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话的不止以色列,美多个盟友对华政策突变!

2023-10-27 12:30:03 字數 7253 閱讀 2294

#分享秋日好天气#美国忙活了几个月,被哈马斯一个突袭就抹平了,不仅沙以和解无望,油价也涨了上去。

但这并不是最伤的,伤害美国最大的,其实是以色列的不听话,一意孤行。

为啥这么说呢?

美国是西方阵营的老大,平时带着一众小弟,开荒种地、打家劫舍,能否吃香喝辣,主要就看美国队伍带的怎么样。

这种组织就像***一样,要想运转的好,老大的威信很重要,碰到不听话的,必须家法伺候,否则队伍就不好带了。

像**这种偷奸耍滑、不顾大局的小弟,直接两枪干掉,对外人则更狠,萨达姆和卡大佐都是身首异处,而且过程非常屈辱。

执行家法时,必须足够狠,才能起到杀鸡儆猴的作用。

不过,要镇住场子,最终看的还是老大的实力,像美国这样,去年从阿富汗跑路,今年又在中东,被沙伊和解一个重拳撂倒,大伙看在眼里,难免心生疑虑。

第一个跳出来质疑的,就是以色列。

巴以冲突爆发后,美国想赶紧灭火,以色列偏要大规模空袭,挺进加沙;

美国想息事宁人,以色列偏要激怒伊朗,逼他出手。

以色列这么闹腾,倒不是目无尊长,而是看出美国不行了,而且越来越不行,必须抓住这次机会,一举干掉伊朗,否则等美国彻底跑了,自己就完了。

这就是把美国放在火上烤啊,人心散了,队伍确实不好带了。

现在,美国深陷中东,拜登、布林肯、国防部长走马灯般的访问,既然老大啥都顾不上了,那些心思活泛的小弟,开始夹带私货,也就不奇怪了。

一、澳大利亚:迷途知返

动作最大的,竟然是澳大利亚。

袋鼠实力虽然一般般,但和加拿大一样,都是美帝的死忠粉,只需一个眼神,澳大利亚总理就敢上去抱摔普京,加拿大就能诱捕孟晚舟,可谓忠诚而勇猛。

但就是这个浓眉大眼的毛孩子,也开始算计老大了。

10月20日,趁着美国焦头烂额之际,澳大利亚竟然批准了“中国对达尔文港的租约”审查。

这个租约有99年,和英国租借横岗的时间一样,这意味着什么,中国小伙伴应该都懂,当然,我国是去做生意的,大家也别想的太多。

但美国不这么看,中国只要待在达尔文港,就能戳到美军的痛处。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2023年,美国和中国翻脸后,作为前线的日韩,就不安全了,包括f22等核心装备,都撤到了后方。

撤换的同时,在离我国不远不近的地方,又增加了一些部署,其中就有b52轰炸机,这家伙不仅能扔核弹,还能发射反舰导弹,威力巨大。

在亚太,美国一共部署了6架b52,就放在澳大利亚,美军在这里有5个空军基地,位置如下图,离中国最近的,就是北边的达尔文基地,是部署b52的最佳位置。

如果中国在达尔文港租上99年,今后美军想用b52偷摸搞个啥,就不太方便了。

所以美国这两年,一直逼澳大利亚撕毁合同,造成袋鼠没完没了的安全审查,几乎到了退钱毁约的地步。

可惜,澳大利亚换人了,新总理上台后,中澳慢慢转暖,达尔文这事也就被拖了下来。

这个新总理比较会来事,去年的铁矿石,就接受了rmb结算;几内亚的那个西芒杜大铁矿,澳大利亚也是大股东,现在也不闹了,开始和中国好好谈合作。

这个缓和趋势,到了10月20日,终于憋出了大招,澳大利亚突然宣布“达尔文港审查通过了”。

这个决定非常突然,大有借着中东乱局,浑水摸鱼的味道,而且操作细腻、水平高,我稍微多说几句:

