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湘西 解放前花垣的陈年旧事 剃头匠和一些匪事(十)

2023-10-24 10:40:23 字數 6751 閱讀 5587

作者:饶沛隆。

四十四 理发师的绝技

解放前花垣老街上有。

七、八家理发店,除一家之外,其余各家都是一店一个理发师(花垣人叫剃头匠)。理发店的门面很小,有的店设在土地堂里面,有的店设在巷子口,搭个棚子挡雨,前后都是敞开的,就算理发店了。店内设备特别简单,只有一个高板凳、一个脸盆架和一个木脸盆,小桌子上有一块磨刀石和一个布围裙,还有一口烧热水的铁锅,这就是店里的全部家当了。

老街里的理发店。

顾客来了,围上围裙,打一盆热水,把头泡在热水里反复搓洗(那个年代肥皂都是奢侈品,小店用不起),待头皮泡软了,拿起剃刀就刮,不一会脑袋就刮得光溜溜的。理发师刮脸的功夫很好,不仅刮胡子,连鼻梁、眼皮、耳朵、鼻孔毛都收拾的干干净净,而且让顾客感到很舒服。

剃完头、刮完脸,还要掏耳朵。理发师拿出一个小竹筒子,里面有。

七、八件小工具,不仅掏出耳屎,还要让你痒嗖嗖的。掏完耳朵还要在肩膀、后背拍打、按摩,放松筋骨。

有人打哈欠下巴脱了臼,合不拢嘴、说不了话,花垣找不到医生**,这时就要请理发师来帮忙。理发师在患者的脸上拍拍打打、揉揉搓搓,突然嗨的一声,双手托住下巴向上一推,下巴就还原了。还有手臂关节、肩膀关节脱臼的,都要请理发师来复原,他们不用药、不用工具,双手抓住患者的手,轻轻转动、摇晃,趁患者不注意的时候,猛然使劲一推,随着一声“嗨”,关节恢复原位,患者没有痛苦病就治好了。有时候睡落枕了,脖子转动不灵,去理发店,理发师在患者的脖子上拍拍打打,拧拧揉揉,然后双手抱头转动几下,就恢复正常了,这就是理发师的绝技。

不是所有的理发师都会这一手的,脱臼的患者也不多,只要治好一两个人,名声就出去了,理发店的生意就好了。

小男孩最怕剃头,刮起来好疼。特别是小学生剃了光头到学校去,同学们闹着玩,追赶着拍光头,每人拍三下,一边拍一边念叨:“新生活,不打不快活。”追着满院子的跑。抗战期间,蒋介石提倡“新生活运动”其中一项就是小青年不许留长发,发长不许超过半寸,小学生只能留“陆军头”,陆军头不用剃刀刮,用“推子”推,头上留一圈一公分长的头发。可是用“推子”推头要1角5分钱,小男孩剃光头,不刮脸只要5分钱,大人剃光头带刮脸收1角钱,家长为了省钱,都叫小学生剃光头。

剃了头戴一顶爪爪帽遮挡光头,省的挨同学拍打。剃光头最好是在上半周,戴着帽子同学看不见,因为星期一上午头一节课是全校开“周会”(又叫纪念周),其中有一项仪式是全体脱帽向孙中山先生三鞠躬。这一脱帽,光头暴露出来了,散会之后免不了群起而攻之。如果是上半周剃的头,过了天头发已经长出一点,不会挨拍打了。

老街里的理发店。

抗战期间湘西与大城市交通断绝,买不到剪头发的“推子”,大部分理发店只能剃光头,老街上只有一家理发店有“推子”,这家理发店比较洋气,有玻璃大门、靠背椅、顾客面前有镜子、洗头用搪瓷脸盆、还用点稀洋碱。可以剪西式头,抹凡士林,头发梳的光溜溜的。可能是外地迁来的理发店,有三个外地口音的理发师,一个本地理发师。那时没有电,没法吹干和烫发,他们就用铁夹子烧热了卷发;用洋铁皮卷一个两尺长、直径约为6厘米的圆筒子,上端接一个90度的弯头,下端做一个圆鼓似的火炉膛,炉膛里烧上炭火,盖上盖子,热气就从铁皮管子里冒出来,弯头出来热气,就可以烘干头发、烤成波浪形。当时也算先进技术,当然收费也要高些,只有少数阔少爷、中小学老师、时髦女士去那里理发。

