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空天資訊產業破局商業化

2023-10-16 19:00:05 字數 3199 閱讀 4066

當前空天資訊產業發展需要更加關注應用的牽引,只有應用市場開啟,整個產業才能呈規模發展,成本隨之進一步降低,形成良性產業生態。

空天資訊產業是一條新賽道,要在商業化應用方面奮起直追,需要更多「產業思維」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李亞彪 吳慧珺。

造星」「發射」「組網」……近年來,我國空天資訊產業生態體系持續完善,在這些「關鍵詞」之後,隨著空天科技快速發展,「應用」成為事關產業行穩致遠的新關鍵詞。

採訪中,有業內人士談到,一條新賽道能否盈利,取決於產業化,而產業化取決於成本,成本又取決於使用者規模,使用者規模則取決於應用。因此,應用才是空天資訊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之源。

在航天精工股份***研發人員對航空航天類部件進行優化公升級(2023年5月11日攝) 孫凡越攝/本刊。

走向商業化是必然。

乙個健康的產業生態,離不開成本下降與使用者激增這兩者間的良性迴圈,地面行動通訊的發展歷程就是典型的例子。與地面行動通訊相比,空天資訊產業開啟應用市場的大門相對不易。

中國衛星應用大會主席吳勁風等業內人士認為,衛星製造、發射成本近幾年雖然不斷下降,但相較於傳統地面資訊服務硬體,其成本仍屬於很高的水平。比如衛星設計、製造尚未出現革命性、跨越式的進步,基本上是單個設計、單個製造。另一方面,衛星應用場景還未拓寬,比如遙感應用主要聚焦在一些突發自然災害救援等領域,使用者面仍停留在機構層面,尚未進入大眾,產業經濟性較差。

當前空天資訊產業發展需要更加關注應用的牽引,只有應用市場開啟,整個產業才能呈規模發展,成本隨之進一步降低,形成良性產業生態。應用做不起來,產業就無法形成閉環。」航天科工集團三院航天海鷹衛星運營事業部總經理袁鴻翼說。

業內人士認為,從產業本身而言,空天科技產品需要注入工業化基因,而非一件件獨立設計、精雕細刻的藝術品,否則產業化無從談起。空天資訊產業的規模化、工業化都落在應用端,只有應用端才能最終為發射、組網買單。過去空天資訊產業客戶多是機構,下一站到了抓大眾應用的時候了。

研究機構發現,國內外不少衛星運營主體仍處於虧損階段,這種逐級遞減的效應,直接影響空天資訊產業的市場競爭力乃至生存能力。從國內已規劃的星座建設需求看,投入較大,即便星座完成組網,維持運營也要不停發射補網衛星,每年硬投入也需上百億元,如果下游應用市場和盈利渠道沒開啟,這種狀況將難以持久。國際上也如此,著名的低軌衛星系統「一網」由英國、印度等多國**、衛星公司以及投資機構聯合主導建設。該系統計劃發射600多顆近地軌道衛星,在全球範圍內提供高速度、低延遲的網際網絡連線。由於前期投入巨大,預計到2023年前都無法實現盈虧平衡。

據一位曾和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及其股東有過深入接觸的投資界人士透露,以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為例,其盈利並不在火箭領域,而是在星鏈。有業內人士認為,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已跟一些無線電企業簽署協議,星鏈應用端的服務未來可能會剝離,走向商業化將是必然。

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遙感四十號衛星發射公升空(2023年9月10日攝) 馮陽攝/本刊。

成熟的商業模式尚待形成。

在空天資訊產業領域,除大眾應用較普遍的衛星導航外,衛星通訊、衛星遙感的市場潛力不容小視。多家機構今年發布的空天資訊產業發展報告顯示,當前我國空天資訊產業中,衛星導航佔比超八成,衛星通訊和衛星遙感佔比較小,開發遠遠不夠。

通訊領域方面,儘管地面移動運營商已完成了對人口密集地區的覆蓋,但全球仍有約一半人口未接入網際網絡。衛星通訊相較於傳統的運營商,對山區、沙漠、戈壁、海洋、天空的覆蓋有更多優勢,市場潛力巨大。

在遙感領域,投行、保險公司、測繪機構等單位需求很大。今年4月在合肥召開的空天資訊產業峰會上,一位測繪機構的負責人說,他們開展地面普查時,對衛星遙感影像資料需求很大。「現在跑野外測繪的工作人員,純靠人海戰術效率十分低下,衛星遙感技術能幫助我們提高生產力。」

