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只是“纸上谈兵”的无能统帅?白起 此子不死,必成秦国大患

2023-10-26 01:48:36 字數 1809 閱讀 9679

长平之战中,赵括接替了赵国名将廉颇,成为赵军的统帅。然而,他却未能成功应对秦国的进攻,导致了四十五万赵军的惨败。这一失败让他深陷了纸上谈兵的庸才的评价中。

然而,我们不能一味地将赵括定性为无能之辈。尽管在长平之战中他表现不佳,但我们需要更全面地审视他的军事才能和个人才华。

首先,赵括之所以能够成为赵军的统帅,并非是完全无能之辈的表现。秦国采用了反间计,散布谣言说廉颇年纪大了,军事才能不如以往,将军之位应该由赵括来担任。赵国君主听信了这一谣言,决定让赵括代替廉颇。此举可谓是政治的策略,而非完全基于赵括的实际能力评估。

此外,赵括之前一直是作为军师辅佐赵奢,没有亲自指挥过大规模的战斗。因此,他对于实战的经验和实际指挥能力缺乏。

长平之战中,赵括选择了一种错误的战略,主动出击却陷入了秦军的埋伏。这表明他对敌我形势的判断不准确,缺乏基本的军事常识。这样的失误导致了赵国军队的大规模损失,从表面看,似乎证明了他的庸才之名。

然而,有一些学者认为,长平之战的失败并非完全是赵括的个人失误所致。事实上,多方面的因素导致了赵国的战败。如果换其他人来指挥,结局也未必会截然不同。

赵括并非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才。尽管他在长平之战中失败了,但他在赵国的统治期间依然展现出了他的统帅才能。他在临危受命之后,成功抵抗了秦军46天,并消灭了十五万秦军精锐部队。如此坚决的抵抗和战斗精神,让秦国的名将白起对他的评价非常高。

白起曾说:“人言赵括纸上谈兵,不堪大用,近日看来,绝非如此,此子不死,日后必成秦国大患”。这句评价充分说明白起对于赵括的认可和重视。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赵括定性为只会纸上谈兵的庸才。他虽然在长平之战中失败了,但我们需要考虑更多因素和背景来评估他的能力。赵括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了政治诡计的影响,同时他也展示了一定的军事才能和勇气。因此,我们应该更全面地审视赵括的统帅才能,不仅仅以长平之战的失败来评价他。毕竟,军事领袖的能力不仅仅表现在一次战斗的胜败上,还需要考虑他们的指挥决策、战术布局、部队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赵括的父亲赵奢,只打赢秦国一次,为何就被称作名将?

马服君赵奢对秦国的这场胜利,在历史上堪称一战赫赫有名。这场战役被称为阏与之战,不仅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也让赵奢成为赵国的名将。阏与之战从战略层面来看,是秦国范雎制定的 远交近攻 战略的重要一环。秦国将韩国和魏国列为重点攻击对象,而赵国和韩 魏两国同为三晋诸侯国,关系紧密。因此,赵国成为秦国进攻...

赵括的父亲赵奢,只打赢秦国一次,为何就被称作名将?

赵奢,一个声名显赫的马服君,仅仅取胜于秦国一次,却把这次胜利显赫一生。这场备受称道的战役,被誉为阏与之战。从战略层面来看,这场胜利不仅击碎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还展示了赵奢的卓越谋略。战术层面上,赵奢面对的是逆风局势,初始形势对赵国不利,然而凭着精准的策略,他最终获得了胜利。相当于他是从死局中找到生...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赵国只是换了身衣服,为啥就强大了起来?

中国历史丰富多彩,见证了无数朝代的兴衰,众多英雄人物的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无疑是一个充满群雄争霸的时代。赵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诸侯国,其国君赵武灵王实施的 胡服骑射 政策对赵国的崛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赵国当时,外部威胁包括强大的秦国和齐国,内部则存在社会 和政治不稳定等问题。赵武灵王意识到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