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支撑了中国经济前三季度5 2 的增长?

2023-10-22 15:25:10 字數 4669 閱讀 6560

本文首发于“单仁行”公号,订阅“单仁行”公号。

从企业家的角度**商业本质。

在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国前三季度gdp的核算结果,我知道有很多经营者都非常关心这个数据。

经过初步核算,2023年中国前三季度gdp增长5.2%。

这让很多人看到了经济复苏的拐点。

毕竟在结果发布之前,国外的机构一直唱衰中国经济,包括高盛、摩根的经济分析师认为“房地产的萎缩、土地经济的不可持续、以及城投债务”会严重拖累中国经济。

国内机构的**,最看好的也都在5%以内。

但这个增长5.2%的结果,还是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让我们把5.2%的增长拆分一下,经济增长的底色是什么?是谁在支撑中国经济的增长?

我们一直讲,中国经济有三驾马车,“投资、外贸、消费”。

在前三个季度,投资和外贸承受了不小的压力。

像在投资方面,1-9月份,民间投资下降了0.6%,投资之所以还能维持增长,基本上都是靠国企在带头。

在重头戏的“房地产”上,今年1—9月份共投资87269亿,同比下降9.1%。

尽管政策上给房地产各种松绑,放宽,但地产行业还是进入到了一个“房子不好卖、开发商资金断裂、地方土地流拍、投资减少、项目烂尾”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边房地产不好过,那边的制造业企业同样也提心吊胆。

今年前三个季度,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有5个月都处于不景气的区间。

如果把时间拉长,制造业当中的中小企业,更是超过9个月时间都低于50%的临界线,也就是规模以下的企业信心非常不足,不愿意投资,而且在主动收缩。

同时,在外贸方面,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今年1-9月,中国进出口总值是30.8万亿人民币,同比下降了0.2%。

其**口17.6万亿,同比增长0.6%;进口13.2万亿,同比下降1.2%。

如果不考虑疫情三年的突发情况,今年外贸整体上出现了罕见的负增长情况,马跑累了,也想歇歇了。

所以,讲到这,我想你们也都猜到,那架卖力奔跑的头号马车是谁了。

那就是“消费”。

自从“消费”在各种高级别会议中,被明确提高站位后,扩大内需成为了**和各类平台企业的首要目标。

像村ba、村超、淄博烧烤、**节、演唱会这种过去不会被多加关注的话题,在今年格外的出圈,获得了极大的流量加持和关注。

巨大的流量不光是刺激着人们的神经,也刺激了人们的钱包。

地方**和企业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结合短**直播的快速传播,打造了一个个城市消费场景和打卡胜地。

再加上疫情结束后的修复期,人们的消费欲望开始井喷。

今年1—9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342107亿,同比增长6.8%。

特别是餐饮收入增长了18.7%,看起来大家没干别的,一个劲的报复性吃饭去了。

如果把住宿、餐饮连在一起,它们在前三季度增长14.4%。

也就是说当“衣食住行”中的“住”被拿掉后,不管是旅游出行、网购、还是餐饮,都取得了高增长。

简单结合这些数据来看,投资上,国家队带头投资,维持大局;外贸上外需减弱,堪堪维持。

唯有消费,成为了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底色。

理论上,只要第四季度冲刺季的增长速度不低于4.4%,就能完成中国经济全年增长5%的目标。

当然,gdp只是一个宏观上的结果,在阳光明媚之下,依然还有着暗流涌动。

在前三个季度,房地产衰退、外需减弱,对经济活动的辐射,特别是对民营企业经营者的信心影响非常大。

这种信心不光隐藏在采购、投资这些数据中,也直观体现在**上。

在中国gdp超预期增长5.2%的时候,**直线跌破3000点。

我们大a的老传统,坏事跌,好事也不涨,确实不怎么争气,但在刚结束的中报季里,我们做了一些数据汇总和分析。

在上半年财报统计中,5267家a股上市公司合计总营收35.44万亿,同比增长1.48%,但净利润2.95万亿,却是下降3.29%。

怎么说?也就是说,上市公司们整体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只有51.76%的企业,实现了净利润的正增长,另一半的a股上市公司,不是营收和净利润被双杀,就是只涨营收,不涨利润。

上市公司都这么难看,更何况中小企业呢?