11月,澳总理计划访华,但一直也只是个计划,没有最终确认。

按中国最近和西方打交道的惯例,只要我们没有官宣,那访问就还有变数,来不了也很正常。

20日,澳大利亚批准了达尔文租借合同审查,之后,中澳才最终敲定访华议程。

这才有了22日,澳总理对外宣布的“11月4日,访华3天”。

事情如果只是这样,那也没必要夸袋鼠操作水平高了,其中的要害在于:22日官宣当天,澳总理是要去美国访问的!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看到没,澳总理出发前的几个小时,才得到了中国的确认,也才能对外官宣访华行程。

表面看起来,事情办的似乎仓促了点,但关键在于:访美之前不把合同和访华敲死,人到了美国后,还不定会出什么幺蛾子。

现在把生米做成熟饭,美国就没有操作空间了。

当然,袋鼠也知道这次闯了祸,作为补偿,已经答应出兵中东了。

这本来是澳大利亚的好意,但搞不好又捅了西方的马蜂窝。

二、欧盟:左右为难

西方各国虽然表面上,都支持以色列可以自卫,但真实的态度,差异却很大。

英美是无条件支持的,航母**早早就派过去了。

但欧洲想法就比较多了,欧盟第一次发言,甚至是对以色列的谴责,谴责以色列对加沙的断水、断电、断食物。

法国则表示,可以支持一些军事资源,但目标却是加沙医院,这是要出动军医吗?

欧洲之所以这么矛盾,原因是人口问题。

欧洲各国,尤其是西欧国家,一般都有大量阿拉伯人,像法国已经超过了总人口的10%。

这种人口结构下,极端伊斯兰在平时,事就不少了,现在巴勒斯坦被杀的这么惨,欧洲国家要是直接站以色列,国内估计要炸锅。

而且,冲突要是不断升级,造成的大量难民,多半还得去欧洲,这个他们也吃不消。

所以,欧洲国家现在非常小心,既要表达对以色列的支持,也要同情加沙的平民。

只有欧盟主席冯德莱恩,愣头愣脑的,全力支持以色列,但这明显不符合欧洲的利益,800多欧盟议员和工作人员写联名信,痛批了一顿。

这个冯德莱恩,差不多可以叫“美国驻欧盟主席”了,工作基本围着美国的利益干,美国说的话,她拿来说,美国没说的话,她自己包装一下,也会拿出来说。

10月初,就是冯德莱恩力主,对中国电动车搞了个反补贴调查。

这就有点无厘头了,中国电动车现在确实卖的好,但那是因为***不是靠低价卖的,这一点在海外非常明显,即便是巴西、泰国这些发展中国家,同样的车,**也比国内高很多。

要是在欧洲,**基本都翻倍了,不少甚至高出了1.5倍。

这么大的价差,补贴还有个毛用。

但即使如此,冯德莱恩仍要搞反补贴调查,目的就是要帮美国卖车。

道理也不复杂,目前的电动车行业,中美领先,也是最大的竞争对手,此时挑起中欧电动车**战,美国会渔翁得利。

但冯德莱恩的小九九,又被人看穿了。

按说反补贴调查是**保护,一旦实施,德国这个汽车大国会大大受益,但这次出来反对的,反而是德国!

这就有点意外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中美的电动车,不仅领先,发展的速度还很快,德国为了尽快缩小差距,就在中国开启了大采购模式,力度最大的是大众,仅他1家,就在中国花了650多亿:

在大众的影响下,奥迪也直接购买了上汽智己的制造平台。

这还只是些现成的产能或股份,要是把各家在中国建的产线都算进去,那投资还会大很多。

可以说,德国的摊子才刚铺开,如果中欧之间,爆发了电动车**战,投资不说打水漂,就是打个折扣也受不了啊。

可见,这次是真把德国给惹急了,直接开骂了,当然骂冯德莱恩,也就是骂美帝,作为老大,美国这吃相也太难看了。

其实不止是德国,意法合资的斯泰兰蒂斯集团,今天也拿下了领跑20%的股份,花了15亿欧元,都是下了血本的。

电动车是中美领先的行业,大家却纷纷重仓中国。

这到底是对中国的信任?还是对美国这个老大,不满意呢?