有些初中男生爱美,留西式头,老师劝他们剪掉长发,他们不肯剪,教导主任、训导主任各拿一把剪刀,站在校门口,抓住长头发的学生就剪,被剪的学生只好去推平头。

抗战胜利之后,大城市生产的“推子”在花垣可以买到了,推平头降价了,剃光头的少了。直到解放后才允许学生流分头,理发店不许掏耳朵了,这项技术又失传了。当下重庆市许多城镇兴起掏耳朵的服务项目,多是女青年做这项工作,可能是她们手灵巧、心细。她们头戴射光灯,把耳朵孔里面照的亮堂堂的,再用多种小工具,在里面旋来转去,最后用一条小簧片在耳朵里振动,不仅把耳朵掏的干干净净,而且痒嗖嗖的很舒服,掏了一次还想下次,掏一次耳朵要20块钱,要价不菲。

老街里的理发店。

四十五 三个匪案

自从“乌龙山剿匪记”这部电视剧**之后,许多人都知道湘西是个土匪窝。由于交通不便,与外界交流很少,文化程度低,法制观念薄弱,常有偷盗、抢劫、杀人、放火的案件发生。解放前种植鸦片,兵匪一家,是非不分,逼的一些人铤而走险当了土匪。土匪有两大类:一类是大队人马,荷枪实弹,明火持仗,打家劫舍,押运鸦片烟。这伙人也是兵也是匪,他们的故事我在前面专门讲述了。第二类是小股土匪,三五成群,或是单独行动,专抢单身客商,抢了就跑,东躲**。现在我讲几个耳闻目赌的抢劫案。

(1)人为财死

县城老街有一个叫云宝(化名)的年轻人,在市面上摆个摊子,零售油、盐、日用杂货。年方二十,尚未结婚,上有50岁的父亲,下有18岁的妹妹,都能干活,一家三口不愁吃穿,但云宝心术不正,发财心切,动了歹心要抢夺别人的财产。2023年某日,云宝打听到一个保靖县商人在花垣卖完货物要回故里,他便身藏砍柴刀,在离县城20里的尖山雕路边守候。他乔装打扮,穿一身草绿色的紧身衣,脸上抹了“锅烟子”,手握砍柴刀埋伏在路旁草丛中,待保靖商人走近,他突然跳到商人面前,举起砍刀,命令商人放下钱财,脱下衣裤、鞋袜,只留一条裤衩。云宝得了钱物,向山里跑去,找个山洞躲藏,等天黑再回家。

保靖商人光着膀子赤着脚跑回永绥县衙门报案,并出大价钱抓捕土匪,追回钱款。衙门派出几名警察,沿途搜查,这个云宝初次作案,十分紧张,抢得钱后也不换装,脸上的锅烟子都没擦干净,只顾往山里跑。大白天的难免被地头田边干活的农民看见,由于他打扮与众不同,见到的人印象深刻,警察顺藤摸瓜,在一个山洞里抓住云宝,人赃俱获,云宝供认不悔,就地砍头,警察提着云宝人头及被抢财物回县衙交差。人头在东、西城门悬挂两天示众,事后通知家属领回人头安葬。其妹将其头与身子用麻线缝合,入殓安葬。街坊都说他们兄妹情深,不满18岁的小姑娘胆子真大。

花垣老街的老建筑。

(2)里外勾结

第二个故事也是发生在2023年夏天,保靖县一大商家,来本县卖货,得了一笔巨款,商人将纸币装了两大皮箱,很是沉重。雇了一艘木船,他想水路比陆路安全些,于是头天约好船家,天亮来搬物品上船。这个保靖商人**知道他的钱财已被土匪盯住了,土匪联合船家要劫这笔巨款。天刚亮船家帮商人挑着大皮箱上了船,商人坐在船舱里做着美梦,小船顺流而下也算快捷。船到长潭河,水流缓慢,靠划桨前进。突然岸边传来枪声,叫船靠岸。船家与岸上的土匪早就勾结好了,自然把船靠岸,四个匪徒抢走了两箱钱币,躲进深山老林。

