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几十年一遇的大变局,来了!

2023-10-31 23:00:16 字數 4261 閱讀 2557

开门见山,不废话。今天我们来聊聊“新房改”。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房改,都是一场彻底的资产大洗牌,最终影响到每一个人。

98房改,房子从分配变成了购买,商品房市场蓬勃兴起,房地产成了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房价一涨就是二十年。

这次房改,又会带来什么改变?

新一轮”房改的说法,来自经济观察网的一篇独家报道:

文中提到,今年9月,**正式印发了名为《关于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的指导意见》(即“14号文”)的文件,其中明确了两大目标:

一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让工薪收入群体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消除买不起商品住房的焦虑,放开手脚为美好生活奋斗”;

二是推动建立房地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让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推动房地产业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我没记错的话,这好像还是官方文件中首次披露“商品房的归商品属性”。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

按此愿景,以后就是“保障房归保障,商品房归市场”,大家都过上有房住的美好未来。

一方面,刚需的基本居住需求,由保障房来托底。

广大普通打工人不用担心买不起房,可以靠着租赁or购买保障性住房,在大城市里有个小家,告别出租屋里漂泊不定的生活。

另一方面,有钱人的改善居住需求,由商品房来提供。

回归商品属性,意味着现有的限购、限贷、限价等限制性政策都会悉数退出。商品房市场重回想买就能买、有钱就能买的时代。

9月发文,近期已传达到各城市人民**、各部委直属机构。

住建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涉及了有关住房的重点主管部门。

决心足够大,脚步也明显加快了。

有人说,新一轮房改,标志着我们要抛弃香港模式,拥抱新加坡模式了。

严格来说不是很准确,但大体上是符合趋势的。

香港模式,也就是**严控土地**,商品房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稀缺状态。

造成的后果就是房价暴涨,房地产把经济资金池子里的钱都吸走了,也压缩了其他产业的生存空间,激化社会矛盾。

总之各种问题一大堆。

以前我们也是这么玩的。不过,这些年房子越盖越多,现在面临的已经不是**不足,而是整体上的**过剩了。

一句话,旧模式玩不下去了,要找新出路。

新加坡模式,也就是所谓的双轨制。80%的居民住在由**建造的组屋中,20%的人购买商品房,大家各取所需。

新加坡的房价有多夸张,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

来自城市土地学会的一份报告显示,新加坡私宅项目**中位数已经超过120万美金,超过了香港。

但是,组屋的**远低于商品房。具体有多便宜呢?

差不多工作5年,就能买得起。

便宜归便宜,组屋有诸多限制。比如住满5年才能转售,**地段的组屋甚至要住满10年。

如果违反规定,不仅房子被收回,还有可能要面临罚款。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

而且组屋相对比较紧凑,长相很刚需。如果想要大花园、大泳池,还是得买商品房。

*:远川出海研究。

这样一来,大家都买得起房子,是不是听起来很像?

可以明确的一点是:中国房地产的未来,会是双轨制。

为啥要现在搞“新房改”呢?

答案其实早就告诉大家了。

这篇报道中,最核心的一句话,被很多人忽略了:

“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

这才是新一轮房改的真正目的。

而只有房价持续而缓慢地**,才能实现上述“三稳”目的。

因为房子实在太特殊了。它不同于任何一种消费品。降价非但不能去库存,反而会导致抛售。

更何况,经过了20多年的单边**,更是给几代人打上了“买涨不买跌”的思想钢印。

所以说,必须要让房子慢慢涨起来,把大家的预期带动起来,才能让更多人参与这场游戏。

双轨制,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商品住房回归商品属性”,意味着商品房彻底走向市场化。真正的优质资产,会成为全国土豪们竞相追逐的对象。

在这个过程中,商品房会越来越走向高端化,在改善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过去楼市执行严格的限价政策,开发商赚不到钱,从牙缝里抠利润,结果就是制造了一大批奇葩产品。

比如深圳的白石洲旧改盘,11.5的超高容积率,最高74层。又比如北京最近几年的新房普遍没有阳台。

郊区的大片土地,全部被拿来开发刚需产品,造成了天量库存,去化困难。

我们可以看到,限制正在慢慢解开。

越来越多城市,取消土拍限价。限墅令也要退出了。以后市区可以建低密度大户型,郊区可以建独栋别墅,满足高品质住房要求。

卖不出去的郊区存量房,可以由**统一收购,变成保障房,用于出租或者**,顺带化解了库存难题。

又有人问了,保障房都在郊区,没人愿意买怎么办?

中心城区通过盘活存量用地,改变用地性质,以及城中村改造,都能为保障房提供**。

保障房和商品房,会变成完全不同的两类生物。

前者只保障最基本的居住需求,大概率是以紧凑刚需小户型为主。后者则是尺度相对更宽,居住体验更佳的产品。

保障房的保障对象,主要包括住房有困难且收入不高的工薪收入群体,以及城市需要的引进人才等群体。

倘若日后收入增加,有住房改善需求,可以退出保障体系,去购买商品房。

这么一来,保障房不也是在为商品房市场培育购买力吗?

居者有其屋,愿望是美好的。但对具体的人来说,面对的却是紧迫的现实问题。

没买房的,现在还要不要买?

买了房的,要不要赶紧卖掉?

先别慌,我们来看看新加坡的经验。

从2023年成立建屋局,着手解决国民住房问题,到2023年代,组屋达到入住率巅峰,前前后后加起来,花了差不多30年时间。

我们所面临的的,是更大的城市面积,更多的人口数量,更复杂的市场情况,时间也许会更久。

按照“14号文”的安排,将会支持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大城市率先探索实践。也就是下面的35个城市:

这里面包括都是一线城市(北上广深)、直辖市(重庆天津)、省会城市(乌鲁木齐贵阳福州等)、万亿级城市(东莞佛山等),基本涵盖了经济最发达、住房需求最旺盛的城市,也是以后房价还有可能会**的区域。双轨制,远非一日之功。从长期来看,新一轮资产大洗牌,已经在悄悄酝酿之中了。

楼市将迎来“大变局”?41 5 的城镇家庭,或将面临3个情况

楼市,一直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近来,关于楼市的动态再度引发广泛关注,有着 大变局 的 这个变局将直接影响城市家庭。据最新数据显示,约. 的城镇家庭可能面临着三个不同寻常的情况。本文将深入 楼市的现状,以及对于这些家庭而言的未来展望。一 楼市大变局 是什么?楼市在中国长期以来一直被看作是经济的支柱之一...

股市楼市,今年一系列变化正悄悄来临,很多人没发现

一。据财联社,今天 月日 财政部发布 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 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 将 办法 中经营效益类指标的 净资产收益率 由 当年度指标 调整为 年周期指标 当年度指标 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年周期指标为 年周期净资产收益率 权重为 当年度指标为 当年净资产收益率 权重为 一...

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历史性大变局

毋庸置疑,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历史性大变局。但是楼市的大变局,是不是意味着房价会在短时间出现大跌?虽然我一向并不看好未来的房价还能 甚至出现一定的幅度的 都是正常的。但即便如此,我也不希望房价在短时间就会出现大跌,为什么?这个里面有很多错综复杂的问题,听我一一分析。自从定调 房住不炒 之后,过去几年的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