所以,重新回味这句话:中国经济依然在艰难地跨越“新旧动能”的转换当中。

新”是什么?

我们能看到在前三季度的亮眼增长,像太阳能电池、充电桩、新能源汽车分别增长了。7%。

半导体行业虽然在下行周期中,但隐约看到了触底的希望,并且出现了明显的“国产替代”趋势。

这些高新技术产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在“补齐短板、拉长长板”的政策指引下,不仅优先拿得了投资,企业自身也保持着高增长态势,成为了拉动经济的重要抓手。

但是,“旧”也不容忽视。

更多的传统产业出现了产能严重过剩,企业对于存量市场的争夺变得更加激烈,市场上到处都有博弈的红海,到处都是**战的厮杀。

对企业来说,中国的市场的确广,韧性也足够强,但企业增长的根本,还是建立在坚实的客户基础之上。

在疫情过后,单仁行也做过关于市场的分析,消费降级和消费升级并存,理性消费的呼吁和一场直播破亿的狂野消费同时出现。

这背后其实都是消费需求越来越差异化的表现。

我们要能理解为什么今天的消费者,会为了10块钱的东西斤斤计较,也会为了心头好一掷千金。

核心就在于,10块钱的东西,你有他也有,用起来也差不多,大家谁便宜我就买谁。

一掷千金的东西,只有它第一个出现在我面前,又跟别人不一样,在某个特定场景满足了我的需求,我在物理和精神上都得到了满足,我自然渴望得到它,哪怕有溢价。

所以,如果企业不能真切洞悉消费者的需求,占领不了顾客的心智,自然就很难获得增长。

我们从渠道、场景和人群这三个维度来看,只要目标对象的兴趣发生变化,选择空间越来越多。

那么,企业传统的产品结构,单一的品牌宣传就很难满足增长的要求。

你很难给出一个让顾客必须选你的理由,甚至你都到不了顾客的面前。

今天,任何一个企业经营者都要重新思考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我的客户应该是谁,他们在哪,他们有什么特征?

目标客户和客户画像,会在一定时间内相对稳定。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我可以给他们提供什么?

了解目标对象想要什么,企业就要对场景和产品进行分类,通过创造新的产品或服务,或者重新定义现有产品的用途。

然后,扩大品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用多渠道多账号,甚至多品牌覆盖全域营销网络,搭建营销矩阵,到达顾客的身边,激发他们的潜在需求,达到新的增长。

第三个问题就是,围绕我的目标对象和定位,我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组织和模式,具备什么能力的人才和团队?

我曾经讲过,每个企业的增长都存在两大机会,市场变化和营销变化所带来的新机遇。

市场变化,属于外在变量,**于宏观经济和产业更替,还有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变化,就像新能源产业和今天的短**直播。

而营销变化,属于内在变量,来自于企业的增长逻辑和运营模式。

今天,经济复苏的希望看到了,但真正的复苏是一个艰难、长周期的过程,有人能复苏,但也有人再也复苏不了。

我们的企业仍然需要不断去满足新发现的需求和细分市场,确定自己的客户,找到产品升级的方向,不断做精、做专,做新。

这会是未来企业增长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和规律。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均**于网络。

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 2 经济恢复向好态势更趋明显

中国经济持续复苏,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为完成全年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尽管面临来自国外的风险挑战和国内多重因素交织叠加带来的下行压力,但中国经济总体上持续恢复向好。首先,从总体上看,中国经济的恢复趋势明显。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

前三季中国经济增长5 2 为实现全年目标增信心

新华社北京月日电 题 前三季中国经济增长. 为实现全年目标增信心。新华社记者周文其 郭鑫 贺小童。国家统计局日公布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运行成绩单。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亿元,按不变 计算,同比增长.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从三季度的情况来看,经济恢复向好总...

中国经济稳步前行 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5

中国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 gdp 已初步核算达到,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这一数据不仅令人鼓舞,更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坚韧与活力。持续增长,多产业齐发展。从产业结构看,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同比增长. 第二产业增加值为亿元,增长. 第三产业增加值高达亿元,增长. 分季度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