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 」倡議推動全球能源轉型,惠及全球數十億民眾

2023-10-16 23:15:06 字數 2846 閱讀 6886

導讀。

10年來,「一帶一路」倡議為全球綠色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未來將成為推動全球能源轉型的主要力量。將於10月17日至18日舉行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倡議論壇正是推進這一議程的重要機會。加快綠色轉型需要世界各國加強互信,共同努力,需要明確而具體的頂層設計,還需要加強專業機構和體制機制建設。「一帶一路」倡議將極大地推動全球氣候行動,造福全球數十億民眾,特別是幫助最貧窮和最脆弱的群體。

作 者丨詹姆斯·桑頓 (james thornton)

環境法組織clientearth總裁兼創始人。

一帶一路」國際綠色發展聯盟董事會成員。

龍迪 (dimitri de boer)

clientearth亞洲區主任、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

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特別顧問。

近年來,「一帶一路」倡議為全球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未來幾年,中國將成為推動全球能源轉型的主要力量。隨著氣候變化的影響真正開始衝擊地球上的每一塊大陸,世界各國應該共同努力,加快這一轉型。將於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的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是推進這一議程的重大機遇。

2021 年 9 月,**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上莊嚴承諾:「中國將大力支援發展中國家能源綠色低碳發展,不再新建境外煤電專案」。此前,環境法機構克萊恩斯歐洲環保協會(以下簡稱「歐洲環保協會」)與「一帶一路」國際綠色發展聯盟(brigc)以及其他合作夥伴曾一起提出了政策建議,並支援編制了名為《「一帶一路」專案綠色發展指南》的環境專案分類體系。

這些政策推動了一帶一路的綠色發展。根據復旦大學泛海國際金融學院綠色金融與發展中心提供的報告,倡議啟動10年來,以工程建設和投資的形式累計參與金額已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2023年上半年,中國與能源相關的合作是自倡議2023年啟動以來最「綠」的——近一半的能源合作專案涉及太陽能和風能。乙個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增長領域是中國在金屬和採礦領域的參與,這些領域與綠色轉型尤其相關(如鋰、鎳等)。

綠色化的趨勢還在繼續。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產業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2023年,中國制定了到2023年太陽能和風能裝機容量達到1200千兆瓦的目標。目前看,這一目標有望在2023年前即可實現。僅今年一年,中國預計將部署60千兆瓦的風能和100千兆瓦的太陽能,而且這些數字預計每年還將繼續快速增長。國際能源機構稱,中國占全球太陽能電池板總產量的80%以上,佔2023年全球風電裝機容量增量的一半。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成本繼續下降,在許多情況下已經低於化石燃料發電。能源轉型所需的其他技術,如電池和電動汽車,也出現了成本下降的趨勢。

中國在可再生能源技術方面取得的進展非常及時。全球平均氣溫已經比工業化前高出 1.2 攝氏度,今年 7 月,全球公升溫幅度一度突破了1.5 攝氏度的重要門檻。世界各地都感受到了這一影響,災難性的熱浪、森林大火、颶風、洪水和乾旱都遠遠超出了歷史水平。上月在紐約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人類已經開啟了通往地獄之門。」據**,未來幾十年氣候變暖的程度還將加劇。因此,立即停止燃燒化石燃料來減緩氣候變化,仍是目前看來應對氣候危機最重要、最安全、成本最低的辦法。

然而,將中國的技術和製造能力轉化為促進更快的全球能源轉型,仍然面臨嚴峻挑戰。一方面,新冠疫情之後,許多發展中國家債台高築,面臨著很大的經濟壓力。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電力的不穩定性使其很難併入電網,這就需要高效的儲能解決方案以及更先進的電網規劃和管理。此外,出於某些可能已經過時的原因,可再生能源專案通常被認為比傳統化石能源風險更大,因此往往面臨更高的融資成本。匯率風險則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情況,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尤其如此。最重要的是,化石燃料企業往往樹大根深,難以撼動,而且手握長期售電合同。

