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从无数种未来中凝视此刻

2023-10-29 18:25:13 字數 1982 閱讀 1722

海漄获得雨果奖的作品《时空画师》,收录于《银河边缘009:时空画师》一书。

李咏瑾。10月18日,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首次来到中国。盛会落幕,光影犹亮,我们特邀作者写下了现场侧记。大会期间,广东“科幻文学双子星”——获得雨果奖的深圳科幻作家海漄和获得银河奖的广州科幻作家分形橙子备受关注。本期海风特别邀请两位获奖者撰文,请他们用文字娓娓道来,关于时间和写作的故事。

2023年10月18日,世界科幻大会终于跨越彼岸来到了中国。

当这一世界顶级科幻盛典站在了世界最为古老文明前并且由此仰望,会发觉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从未停止过对时间、空间以及更为广大的宇宙的幻想:远古文明中蚕丛及鱼凫化神为人、三星堆遗址扑朔迷离、金沙神鸟震撼中外、就连传说中作为神灵坐骑的大熊猫依然活跃在如今……源远流长的古文明一直传递着浓烈的科幻色彩。

假设我们从无数种未来中凝视此刻,会发觉此刻正是一段关于“科幻”这一母命题的非同凡响的历史。因为它再一次让我们确认,仰望星空的冲动原来一直深深地镌刻在人类潜意识的基因里。在本届世界科幻大会中,数位享誉世界的科幻界大咖穿越纸张与书页、穿越他们缔造的一个个科学与艺术的神迹站到了大家面前,以各自不同的方式**着科幻之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种种终极命题。

在许多人的认知中,似乎一个合格的科幻作家一定自带“先知”般的光环,当往届雨果奖获得者、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和罗伯特·索耶对谈时,更像是试图与一百年以后的人类展开的一场**。

科技不断冲击人类认知,在时代发展的某个节点上,我们是更需要科幻**还是会放弃科幻**?在这一点上,两位东西方科幻作家中的翘楚拥有共识:科幻文学最特殊的一点是,人类总是作为一个整体出现。在宏观和微观的辩证中,假如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人类就是生活在这粒尘埃上的一个整体。所以,科幻文学最能引起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国家的人们共鸣。它所描写的梦想,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它所描写的危机也是全人类要共同面对的危机。所以,科幻确实是连接起全世界不同文化的桥梁,亦是最能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艺术形式之一。

如果对一百年后的人类送上寄语,会对他们说些什么?“能够远远超越我们这一代科幻作家的想象”是刘慈欣最大的期待,特别是那个时代人类所关注的问题、所探索的疆域,都应远远超出我们这一代人,毕竟,“人类的想象力不能故步自封”。

而罗伯特·索耶则表示,希望百年后的人工智能即使发展出了自主意识,也能与人类分享善意和希望。即使未来人工智能也拥有了想象力,他依然相信人类的想象力会更加宝贵。

这场“与百年后的人类对谈”从嘉宾空间延展到科幻大会的各个角落,不具名的科幻迷们纷纷分享着他们与未来的“心里话”:人类什么时候能够成功实现星际移民?人工智能大行其道后留给人类的创造力空间还有多少?未来人能分清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吗……连著名科幻杂志《克拉克世界》总编辑尼尔·克拉克也充满兴趣地加入**之中:未来的科幻作品会变成什么样?我们当下的历史启发了他们什么?他们还在读我们的作品吗?历史对当代经典的定位是什么……未来与此刻互相凝视,正如著名科幻作家,赛博朋克之父威廉·吉布森说:“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尚未流行。”

在世界科幻协会品牌委员会委员、大会联合主席本·亚洛看来,科幻并不意味着可以代表未来,但科幻实实在在预见了很多未来。在本届科幻大会“未来之选”的四大榜单中,“年度科幻事件”是指发生于实际现代社会中,具有科幻色彩、超越现实、令人感到惊讶或神秘的真实事件。

譬如2023年8月,维珍银河首次将私人旅客送往距离地面超八万米的太空中,体验了数分钟的失重状态,此举意味着以后普通人也能完成“太空旅行”;2023年7月,“欧几里得”空间望远镜发射升空,它将通过捕捉100亿光年范围内的光线来绘制迄今最大、最精确的宇宙3d地图,这被视为整个天文学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此外,中国拉索观测站完整记录20亿年前“宇宙烟花个智能体在ai小镇“谈恋爱”等人类科技前沿盛况也一一入选……

当我漫步于世界科幻大会现场——成都科幻馆,整座“星云”建筑呈不规则多边形,宛若“太阳光芒”向四周辐射开来。抬眼望去,银灰色的巨大屋顶镶嵌着1382平方米的水滴状“科幻之眼”,寓意宇宙已走过的138.2亿年的漫长岁月。而在古老光辉的照耀下,当我们穿过“时空隧道”时,无数流光倾泻于全身,迎面只见《流浪地球2》里的巨型机器狗“笨笨”乖坐在一旁。大厅**,星云”主人机甲熊猫“科梦”已等候多时,只见它手握“创生之杖”,汇聚能量的同时像是在对全世界的科幻迷们说:“欢迎再来!”

策划:郭珊。

科技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我们要不断学习和适应

我和哥哥一直是亲如手足的兄妹,尽管年龄相差不远,但我们有许多共同的兴趣爱好,经常一起 各种话题。最近,我和哥哥的聊天变得更加充实,因为科技的快速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无尽的话题和新奇的体验。有一天,我和哥哥坐在客厅,他突然拿出了他的全新手机,一部最 的智能手机。他满怀兴奋地告诉我,这部手机拥有强大的摄像头...

新华网评 他们相信胜利,我们从未忘记

新华网记者 王志艳。天,是与敌激战 浑身是伤的王占山昏迷的时间。厘米,是战争在周述烈左胸留下的伤疤长度。多斤,是周有春当年奔赴朝鲜战场行军时的负重。米,是那启明击中敌机的最短距离。余人,是林炳远在上甘岭战役中歼灭的敌军数。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中国人民志愿军 一个抗美援朝老兵的经历是故事,多万老...

传递爱的路上,我们从未止步

只是一副躯体而已,该用到有用的地方。这是内蒙古赤峰市无偿捐献志愿者协会一位志愿者在填写器官捐献登记表后说的一句话。不是豪言壮语,却用最平实的话践行自己成为一位 生命接力 者。年月,按照内蒙古自治区相关要求,赤峰市医院在门诊一楼大厅成立了人体器官捐献服务站,由赤峰市红十字无偿捐献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