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简介(二)

2023-10-21 21:15:21 字數 5437 閱讀 8617

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有中国工程院院士48人。我们将分五期为大家介绍,每期9-10人,今天是第二期,介绍10位,他们是(以姓氏拼音为序):

高宗余院士

高宗余,男,汉族,2023年1月25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桥梁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总工程师 。

2023年,高宗余本科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工作;2023年,参与设计武汉长江二桥;2023年,设计建造了福州市青州闽江大桥;2023年,设计上海东海大桥;2023年,担任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总工程师;2023年,主持设计郑州黄河公铁两用大桥;2023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23年,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2023年,主持武汉二七长江大桥设计;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

高宗余长期致力于大型桥梁的设计、施工技术研究工作。

何华武院士

何华武,男,汉族,中**员,2023年8月23日出生于四川省资阳市,铁道工程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注册咨询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享受***特殊津贴的专家,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2023年9月,何华武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2023年,硕士毕业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23年1月,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技术委员会主任;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3年2月,担任中国铁路总公司总工程师;2023年6月,当选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2023年6月,据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何华武已不再担任院领导。

何华武主要从事铁路工程、运输技术工作和铁路科技研究与应用。

贺泓院士

贺泓,2023年1月15日出生于河北省邯郸市,大气污染防治专家,第十四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副所长。

2023年贺泓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2023年获国家教委选派赴日本留学;2023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202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23年底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工作;202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资助;2023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23年获得科技奥运先进个人称号;2023年领衔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023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区域大气环境研究卓越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2023年获得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同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3年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23年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贺泓主要研究内容为环境催化、非均相大气化学、环境催化体系设计研发,及其在大气污染物催化净化方面的应用。

李校堃院士

李校堃,男,满族,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2023年2月28日出生于陕西渭南,微生物与生物技术药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温州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药学学科带头人,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李校堃于2023年从白求恩医科大学硕士毕业后进入暨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工作;2023年获得中山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2023年至2023年担任暨南大学教育部基因组药物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特聘教授;2023年至2023年担任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2023年至2023年担任温州医科大学药学院院长;2023年度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23年至2023年担任温州医科大学副校长;2023年入选“万人计划”第一批教学名师;2023年至2023年担任温州大学校长;2023年担任温州医科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校堃长期致力于以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为代表的基因工程蛋白药物的基础研究、工程技术和新药研发、临床应用和转化医学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开发为临床药物 。

李言荣院士

李言荣,男,汉族,2023年7月生,四川省射洪市人,中**员, 2023年获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子信息材料专家,电子薄膜与集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973项目技术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副主任,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长期从事电子薄膜材料与器件应用研究,包括高温超导薄膜与微波器件、铁电薄膜与应用、纳米介电薄膜生长技术、sic外延膜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刘泽金院士

刘泽金,男,2023年10月21日出生于山东省无棣县小泊头镇,2023年毕业于无棣县第四中学 。激光技术专家,曾任国防科技大学副校长。教授,**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军委科技委某领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2023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激光专业;2023年至2023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应用物理系副教授;2023年获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军用光学博士学位;2023年至2023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理学院定向能技术研究所所长;2023年,任**军委科技委前沿科技创新领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2023年,任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中国光学学会副理事长;2023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泽金长期从事强激光系统和技术研究工作。

刘志红院士

刘志红,2023年12月26日出生于甘肃临洮,肾脏病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少将。

2023年刘志红从新疆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进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工作;2023年考取第二军医大学硕士研究生;2023年硕士毕业后进入南京军区总医院肾脏病研究所工作;2023年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学习深造;2023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2023年回到南京军区总医院肾脏病研究所工作,担任副所长、副主任;2023年获得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同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23年担任南京大学医学院院长;2023年当选为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2023年担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 。

刘志红主要从事肾脏疾病发病机制及其早期诊断;基于组学的肾脏疾病标志物; 创新药物和诊疗设备的转化;大规模多中心rct的循证医学;移植免疫及免疫抑制剂的机制;组合式体外生命支持系统建立等方面的研究 。2023年11月3日,刘志红主持的项目“肾小球肾炎诊治策略和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罗琦院士

罗琦,男,汉族,2023年10月生,中**员,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博士生导师,核动力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2023年—2023年,罗琦在西安交通大学工程热物理专业学习,获硕士学位。 2023年12月—2023年5月,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设计所型号副总设计师、所长。2023年1月,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院长、研究员级高工。2023年10月,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国家部委核动力技术专业组组长、研究员级高工。202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3年3月,任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中核集团副总工程师、原子能院党委书记。 2023年3月,任中国核工业集团***总工程师。

罗琦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核科学技术、工业经济学、动力与电气工程等方向。

罗先刚院士

罗先刚,男,汉族,2023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苍溪县,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光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202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光学工程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四川省政协常委,民进四川省委常委,中国光学学会光学制造专委会主任,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主席,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光学学会会士、美国光学学会会士、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士、国际光子学与激光工程学会会士,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2023年罗先刚从四川师范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2023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2023年博士毕业后前往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并担任研究助理;202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究员;2023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2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资助;2023年入选首批万人计划科技领军人才;2023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所长;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3年5月,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光学,悬链线光学,微纳光刻,亚波长电磁学,结构功能材料及器件,仿生光子器件及系统等。

潘复生院士

潘复生,2023年7月30日出生于浙江金华,轻金属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重庆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镁合金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

2023年潘复生从合肥工业大学毕业后进入重庆大学就读金属材料研究生;2023年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材料系学习;2023年加入九三学社;2023年获得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2023年作为客座科学家前往德国国家材料所;2023年担任重庆大学轻合金中心主任;2023年担任重庆材料学会理事长;202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资助;2023年至2023年兼任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2023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担任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2023年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潘复生主要从事镁合金、铝合金、工具钢等方面的研究,专长镁合金、铝合金、工具钢、复合材料、稀土和复合矿综合利用、计算机在材料中的应用、薄带铸轧等方面的研究和开发。

(未完待续)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简介(一)

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有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我们将分五期为大家介绍,每期 人,今天是第一期,介绍位,他们是 以姓氏拼音为序 陈薇院士 陈薇,女,年月日出生于浙江兰溪,中 员,生物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 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

全国工会大会 代表工人利益,促进社会进步

在月日,全国工会大会十八大隆重召开,近名中国工会代表和特邀代表齐聚一堂,引起了全国人民的热切期待。历经三天的紧张议程和不辞劳苦的付出,代表们为工人争取福利,为工会事业贡献力量,圆满闭幕!这次工会大会是团结的盛会,是胜利的盛会,也是令人激动的盛会。代表们身着盛装出席,来自各行各业,既有国企的高级管理者...

第十三届全国第四纪学术大会 解锁地球演化的奥秘

第四纪学术大会 科学与未来的相遇。中国的第四纪学术大会于月至日在西安盛大举行,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名第四纪领域专家学者,共同 面向未来的地球环境 的议题。这一领域在地质学和气候科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关注地球的演化历史,还关系到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等重要议题。第四纪时代 地球变迁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