周天授元年(690年)去世,享年六十岁。武则天对他十分哀悼,赐给他“文忠”之谥号,并且下诏说:“娄师德是我朝的元老,他忠心耿耿,勤勉尽责,为国家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的死是我朝的大损失,我深感悲痛。”她还亲自为他撰写了墓志铭,称赞他是“谋国不谋身”的名相。

娄师德在历史上被评价为唐朝最杰出的名相之一。他以谋国不谋身而著称,以忠直敢言而闻名,以仁义宽容而敬重。他不仅参与了唐朝的重大变局,也主持了武周的改革和开放。他为国家的统。

一、安定、繁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政治智慧。他是一个忠诚、智慧、勇敢、公正、清廉的政治家,也是一个博学、通达、博爱、宽容、仁慈的人文家。

韦后的荒唐一生 唐朝皇后的权谋与悲剧

在唐朝历史长卷中,韦皇后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女性角色。她的一生充满了权谋 荒淫和最终的悲剧。这篇文章将深入 韦皇后的生平,她的权谋和个人生活,以及最终导致她灭顶之灾的事件。一 韦皇后的早年和嫁给李显。韦皇后出生于京兆府杜陵县,拥有出色的容貌,她的父亲是豫州刺史韦玄贞,母亲则是崔氏。公元年,唐太子李显迎娶...

历史背后的权谋 唐朝与周边国家的千年恩怨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有着悠久的五千年历史。数不胜数的王朝兴衰更替,其中最辉煌的无疑是唐朝。然而,盛极必衰,古代封建帝制下的阶级矛盾是唐朝背后不可忽视的问题。唐朝经历了明君的制度革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尤其是在唐玄宗的统治下,达到巅峰。但正如盛极必衰的规律所言,封建社会中的阶级矛盾仍然存在,这...

武则天 唐朝的女皇帝,权谋与野心的传奇

在唐朝的历史长河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女性统治者崭露头角,她就是武则天。武则天不仅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式称帝的女帝,还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矛盾性的历史人物。她的统治生涯,充满了权谋和野心,同时也蕴含着政治智慧和社会挑战。武则天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她出生于一个显赫家庭,父亲是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彟的次女,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