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洗儿诗 父爱如细水长流

2023-10-31 08:29:24 字數 2712 閱讀 2439

引言:

自古以来,父爱被形容如山,沉重却不言语。然而,在北宋时期,文学巨匠苏轼用一首《洗儿诗》将对儿子的爱写入诗篇,与众不同。这首诗展现出苏轼对儿子的特殊爱,迥异于常人的期望。为何苏轼的爱如此独特?让我们一起深入**。

一、《洗儿诗》

洗儿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写给苏轼的小儿子苏遁,苏遁是苏轼和爱妾王朝云的孩子。当苏轼46岁高龄,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苦难后,他对儿子的爱凸显出不同寻常的情感。在苏遁三岁时,苏轼即兴写下这首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苏轼明言,人们常期望孩子聪明,能在社会取得成就,但他自己因聪明反被聪明误。他的智慧使他的人生坎坷曲折,对儿子苏遁,他只希望孩子不必承受同样的压力,能够平平安安、幸福度过一生。

这首诗展示了苏轼特殊的父爱,与追逐功名利禄的父亲截然不同。苏轼的父爱宛如细水长流,更像是母亲般的温柔,他不渴望权势,只期待儿子幸福快乐,度过平凡的生活。

二、苏轼与苏遁。

苏轼的人生充满坎坷,才华出众但鲜有赏识。尽管考取功名,他的仕途却曲折难行,导致一度陷入抑郁。在写《洗儿诗》时,苏轼已经看破世俗功名利禄,只盼儿子健康成长,平凡幸福。

然而,现实对苏轼来说却残酷无情,苏遁在不满一周岁时夭折,给苏轼以沉重的打击。这一不幸事件改变了苏轼对生命的看法,使他更加珍惜平凡的幸福,悟出生命短暂,一切犹如云烟的哲理。

三、苏轼对儿子们的父爱。

苏轼共有四个儿子,除夭折的苏遁外,其他儿子都健康长大。苏轼为儿子们扮演着父亲的角色,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父爱。

苏轼的长子苏迈继承了父亲的政治抱负,充满父风,取得政绩。他受到严格教育,为人和善,是苏轼引以为豪的一位儿子。苏迨则热爱文学,不追求名利,苏轼尊重了他的选择,培养他成为杰出的文学家。

最小的儿子苏过,深受父亲影响,继承了他的为官之道和文学理念。苏过在艰难流离中学到了父亲的智慧,他也成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结语:苏轼的《洗儿诗》是父爱的伟大篇章,凸显出他的父爱如细水长流,独特于常人。他不渴求子承父业,只期待儿子们平凡幸福,免受世俗压力。这篇文章呼应了这一父爱的特殊性,强调了人生幸福远胜于功名利禄。苏轼的父爱永远是一个温馨的典范,提醒我们珍惜生命中的平凡幸福。

苏轼的《洗儿诗》:父爱如细水长流。

这篇文章深刻而感人地**了苏轼的《洗儿诗》和苏轼作为父亲的独特爱的主题。文章通过深入分析苏轼的《洗儿诗》,勾画出了苏轼的独特父爱,同时反映了他的坎坷人生经历对这种爱的影响。

苏轼的《洗儿诗》是一首富有情感的作品,表达了他对儿子苏遁的深切关怀和希望。这首诗以其直白、质朴的语言,深深触动了人心。苏轼在诗中明言,他的人生充满了聪明,却因聪明而误入歧途。这种坦率的表达使他的爱与众不同。父亲通常期望孩子能成为社会精英,但苏轼只期待儿子幸福、平凡。这种父爱如细水长流,充满温情和期望,与常见的父爱观有着鲜明的对比。

文章还深入**了苏轼的人生经历对他父爱观的影响。苏轼的人生道路坎坷,他的才华并未得到应有的认可。尽管他考取了功名,但他的仕途充满坎坷,甚至导致了抑郁。这一经历让他看破了世俗功名利禄的虚伪,更加珍惜平凡幸福。这使他写下《洗儿诗》,表达出对儿子幸福的深切愿望。这一点在他儿子苏遁夭折后更加凸显,这一悲剧改变了他对生命的看法,让他更加坚信生命的脆弱和宝贵。

文章还讨论了苏轼对儿子们的不同父爱。他的四个儿子各自有不同的性格和追求,而苏轼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了他们的父爱。尽管他的长子苏迈追随他的政治道路,但苏轼也表现出对他的严格期望和赞美。而他的儿子苏迨和苏过则追求文学,苏轼尊重了他们的选择,培养了他们成为杰出的文学家。

这篇文章深刻地**了父爱的多样性,强调了苏轼的父爱如细水长流,温暖而独特。它提醒我们珍惜生命中的平凡幸福,而不是一味地追逐虚荣和名利。苏轼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父爱是无私的,只期望孩子们平凡幸福的生活,这是父母最真挚的期许。

总之,这篇文章通过深入分析苏轼的《洗儿诗》和苏轼作为父亲的故事,展现了父爱的伟大和多样性。它让我们反思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以及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东西。苏轼的父爱如细水长流,永远是一个令人感动和启发的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资料均**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侵权,谣言或其它问题请联系删除。最后,大家对于这个事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苏轼小迷弟,酷爱诗词,浪漫且不羁

苏轼在 大展身手实现自己伟大抱负的同时,收获了一大批的小迷弟。今天故事的主人公秦观就是这一大批小迷弟的一位。身为文官,秦观在文学方面的造诣更是深不可测,乃至于到今天还有他的诗词流传。但细心之人会有所发现,秦观诗词的基调并非一成不变,反而存在首首意境不一的局面。事实上,秦观一生都在写诗,诗词代表了他的...

乌台诗案 苏轼的转折与坚韧

公元年的四月,苏轼被任命为湖州知州,一开始他按例给皇帝神宗写了一封表。然而,由于他作为一位文人诗人,即使在官方文书中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感。他在表中提到了自己的 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 和 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这些话语被新党政治对手利用,认为他在愚昧 自恋,嘲笑 对皇帝不忠,谴责他 愚弄朝廷,妄自尊...

浅析苏轼的“有为而作”的讽喻诗学

苏轼高扬讽喻精神,以其秉承的 有为而作 诗学观念传达着对国家民族发展和平民百姓生活的热切关怀,展现出有理想 有抱负 有担当的士人文化品格,是了解苏轼文艺思想 儒家气节 情性襟怀的重要立足点。因此,有必要细致考察苏轼 有为而作 讽喻诗学观在其个人诗学理论建构和诗歌创作实践中的形成与转变,并将之置于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