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革命烈士登記表被拒,工作人員這破爛玩意不要!

2023-10-10 00:55:44 字數 2656 閱讀 8868

導語:

中國有著眾多無名英雄,他們的犧牲與奉獻為國家的繁榮和和平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然而,最近發生的一起事件卻引發了廣泛的討論,涉及到了烈士的尊重和曆史價值的認知。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入**這一事件,以及對烈士精神傳承的思考。

在我們國家的歷史中,無數勇敢的人為了民族的命運和革命事業英勇犧牲。正如魯迅先生所言,這些人是民族的脊梁,值得我們永遠懷念和敬仰。

然而,最近發生的一件事情卻引發了人們對於對待烈士的尊重的疑慮。

事情起因於遼寧的王先生看到一則公告,遼寧革命軍事館正在徵集烈士遺物和曆史實物。他決定捐贈一張珍貴的烈士革命登記表給這家軍事館。他與工作人員新增了好友,一開始,工作人員的態度很友好,表示願意了解情況。然而,當他得知捐贈物僅是一張革命烈士登記表時,態度突然改變了。

王先生感到很睏惑,因為他之前已經自費收藏了許多烈士革命登記表,並成功捐贈給了其他博物館。這些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都非常感激,認為這些資料非常寶貴。所以,王先生對遼寧革命軍事館工作人員的拒絕感到不解。他詢問他所說的「沒價值」是什麼意思,他的回覆是「沒有歷史事件記錄」和「這種事情太常見,不是名人的資料」。

這樣的回答讓王先生非常生氣,他質問他是否忘記了解放戰爭是由烈士們打下來的,而文物捐贈不就是捐贈收藏品嗎?

為什麼還需要有故事?工作人員對這些質問反應激烈,表示「那破玩意兒是啥玩意兒,給了就都能要嗎?」、有特別的要求,好了!」接著就將王先生從好友列表中刪除了,王先生再次發訊息時只得到乙個感嘆號回覆。

這一事件引發了廣泛的網友熱議,許多人要求遼寧革命軍事館給出合理的解釋。王先生為了維護自己的權益,將相關的聊天記錄和捐贈資料公之於眾。

許多熱心愛國的網友紛紛表達支援,要求遼寧革命軍事館給個說法。然而,工作人員卻試圖倒打一耙,稱王先生只是為了出名,那個烈士登記表也僅僅是乙個影印件,企圖混淆視聽。

網友們並不買賬,他們指出王先生已經提供了證據證明捐贈物品的真實性,而且他是出自真誠捐贈,沒有任何索取回報的動機。即使烈士登記表是影印件,對待烈士遺物的態度也應該是尊重和感恩。

遼寧革命軍事館的回應也受到了廣泛關注,他們表示考慮不周,沒有照顧到特殊性,並承諾會請專家鑑定捐贈的文物。

然而,王先生並沒有輕易妥協,他認為工作人員並沒有真正道歉和檢討,反而試圖淡化問題,甚至威脅要報警對該人員進行處理。這一事件引發了對於對待烈士的尊重和曆史價值認知的深刻反思。

工作人員的回應中,他強調了文物需要有故事背後的故事,同時表示已向王先生道歉。

然而,這種回應是否真正反映了他對烈士的尊重和理解,還有待觀察。如果工作人員只看到文物的物質價值,而忽略了背後的精神價值,那麼這種道歉可能只是虛有其表。

在這一事件中,我們看到了對待歷史和烈士精神的不同認知。一方面,有人認為文物需要有名氣和故事才有價值,而另一方面,有人堅信即使是普通的烈士也應該受到尊重和感恩。這種認知差異反映了社會中世俗和功利浮躁的一面,以及對於赤忱之心的忽視。

最後,我們應該銘記歷史,懷有感恩之心,珍視那些無名英雄的精神傳。

承,他們的奉獻與犧牲構建了我們今天繁榮和和平的社會。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那顆赤忱之心,這顆心是無名英雄們的內心核心,激發著他們前赴後繼,為國家的命運付出一切的決心。

無論是王先生的堅持,還是網友們的支援,都傳遞了乙個重要的資訊:烈士的貢獻不應該被輕視,不論他們的名字是否被廣為傳頌,他們的付出都是無私的,都是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這種赤忱之心,正是推動國家前進、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對於遼寧革命軍事館的工作人員,雖然他因為**的壓力而不得不道歉,但是否真正理解和尊重烈士的精神,還有待時間的驗證。如果他們只看到物質的價值,而忽略了烈士背後的精神價值,那麼這次道歉可能只是表面文章。對於那些無名英雄,他們的犧牲不是理所應當的,我們應該銘記他們的貢獻,並將他們的事蹟傳揚下去,以鼓勵更多的人踐行赤忱之心,為社會的和平與繁榮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這個世俗和功利浮躁的社會中,我們需要時刻提醒自己,無名英雄的精神傳承是我們文化的寶貴財富。他們的犧牲和奉獻,不是為了個人的榮譽和名利,而是出於對國家、人民和社會的無私熱愛。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無名英雄,我們才能享受到和平與繁榮。我們應該懷著感恩之心,將他們的故事傳揚出去,以激勵更多人投身社會公益事業,為國家的繁榮和和平貢獻自己的力量。

為抗日犧牲的革命烈士,你認識幾位!

革命先烈是乙個民族,乙個國家永遠的精神金字塔。如果沒有革命先烈們的犧牲,我們就不會有現在的幸福生活。我們要牢記歷史,銘記為我們獻出鮮血和生命的前輩們!高志崇 188.25 1997.12.12 廣西岑溪縣歸義鎮表親出身,國民革命軍第九集團軍八十八師264旅長,1937年12月參加南京保衛戰,率第26...

彭雲 革命烈士江姐之子,長大後定居美國,為何不回國呢?

彭雲 革命烈士江姐之子,長大後定居美國,為何不回國呢?在那個激盪的時代,一位名叫江竹筠的女子,以堅韌和信仰,點燃了一支永不熄滅的火炬。她的名字,在中國人民的心中,已經不僅僅是乙個人,更是乙個象徵,乙個代表著堅持和勇氣的象徵。江姐,這是人們熟悉的名字,然而她的人生卻充滿了艱辛和抉擇。她與彭詠梧結為伴侶...

青年學子三下鄉 革命精神永流淌,瞻仰烈士紀念碑

生逢盛世,當不負盛世。為更好地學習革命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 走好新時代新青年的長征路,7月10日,湛江科技學院會計學院 晨曦 暑期 三下鄉 社會實踐服務隊秉持著學習和發揚紅色精神的態度,宣揚革命前輩忠於黨 忠於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踏尋江門市鶴山新星村鄧少珍烈士遺址。清晨的陽光喚醒了實踐隊伍成員的鬥志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