商人登岸跑步回到花垣县衙报案,由于钱款巨大,官家不敢懈怠,认真侦破。先将船家捉来,严刑拷打,船家受不了酷刑,供出四名案犯,县里衙门多派警察追捕,无一漏网。人犯抓住了,钱财未能追回,由于匪徒花钱买通官家,尽管审来审去,将犯人几次在永绥、保靖两地碾转过堂审理,由于各路**均被买通,拖延许多时日,不能结案。那个年代物价一日三涨,一年多过去了,这笔巨款大部分当活动经费花掉了,为了买命,大把花钱,**们腰包装满了,自然要保住人家的命,剩余款子也买不到几斗米了。五个匪徒关入大牢,名义上是等待上级批复,实则故意拖延。到了2023年湘西大乱,监狱的犯人都放了出去,此案不了了之。解放后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重新审理此案,将五名罪犯再次抓捕,原来他们都是惯匪,审判核实,执行枪决,还是共产党为这位商人出了一口恶气。

(3)谋财害命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2023年初夏,茶峒镇一个裁缝师傅20多岁,除了给人家缝衣服之外,做点小生意,发点小财,在花垣街上订了一门亲事,经常在茶峒与花垣之间走动,没料到小裁缝被同街一个叫仇同(化名)的歹徒盯上了。某日天刚亮小裁缝带着三百块银元到永绥县城去进货,自认为行动很秘密,无人知晓,快步在公路上行走。仇同身藏菜刀紧随其后,出茶峒镇数里来到一个叫兴隆坳的地方,此处有一个峡谷,公路要拐一个大弯,步行的人都走小路省了几里路,在小路上仇同快走几步,赶上小裁缝举刀就砍,可怜小裁缝20几岁招此厄运。

歹徒得手,抢走300块大洋,将尸体推入山谷,在路边水田里洗净血迹,拿着300块大洋回茶峒去了。不巧被一个农民看见了并报了案,官家派警察来抓捕仇同,他做贼心虚,带着钱财跑了。警察搜查仇同的家,既没抓到人,也没搜得赃物。那个年月永绥城乡战争打得火热,仇同犯了杀人抢劫罪,不能回家,他就参加乡派的队伍,背上枪哪个惹得起,杀人、抢劫司空见惯。

解放后人民**为民除害,小裁缝的家属重新举报此案,人民**抓捕仇同,核实事实,证据确凿,将仇同执行枪决,为死者家属出了一口冤气。

经过2023年、2023年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将血债累累,罪大恶极的惯匪,累教不改的土匪该杀的杀,该下狱的下狱,执法严厉,不徇私情。两年的整治社会秩序极其安定,连小偷小摸都住手了,真正做到夜不闭户,人民安居乐业。谁说湘西土匪肃不清?只要**下大力气整治,不贪赃枉法,加强法制教育,没有盗匪滋长的土壤,土匪就能肃清,纯朴的民风自然会占了上风。

四十六 强讨恶要

早先时候在花垣浮桥东头向北走的小路上,有一座“龙王庙”,对面的山脚下,有几个浅浅的山洞,花垣人把他叫“岩洼洼”,可以避风挡雨。叫花子无处安身,就住在龙王庙里,庙里住满了就住在岩洼洼里,人们就把这里叫“叫花洞”,有些生活没有**、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住进龙王庙,靠讨吃度日,当地人把龙王庙叫做“孤老院”。

老街里的观音庵。

上世纪三十年代,从贵州来了一个年轻人,名叫秦不剑,身体没有残疾,不去劳动养活自己,偏偏要当乞丐。他住进“孤老院”当然就是强者,成了丐帮主,叫花子都叫他做院长。

秦不剑讨钱有两个绝招:一是劈脑壳,二是玩蛇。他上街乞讨不要吃的,光要钱,他腰间插一把菜刀和一个用高粱杆杆串成有巴掌大的板板。你若不给钱,他就拿菜刀劈开自己脑门,再用高粱杆板板在刀口上一拍,血花四溅,满脸都是血。这时候就不是几个钱能打发走的,他会趟在你家门前要你养伤。这种耍无赖的行为,一般人家哪个惹得起。明明知道那是一种讹诈,一个讨钱的乞丐,拿他有什么办法,所以秦不剑讨钱很顺利。其实谁也没见过他劈脑壳,脑门上也没有刀疤,不过是讹人的伎俩。

秦不剑玩蛇讨钱的伎俩更加厉害了,他会抓蛇,平时他养了几条蛇,都是尺长的无毒蛇,有时他用竹篓子装上两条蛇去讨钱,他拿一条蛇缠在脖子上,站在商铺门前讨钱,那条蛇在他身上溜来溜去,鼓着眼睛,吐着信子,哪个不怕,赶快给钱,请他离去,心怕那条蛇掉在地上溜进屋里去。很快他就走完了一条街,口袋也满了。他不是天天出来讨钱,十天半月出来一次,他还到附近的乡下去讨钱,所以他成了有钱人。

