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一段記憶

2023-10-19 17:16:29 字數 2258 閱讀 9793

每座城市都有值得大家懷舊的地方,提起鄭州讓人記憶尤深和深切懷念的,國棉廠一定榜上有名,鄭州曾經有6家國棉廠,雖然後來倒閉了,但鄭州市人民**在工廠大門牌樓旁,均立了一塊「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漢白玉碑。

50年代,國家在經濟緊張的時候,拿出一大筆資金,在鄭州投資建設6家大型棉紡織廠,為了6家紡織企業盡快投產,從全國排程10多萬紡織技術骨幹,支援鄭州紡織工業,鄭州成為全國六大紡織基地之一,可見國家對河南紡織工業的厚愛。

鄭州建設路上共有5家國棉廠,如果從東往西排分別為,國棉五廠、國棉四廠、國棉三廠、國棉一廠、國棉六廠,有人說建設路上為啥沒有國棉二廠,國棉二廠的廠址在**?通過搜尋得知,國棉二廠並不在建設路上,而是在布廠街上,二廠早已變成了居民樓。

提起鄭州國棉廠,人人翹起大拇指,國棉廠的男青年選女朋友,不是在找物件,而是在選美;國棉廠女孩個個傲得像皇家公主,不是「狀元」挨著都難。鄭州男青年人人都想找個國棉女孩做媳婦,能夠進入國棉廠或者和國棉廠扯上關系都這麼光榮,國棉廠在當時的社會地位可見一斑。

2023年後,幾家國棉廠開始逐步走向衰落,隨著房地產的興起,幾家國棉廠的地皮成了房地產開發商眼中的「**房地產開發商為了爭搶得到國棉廠這塊風水寶地,**為了甩掉國棉廠這個包袱,在歷史原因的情況下,國棉廠這塊**般的風水寶地,成了房地產開發商的財富。

一座工廠和乙個家庭一樣,讓他永遠保持興旺很難,需要幾代人的堅持和努力,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眾多社會因素,鄭州國棉廠還是逐漸衰敗下來,曾經轟轟烈烈的鄭州國棉廠,給人留下無盡的記憶和不捨的情懷。進入老廠區,依然能看能一些值得揣摩的東西,老廠區狹窄的街道上擺滿地攤,老住宅樓自加紅磚二層門樓,變成了一家家小吃店,偶爾還見到建於五六十年代的灰磚牆紅瓦房頂三層小樓,這些三層灰磚牆紅瓦房頂蘇式小洋樓,這些蘇式小洋樓在。

六、七、八十年代,絕對是鄭州最美建築。

國棉廠在改革浪潮中和曆史原因被「吞噬」掉,在留下的5座牌樓上,我們仍然可以見到留下的印記,如:自力更生、勤儉建國、力爭上游、開拓求實、嚴細高效、堅持改革、搞活經濟、實現四化、鼓足幹勁、奮發圖強,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國棉六廠牌樓,看著比其它四家廠牌樓簡易很多,但從牌樓後穿廠而過的六廠前街的紅牆上,鄭州西城紡織行業演進影像誌序言裡,這樣寫道:

六廠前街,南起建設路,北至棉紡路。幾十年來,這條路匯集了過去棉紡時代的多層縮影,亦刻下了棉紡企業的興衰烙印。這兩條路,穿針引線,組織了建設路與棉紡路時代的圖景。在鄭州很少有路像棉紡路、建設路這樣,承載了幾代人的光榮與夢想,也很少有像這兩條路一樣,記錄了幾代人的回憶與哀傷。六廠前街上,曾有過「妮兒、妮兒,快長大,長大以後去紗廠」的幸福憧憬,亦經歷過「要買布,棉紡路」的改革陣痛,以及正在經歷的新型城市化建設的現實格局。這條路見證了國棉廠的榮辱興衰,也見證了多少家庭的愛恨離別,更見證著整個城市的工業化歷程……

國棉廠到底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紡織工業貢獻有多大?據資料記載證實,以鄭州國棉三廠為例,鄭州國棉三廠始建於2023年的大型國有棉紡織企業,建廠以來,累計上交利稅17億元,相當於國家投資建廠的34倍,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紡織工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國棉三廠更是與北京二棉、石家莊二棉和西北四棉並稱中國紡織行業「四朵花」。

國棉廠的倒閉是社會發展和時代洪流的乙個縮影,雖然工廠沒了,一些老紡織人,為了懷念國棉廠,讓後人不要忘記國棉廠,紛紛在老廠區辦起了,三廠燴麵館、四廠拉麵館、五廠包子店等,風吃小吃店,讓國棉廠永遠留在大家記憶裡和印象中,對於鄭州國棉廠你怎麼看?

一段錯亂的記憶

前幾天在小區門口的便利店拿快遞,偶然注意到貨架上的檳榔,我下意識的反應 檳榔這種致癌的玩意不是已經被禁止售賣了麼 為啥現在還在賣 而且還挺貴,30 塊一包,估計裡面也沒多少塊。我至少有十年沒吃過檳榔,並且我很確信就這幾年在網上的確看過新聞報道說,研究發現檳榔確實會引發口腔癌之類的,已經被 下文禁止售...

樂山 一座體驗感不錯的城市

貴州人素來有端午 遊百病 的習俗,我這天是坐不住的。想想周邊的去處,盡是燒烤攤攤,順高鐵路線一看,不如去樂山吧!初感不錯。出高鐵站,除一兩個用濃重川音喊著 去樂 luo 山大佛 fu 攬客的司機,秩序很好,有統一上落車點,沒有許多四五線城市那種混亂,旁邊諮詢台阿姨講解很耐心,像是志願者。就是說,沒有...

你喜歡的人,在哪一座城市?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常常會遇到許多美好的人,他們或許成為我們的朋友,或許成為我們的知己,而最讓我們心動的人,則是那個讓我們心生愛意的人。那麼,你喜歡的人,他 她在哪一座城市呢?記得那年我們在xx城市相遇,那時的我們都在為夢想而奮鬥。我們在圖書館相遇,一起學習,一起成長。那時候的我們,還不知道未來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