三、日本:心有不甘

虽然澳大利亚、欧盟日子也不好过,但好歹还在谈生意,到了东亚这里,日韩这两个美国盟友,可就惨了。

日本今年的gdp,**已经出来了,大概率将低于德国,排在世界第4

虽然有汇率的问题,但日本经济不好,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gdp不行,出口也出现了连续23个月的下滑。

对日本来说,出口的下滑比gdp的下滑更可怕,毕竟他们国内市场有限,全靠出口赚钱过日子。

经济差成这样,老百姓肯定就不答应了,岸田的民意支持度,连续三个月低于30%。

日本的现有政策,已经很难做下去,9月,岸田改组了内阁,更换了多部门的负责人,但民调并没有明显好转,甚至还跌破了25%。

日本**有个说法,民调低于30%,首相就进入了危险期,要是低于20%,基本就要**了。

留给岸田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现在世界经济很差,欧洲、中东陷入战乱,日本想扩大出口,几乎找不到目标。

唯一的机会可能就是中国。

今年,日本跟着美国,在半导体设备和材料上,对中国搞禁售,再加上一意孤行,把核污水排入大海,中日关系从政冷经热,一下变成了政经双冷。

现在日本日子不好过,那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10月23日,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中日领导人互相发了贺电。

10月24日,日本主动更换了驻华大使,把那个对华强硬派叫回去了。

当然,这只能说是日本趁着中东大乱、美国无暇他顾,向中国抛了个媚眼,至于后边能做到哪一步,还得看他们自己。

四、韩国:惊魂未定

要说别人都是趁乱,去老大那里揩油,韩国却是实实在在,被巴以冲突吓到了。

上篇文章《无条件谈判?美霸权穿帮后,一邻居已醒悟,湾湾还要多久!》专门说了这事,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

简单用一句话说就是:一个民间抵抗组织,都可以大破以色列,那北方思密达可要强大十倍,几十倍,韩国拿啥防守?