因此,加快轉型程序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中國和「一帶一路」倡議相關國家以及其他發達國家都可以在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首先,需要雄心勃勃頂層設計發出明確訊號。中國已經明確提出了支援發展中國家能源轉型的願景,可以通過給相關目標設定時限,如到 2030 年的海外投資總量或海外太陽能和風能裝機總量應該達到什麼水平等,進一步明確目標。所有國家都應為本國的能源轉型制定明確的政策和時限目標。重要的是,中國和「一帶一路」國家可以開展雙邊對話,制定共同的合作願景,最好也能設定時限目標。有了這樣乙個清晰的共同願景,公司和機構也能看到機遇並提出建議。歐洲環保協會與「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就以此為主題,聯合支援了中國與印尼的對話,目前取得了可喜的進展。

此外,還需要加強專業機構的能力建設和體制機制支援。中國可為綠色「一帶一路」夥伴關係和專案開發建立專門的**,這需要提供技術支援,加快專案開發,確保專案符合低碳電網的全面、技術可靠的設計,以此大幅降低風險。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先進的可再生能源工程和規劃研機構。在與「一帶一路」倡議相關國家合作製定相互認可的中長期規劃方面,這些機構可以發揮關鍵作用。中國的金融機構和出口信貸機構可以開發支援可再生能源投資的特殊工具,並通過降低可再生能源專案的風險(可能還包括匯率風險),激勵更多的私營部門投資。中國公司還可以與當地公司合作,加強聯合制造的能力。

最後,中國**和企業可以採取一些措施來進一步建立信任,降低政治阻力的風險。能源部門在所有國家都被視為高度戰略性部門,因此,信任對於深入合作至關重要。要全面落實環境和社會保障措施,包括《關於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的指導意見》、《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中明確的保障措施。這包括從專案規劃階段開始就鼓勵利益相關方的積極參與,並保證專案全周期環境資訊的披露。與其他發展夥伴的積極協調和對話也至關重要,例如,制定聯合計畫和專案,減少地緣政治競爭的風險,維持可持續的債務水平,確保「一帶一路」倡議參與國順利地逐步減少燃煤發電。發達國家如果是真的在認真應對氣候變化,那麼就不應再將「一帶一路」倡議視為威脅,而應在全球能源轉型問題上,尋求與中國的積極合作。

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可以為加快全球能源轉型做出巨大的貢獻。這將極大地推動全球氣候行動,造福全球數十億民眾,特別是最貧窮和最脆弱的群體,為我們和子孫後代守護好乙個宜居的地球家園。

本文英文版標題為"boosting the global energy transition"

責編 |*辛欣。

編輯 |張釗。

實習生旦增卓瑪亦有貢獻。

*:中國**中國觀察智庫。

「一帶一路」倡議促進文明互鑒 體現文化自信

本文 中國網 中國網訊 記者 張平平 我認為 一帶一路 倡議在推動中國文化走向世界 推進不同文明互鑒融合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是前所未有的。太和智庫首席文化學者 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前駐會副主任顧伯平在接受中國網記者專訪時表示,一帶一路 倡議既促進了中國與世界各國在經貿發展 基礎設施共建上的合作,更...

「一帶一路」鋪就幸福路

十年前,中國提出共建 一帶一路 倡議,為世界描繪了互聯互通 合作共贏的巨集偉藍圖。十年來,共建 一帶一路 推動各國共享機遇 共謀發展 共同繁榮,鋪就出一條幸福之路。第三屆 一帶一路 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於10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舉行。從新的歷史起點再出發,只要各方攜手同心 行而不輟,就能不斷戰勝各種風...

何志平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週年,既是中國夢,更是世界夢

今年,是中國 一帶一路 倡議提出十週年。2013年,國家領導人先後提出了共建 絲綢之路經濟帶 和 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重大倡議。這是一種世界各國人民之間連通性的新模式,亦因此開啟了中國與世界共同發展的新的一頁。然而,連通 不僅僅是通過道路橋梁 高速鐵路 石油和天然氣管道 電網 光纖網等基礎設施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