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的魅力 科技与人文的有机融合

2023-10-29 18:25:13 字數 2629 閱讀 6744

《造访星辰》

江波等 著。

译林出版社。

2023年2月。

还魂》 任青 著。

2023年第4期《科幻世界》

白头雀》 杨健 著。

2023年第6期《科幻世界》

中国科幻口述史(第一卷)》

杨枫 著。成都时代出版社。

2023年12月。

牧羊人1号》

布兰登·莫里斯(德) 著。

纪永滨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3年9月。

阿瑟·克拉克科幻短篇全集》

阿瑟·克拉克(英) 著。

文汇出版社。

2023年3月。

归来之人》杨晚晴 著。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3年5月。

在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上,来自深圳的“90后”作家海漄以《时空画师》,获得2023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奖,刘慈欣为其颁奖。一时间,全国掀起一阵科幻文学热潮。

事实上,科幻文学在中国已经发展多年,读者众多,创作队伍也非常庞大。近年来,许多耕耘传统文学领域多年的作家,也开始涉足科幻文学题材。

在本次雨果奖入围名单中,共有5部中国科幻作品,除《时空画师》之外,江波的《命悬一线》、任青的《还魂》(英文版)、王侃瑜的《火星上的祝融》、鲁般的《白色悬崖》入围“最佳短篇**”奖。此外,《中国科幻口述史(第一卷)》入围“最佳相关作品”奖。值得一提的是,任青的《还魂》此前曾获第32届中国科幻银河奖“最佳短篇**”奖,被收录于《科幻世界》与意大利科幻编辑弗朗西斯科·沃尔索的“future fiction”(未来**)合作推出的《银河奖**1》(中英双语版)中。

发挥作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科学精神为内核,以人文情怀为皈依,为读者提供一种全新的文学样式,这是科幻文学的魅力所在。本期“小南读书”推荐6本近期出版的科幻文学书籍,我们相信,中国科幻文学值得更多期待。

从屈原《天问》到张衡《灵宪》,叩问星辰一直是中国人的浪漫传统;从神舟载人飞船到天宫空间站,造访星辰是中国人的当代征程。从精密运行的航天仪器到异想天开的“太空火锅”,江波、宝树等一众当代科幻作家,立足于中国航天开拓性的科技成果,畅想中国人以中国空间站为起点、进一步探索宇宙的宏伟蓝图,将最前沿的航空知识与最绚烂诗意的东方想象完美融合,并结集成此书。故事背后,有中国人对于星辰大海始终如一的向往,也有中国当代航天人的不懈追求。

任青的《还魂》其内核是一场关于“科技”与“生死”的思辨。科技的发展与战争关系密切,正如两次世界大战都催生了科学技术的飞速跃升。《还魂》里描述的,正是未来技术因“战争”而突然勃兴的状态。

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滥用抗疲劳药物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杨健的《白头雀》通过讲述一位心理学家在“时间加速者”的筛查工作中与对手斗智斗勇的过程,**了“时觉”加速可能对社会生活各方面带来的影响及相应伦理问题。

科幻文学在我国发展已过百年,其间历经坎坷,但在一代代科幻人的努力下,科幻文化已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开枝散叶,结出丰硕的成果。本书以**并茂的形式,邀请众多科幻名家接受访谈,从人生旅程到科幻之路,构画新中国以来科幻文学发展的历史全貌,跨领域、多视角地展现中国科幻半个多世纪以来走过的艰难而辉煌的历程,充分见证中国科幻人历久弥坚的执着与情怀,还为中国科幻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史料。

宇宙的尽头,是创造的起源,还是人类对自己隐瞒的答案?如果整个人生都是一个谎言,你还会选择相信什么?拯救世界还是拯救自我?2023年,四名宇航员乘坐“牧羊人1号”飞船在太空中旅行了20年,他们的目标是见证宇宙的诞生。然而在旅途中,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娜意外死亡,其余三名宇航员试**开同伴遇害的谜团,却发现自己陷入巨大秘密的漩涡⋯⋯意识到遭受欺骗的三人,决定复活同伴,他们带着“牧羊人1号”和强大而不老的合成身体,进入更深的太空⋯⋯

阿瑟·克拉克(arthur c. clarke,1917—2008),与阿西莫夫、海因莱因一起并称为“20世纪科幻三巨头”。他一生创作过包括《2001:太空漫游》等100多部作品,总销量1亿多册。他也被誉为伟大的太空预言家,人体冷冻、大脑记忆备份、全球通讯卫星、**预报⋯⋯他针对以上技术作出的种种**,都正在或已经成为现实。本书全3册,收录了《星》《神的九十亿个名字》等104篇经典短篇作品,从对科技极限的拷问、核能浩劫的警示到对太空远征的畅想,这些作品饱蘸着他对宇宙和人类的爱。

本书系青年科幻作家杨晚晴的首部个人作品集,选入了他11篇中短篇科幻**,其中既有人气名篇《麦浪》《爱在地裂天崩时》《归来之人》,也有新作《勿忘我》《驯养人类》,更有先锋冷峻的探索之作《蜂鸟停在忍冬花上》等。这些作品想象别出机杼,文风隽永,兼具科幻**的新奇壮丽和纯文学作品的浪漫雅致,集中体现了杨晚晴独树一帜的科幻**风格,既能奔赴外太空世界的终点,也能潜入人心尽处的深渊。

科技与艺术的融合 科技馆的各种吸引力展示完美科技

科技小导游。编辑 科技小导游。阅读此文五分钟,祝您阅读愉快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与艺术这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正日益融合,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可能性。在这个数字时代,科技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工具,而是成为了创造 表达和启发的媒介。与此同时,艺术也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介,它融入了科技的元素,创造出前所未见的体...

科幻的魅力 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的联合主席本 亚洛访谈

在成都的菁蓉湖畔,第届世界科幻大会拉开帷幕,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幻爱好者。本次大会的联合主席,美国科幻元老本 亚洛,坐下来与新华社记者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这场对话揭示了科幻迷之间的特别连接,以及科幻在当今世界所扮演的弥合分歧的重要作用。探寻科幻之魅力。本 亚洛,生于年,是美国纽约的一个备受尊敬的科...

韩松 科幻的魅力在于科学审美

封面新闻记者 赖芳杰 摄影报道。人物名片。韩松,著名科幻作家,与刘慈欣 王晋康 何夕并称为中国科幻界的 四大天王 他是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世界华人科幻协会主席,曾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 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等。代表作 地铁 医院 红色海洋 火星照耀美国 宇宙墓碑 再生砖 等,作品被翻译成英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