这问题活生生的就在眼前,对韩国来说,犹如晴天霹雳,前些年做过的所有工作、吹过所有的牛,一夜间都瓦解了。

于是,韩国也不在老大面前装了,主动宣布“愿无条件与朝鲜对话”。

不仅如此,10月14日,韩国执政党的高层,也集体辞职了,这也是够奇葩,正坐庄的人,突然自己不干了。

辞职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最靠谱的是两个,一个是说党内各派发生了内讧。

第二个则认为是尹锡悦一味跟随美国反华,对日则无条件接受,经济、外交上搞得一团糟。

可不管是什么原因,巴以冲突都像一个警钟,让韩国内部各种矛盾,一下爆发了。

事实上,美韩的黄海军演夭折后,韩国已经觉得不太行了,主动加强了和中国的联系,撮合中断3年的“中日韩外长会议”。

可惜,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临时抱佛脚已经来不及了。

韩国接连发生反对党领袖绝食、抓捕反对党领袖、执政党领导层集体辞职等政治闹剧,尹锡悦**的差评率,竟然高达58%,可见老百姓有多么讨厌他。

11月26日,中日韩外长会议将在韩国举行,韩国能否扭转不利局面,就看这次机会了。

五、菲律宾:倚小卖小

说了这么多,相信大伙也看出来了,能趁乱揩油美国的,都是一些实力不错的大国,博弈空间也比较大。

但也有小国趁乱揩油的,还是揩中国的油,也是活久见了,见过倚老卖老的,还没见过倚小卖小的……

这奇葩就是菲律宾。

按说他们的新**上任之初,还蛮正常的,到岗2个月就火速访华。

不过,估计开价太高了,我国没同意,新**一回去就不太正常了,直到最近连续在仁爱礁**。

这些事报道的比较多,我就不聊了,只说下咱们的态度。

态度就是淡定

岛礁还在那里,谁都背不走,菲律宾军力太弱了,他也闹腾不出什么事。

所以别理就对了,别让他干扰咱们做正事。

今年,我国外交的一个重点,就是推进《南海行为准则》,3月份,中国和南海各国已经谈了一轮,目前仍在紧张推进中。

这个准则要是能落地,对美日、澳大利亚这些域外国家,会有极大的排斥作用,他们今后想过来**,就没那么容易了。

所以,现在南海的和平、稳定的氛围很重要,可别闹出什么见血的事,最好枪声都不要有。

至于仁爱礁那条破船、至于黄岩岛啥时候吹,那都不是事。

六、中国的应手

那世界这么乱,中国现在应该做的事,都有哪些呢?

我国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备战。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10月18日,中俄签了个大单,12年**我们7000万吨粮食,包括小麦、玉米、大豆和葵花籽。

7000万吨说多也不多,折合到每年大约580万吨,仅占中国年进口量的5%,但去年俄罗斯对华销售的粮食只有300万吨,现在相当于是翻了一倍。

明年开始,我们会减少从美国购买的玉米,这时候加大了俄罗斯的粮食进口,一里一外,既削弱了对手,又巩固了大后方,一举两得。

除了囤物资备战,我国也开始尝试掌控战略资源,继金属镓和锗出口管制后,我们在26日,又增加了石墨的出口管制。

石墨这东西,平时好像司空见惯,也不是啥值钱的东西,但他应用极为广泛,这次我们管制的3种石墨可以应用在核能、新能源、储能、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方面。

在很多产品中,甚至是关键材料,比如近期热门的动力电池,石墨一旦掐死,电池就不用做了。

目前动力电池就是中韩两家在做,美国搞本土电动车产业链,还指望韩国电池呢,要是在石墨这里被卡脖子,美国本土的电动车,可以洗洗睡了。

我国的石墨制品,市场占有率超过70%,看似没有达到绝对垄断,但因为石墨应用量太大,控制了70%,已经能对市场产生决定性影响。

今后的石墨,会像金属镓、锗、无人机一样,成为中国拿捏世界战争能力的关键物资。

当然,中国做的所有这些事,并不是为了控制和掠夺,一方面我们要保护自己,另一方面要维护正义。

当美国发起“拒绝停火”的提案时,只有具备了强大的实力,才能坚定的投下反对票。

也只有扛住了美帝的攻击,他那些盟友才会好好说话,老老实实做事!

文章来自***今视点)

今视点:力求把复杂的事,说得简单又明白、深刻又有趣!如果你想探寻世界真相,又厌倦了垃圾文、煽情文,那就关注今视点吧。

博雷利 欧盟“不接受”以色列停止向加沙居民供水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何塞普 博雷利在欧洲议会上发表了对以色列停止向加沙居民供水的表态。他指出,这一行为违反了国际法,并强调了与乌克兰问题相关的立场。博雷利强调,剥夺被困社区的基本供水违反了国际法的原则。他引用了乌克兰模式中俄罗斯军队围困了社区并切断了水源的情况来支持的观点。他说,剥夺一个被围困...

以色列不听美国,却听中国,黄金5小时,中国再得一分

中东的巴以冲突一直是全球关注的焦点,目前以色列对加沙地区进行包围行动,严重威胁了当地巴勒斯坦人民的生命和安全。这场持续不断的冲突已经造成数千人的死亡,显示出战争的残酷和破坏力。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行为极为不满,持续关注并强烈谴责其对无辜平民的伤害。如果这场冲突持续恶化,很可能导致中东地区安全形势的恶化...

不满片面支持以色列,欧盟800多员工致信冯德莱恩

巴以新一轮冲突进入第天,仍没有缓解的迹象。以色列军方有意继续加大对加沙地带的打击力度,以进一步向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 哈马斯 施压。与此同时,外界多方呼吁巴以停火止战,开放人道主义走廊,允许援助物资进入加沙地带。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巴以问题上的表态引发了 自己人 的不满。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