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静 非遗产业促乡村振兴

2023-10-23 08:10:34 字數 899 閱讀 4587

建水紫陶作为中国的“四大名陶”之一,历经千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技艺和独特的文化装饰风格积淀蕴含着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非遗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首先,要坚持文化自信。每个非遗项目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非遗,就是在传承文化基因,守护民族文化的根和魂。要沉下心对非遗项目的历史文化背景、传统技艺做深入的挖掘和整理,加强文化调研和记录,形成重要理论基础。只有扎实做好非遗的系统性保护与传承,才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其次,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非遗焕发出新的光彩。非遗保护不能埋在土里,或供于高堂,而是要不断创新,找到属于当代的生活需求。非遗所传递的,不仅是技艺,更是幸福生活。要在不断创新中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多方位连接。近年来,建水紫陶与茶艺相结合,创新制作出许多茶具,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观赏性,受到越来越多人喜爱。这种**于生活又反哺生活的传统技艺,正是人们生活中彰显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

对非遗最好的保护和传承就是培养人才。一项技艺会的人多了,从事的人多了,就是最好的传承。前些年从事建水紫陶制作的艺人一度不足百人,而如今这项技艺的相关从业人员已有很多。农村青年学习传统手工技艺,不但掌握了一门可以就业创业的手艺,同时潜移默化地了解和吸收了优秀传统文化,素质教育明显提升。

非遗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乡村振兴的重点领域。非遗工坊多数位于当地的乡村,这些地方文化底蕴浓厚,传承氛围良好。通过保护和传承当地非遗文化,可以弘扬乡村的传统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展示乡村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个性,增强乡村的文化认同感与凝聚力。如今,一家家紫陶工作室遍布建水古城,形成了市场需求。同时,市场需求又吸引更多青年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

本文**:经济** 作者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静)

姜下村 以“鹅”兴产,以“鹅”兴村,乡村振兴特色路的奇迹

姜下村,一个不起眼的村庄,坐落在溧阳竹箦镇西北。然而,这个村庄以其特色的 鹅 经济,正悄然改写着乡村振兴的故事,让村民们向往已久的生活成为现实。姜下村的最鲜明标志莫过于村口那两只 曲项向天歌 的大白鹅,它们成了这个村庄的象征。村道上处处可见大鹅路牌,垃圾桶形状也似鹅蛋,路灯上挂满白鹅图标,仿佛走进了...

姜下村 以“鹅”兴产,以“鹅”兴村,乡村振兴的生动典范

在常州溧阳竹箦镇西北,有一个小村庄叫姜下村,这里以鹅为媒,创造了乡村振兴的独特模式,让村民们享受着令人向往的生活。姜下村以 鹅 为名,不仅在村口有两只 曲项向天歌 的大白鹅,连村道 垃圾桶 路灯上都布满了鹅的元素,仿佛走进了白鹅的世界。这个小村庄以鹅产业为支柱,瓦屋山下 神女湖畔的独特环境,使得这里...

振兴 梁平 村美民富产业旺 和美乡村绽新颜

郁郁葱葱的标准化柚林 高端大气的文化广场 宽阔整洁的村庄道路 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 溢满幸福的笑脸 近日,记者走进梁平区合兴街道龙滩村,一幅产业旺 生态美 乡风淳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近年来,龙滩村以干净 整洁 有序为抓手,狠抓人居环境治理,持续增 颜值 提 气质 升 品质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柚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