花垣老街人家。

他还有治蛇伤的药,早些年中医没有好办法治蛇伤,被蛇咬了心慌意乱,恐惧万分,只好到秦不剑那里去买药,当然要花大价钱,他的药真灵。

秦不剑有了钱就去放高利贷,他不怕别人不还他钱,一是敢拼命,二是用蛇来吓唬人。他是乞丐,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哪个敢欠叫花子的钱。

还有不少有钱人家的小孩,拜祭他为干爹,这些干儿子、干女儿逢年过节都要送礼,收入也不少。

不过这位秦不剑也有好的地方,孤老院的人实在动不了,没有吃的,院长要养活他们。死在孤老院的人他出钱安葬,有人欺负叫花子,他出面撑腰,所以乞丐都服他,依赖他。

有一个跑单帮的乞丐,他不住在叫花洞里,他自己有一间很破烂的房子,在大北门内化龙池附近,此人名叫俞旦儒,身高1.8米,五官端正、浓眉大眼、**白皙,留长发,据说是个读书人,不知受到什么刺激精神失常,成了疯子。身边没有一个亲友关照,沦为乞丐,靠乞讨活着。不洗脸、不洗澡白**变成了黑**,几年不洗的衣服油光油亮的,破破烂烂,衣不遮体了。一条油光光的缅裆裤,裤裆掉下去一尺多长,一只裤脚长,一只裤脚短,一副可怜相,叫人同情。他看到人家吃饭,就站在门前乞讨,给点吃的,不论好坏,一口就咽下去了,他不要钱,只要吃的,有时候他在垃圾箱里翻东西,找到能吃的就往嘴里送,什么烂桃子、梨核他都吃,大家都奇怪,吃这些脏东西也不生病。可怜人自有天保佑。

东门口。城西清水塘有个保长叫明灯,20几岁当了保长得意的很,抓壮丁、派捐款、派劳工十分卖力,从中捞取不少好处,算村里一霸,村民敢怒不敢言。俗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应在明灯身上了。没过几年明灯生了一场大病,病好之后双目失明。不仅保长当不成了,地里活也干不成了,过去又得罪了村里人,现在哪个理他。

生活无着落,只好去当叫花子,名声太臭,在村里要饭肯定没人给他,于是他摸到花垣城东门外来讨饭,落脚在上瓦厂坪土地堂内,这里原本有一个女盲人乞丐栖息,也是30来岁,又来一个中年男人,于是两人搭伙过乞讨的日子。过了三四年先后生下两个男孩,都是盲人,生下来就是双目失明。不知道是遗传还是偶然?有认识明灯的人说,这是报应,但孩子总是无辜的。背后有议论:“为人做事要有良心,人在做,天在看,这代报不了,下一代也要报的。”明灯作恶多端,不仅自己受到惩罚,也连累了儿子。

待续)版权信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仅供分享不作任何商业用途,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重在分享,如有**标注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如需联系我们或需**原创授权文章,请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编辑/李艾家 周登友 黄沙沙。

审核/尚欣 王向远。

更多资讯。持续关注!

湘西奇迹 罗文杰的投降引爆土匪大翻盘

年,湘西山峦间悄然萦绕着弥漫的土匪硝烟,而罗文杰的投降,竟成为解决湘西土匪难题的奇迹引爆点。段落 湘西困局。湘西地形险峻,为土匪提供了理想藏匿之所,使解放军在剿匪行动中屡遭困扰。湘西土匪问题旷日持久,是解放军长期未能解决的难题。段落 罗文杰的传奇。罗文杰,湖南永顺县人,出身富贵却背负游荡习性。经历波...

解读历史 五大书记与解放战争的指挥核心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一段特殊而重要的时期,标志着中国革命的关键转折点。年,为核心的五大书记集体形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进程带来深刻影响。这一集体领导团队不仅推动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还铸就了党史中的传奇篇章。本文将解读这一历史时刻,从中 和 军委的角色,以及五大书记如何共同领导党迈向胜利...

陇西博物馆 西陲要塞的历史和文化之旅

陇西博物馆 西陲要塞的历史和文化之旅。对于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区来说,最直观和最直观的方法就是参观博物馆。到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观光时,可以把它的纪念馆当作一个落脚点。陇西县博物馆坐落在李家龙宫的正对面,占地不大,收藏有多件文物,分为永久展品和临时性展品,其中基础展品为 陇西历史文明 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