面對龐大的市場需求,受多重因素影響,國內的空天資訊產業成熟的商業模式卻尚待形成。

一是資源共享機制缺失。一位長期從事地理資訊系統研究的機構負責人說,當前衛星資料壁壘問題仍不同程度存在,整合共享、合作開發利用亟待提上日程。商業衛星在實際應用中相對割裂,衛星系統間「煙囪林立」,橫向資源互聯共享機制尚未打通。

二是資料處理手段落後。以衛星遙感為例,原始遙感資料好比礦石,需要經過提煉、轉化,才可以變成能使用的資料產品。目前行業內資料開發能力不強、解析挖掘不夠、自動化生產水平不高,資料產品應用模式單一,衛星綜合運管和分發機制也尚未形成,資源利用率低下。

三是有償使用付費習慣尚未養成。當前衛星遙感資料市場化,面臨的乙個重要問題就是,行業內對於花錢購買資料服務還沒有形成習慣。如何引導大家付費購買、消費衛星資料,是打破這種尷尬,進而打通整個空天資訊產業鏈的關鍵一步。

四是資本關注度不夠。業內研究發現,我國上游衛星製造和發射關係清晰,盈利邏輯和模式也較清晰,當前國內資本投資主要集中在這兩個領域。而衛星運營、資料應用仍處於探索起步階段,盈利模式和場景還不清晰,有時難以獲得資本的青睞。

從「科研思維」轉向「產業思維」

我國航空航天領域過去多是「科研思維」主導,優點是穩定度和成功率高,極大推動了航空航天事業發展,但成本控制意識不強,商業化不夠。「產業思維」導向則主要是控制成本,在提高良品率的同時,也考慮投入產出效益。因此,「科研思維」與「產業思維」的關鍵區別是成本意識。

空天資訊產業是一條新賽道,要在商業化應用方面奮起直追,需要更多「產業思維」。

首先,激發更多應用。比如衛星遙感應用已覆蓋經濟生活各方面,但很多需求並沒有被激發出來。業內人士認為,有必要通過廣泛宣傳,把遙感等空天科技應用推向各行各業,甚至打造「空天資訊產業+」系列應用模式,收集市場反饋,強化供需對接。一位省級測繪部門的負責人表示,他們正考慮聯合本地相關廳局,適時組織衛星遙感應用交流會,宣傳推介衛星遙感應用場景和示範案例。

其次,空天資訊產業尤其需要打造產業「鏈長」「鏈主」。通過他們聚合上中下游,向上拉動製造領域,向下拓展應用領域,從而構建閉環的產業鏈。

此外,資料處理能力的提公升和應用場景的建設也迫在眉睫。業內人士認為,可以通過建立全國性資料交易中心,打通資料壁壘,統一衛星資料傳輸交換標準,實現行業內共享;通過共享地面接收站等方法,制定統一的資料接收標準;通過建立空天資料智慧型資訊處理中心,把不同**的資料管理起來,集中做智慧型解析、轉化等處理,在此基礎上構建不同應用場景;通過加強地面終端建設,挖掘更多服務c端的消費場景……

無論如何,面對空天資訊產業賽道的「下一站」,人們不得不開始考慮:龐大的投入之下,怎樣盈利?不管回應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多少,但構建商業模式,健全產業生態,從「應用端」破局,都是乙個繞不開的話題。■

商業元素過多?電影《前任4》的商業化爭議

電影 前任4 作為中國愛情喜劇系列的第四部,延續了前作的風格,繼續講述了一段充滿曲折 戲劇性的感情故事。儘管這一系列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粉絲群體,但這一次的續集是否能夠延續前作的魅力,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首先,電影延續了前三部的幽默風格和搞笑元素,為觀眾帶來了一場歡樂的視聽盛宴。情節仍然圍繞著愛情和婚姻展...

無人駕駛商業化還有多遠?

手機約來的車裡沒有司機,行駛中車輛自己能認路 避障 辨燈,最終將乘客送達目的地 真正的無人駕駛 計程車 經歷了測試 示範應用的多環節考驗後,終於將在北京駛入商業化試點階段,為乘客提供付費服務。與幾年前產業興起之際創業潮湧 資本熱捧不同,格外燒錢的自動駕駛公司此時正經歷著新一輪的洗牌。除了通過測試驗證...

大模型商業化落地成焦點,辦公場景應用「嘗鮮」

連日來,關於大模型的訊息讓市場應接不暇。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已有93個大模型公開發布。百模大戰 之下,業內人士認為,相比行業大模型有著明確的目標使用者,通用大模型的商業化落地更為關鍵。記者注意到,辦公場景的消費級應用正成為大模型的 嘗鮮 者,已供普通使用者直接使用。在7月19日開幕的北京國際視聽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