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非标业务服务发展,实体经济该走什么路?

2023-10-26 19:00:06 字數 3666 閱讀 2135

理财非标业务,是指理财产品投资于未在银行间市场或**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如信托收益权、资管收益权等。这类业务具有高收益、高风险、低流动性的特点,是金融机构为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而创设的一种金融创新产品。理财非标业务可以绕开传统信贷渠道的监管限制,为实体经济提供更灵活、更有效的融资支持,同时也为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带来更高的收益。

然而,理财非标业务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如信息不透明、资产质量难以评估、流动性不足、法律保护不完善等。这些问题和风险可能导致资金错配、信用风险传染、金融稳定性受损等后果。因此,如何规范和发展理财非标业务,使之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是当前金融改革和监管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理财非标业务的定义、发展现状、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和路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旨在为理财非标业务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理财非标业务的定义。

这些资产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非等分化:每笔资产的金额、期限、利率等条件不一致,无法形成统一的市场**。

非可交易:每笔资产都是根据特定的合同条款而定制的,无法在二级市场进行买卖或转让。

非信息披露:每笔资产的背后都涉及到具体的借款人或项目,其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难以公开或核实。

非集中登记:每笔资产都是由不同的金融机构或中介机构发行或管理,没有统一的登记托管机构或平台。

非公允定价:每笔资产都是由发行方或管理方根据自身成本和利润要求而确定的**,没有市场参考价或基准价。

二、理财非标业务的发展现状。

截至2023年9月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为24.6万亿元,其中投向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余额为2.8万亿元,占比为11.4%。与2023年9月末相比,理财产品余额增长了6.1%,非标资产余额增长了9.3%,占比提高了0.3个百分点。这说明理财非标业务在理财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提升,也反映了投资者对高收益产品的需求和偏好。

理财非标业务的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推动和影响。从供给方来看,金融机构通过发行或管理理财非标产品,可以提高资产端的收益率,增加中间业务收入,规避监管限制,扩大业务范围。

从需求方来看,实体经济主体通过接受或参与理财非标产品,可以获得更灵活、更有效的融资支持,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资金结构。从投资者来看,理财非标产品可以提供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率,满足投资者的收益预期和风险偏好。

然而,理财非标业务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从监管角度来看,理财非标业务涉及多个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形成了复杂的交叉持有和交叉担保关系,增加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和不透明性。

从市场角度来看,理财非标业务缺乏有效的市场约束和激励机制,导致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问题。从投资者角度来看,理财非标业务缺乏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投资者往往对产品的真实性、安全性、流动性等方面缺乏清晰的认识和判断。

三、理财非标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和路径。

理财非标业务作为一种金融创新产品,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理财非标业务可以为实体经济主体提供更多样化、更灵活化、更定制化的融资方式,满足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的企业或项目的融资需求。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创新型企业等,在传统信贷渠道难以获得足够支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理财非标产品获取更多的融资机会。

促进优化资源配置。理财非标业务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风险定价,将金融资源更有效地配置到具有较高效益和较高成长性的实体经济领域。特别是对于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绿色产业等,在传统信贷渠道难以充分评估其价值和风险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理财非标产品获取更多的投资支持。

带动金融机构创新能力。理财非标业务可以激发金融机构的创新动力和能力,促使金融机构加强对实体经济的研究和分析,提高。

提高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水平和质量。特别是对于一些金融机构的新业务、新模式、新技术等,在理财非标业务的推动下,可以更快地实现创新和应用。

增加投资者的收益和选择。理财非标业务可以为投资者提供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收益率,增加投资者的收入和财富。同时,理财非标业务也可以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样化、更个性化、更差异化的产品选择,满足投资者的不同需求和偏好。

理财非标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如何实现这一作用,却需要通过一定的路径和机制。根据***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发展理财非标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意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规范理财非标业务的发行和管理。规范理财非标业务的发行和管理,是保证理财非标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基础和前提。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理财非标产品的登记托管。所有发行或管理理财非标产品的金融机构或中介机构,都应该将其登记在统一的托管机构或平台,以便进行信息披露、风险监测、交易记录等。

加强理财非标产品的信息披露。所有发行或管理理财非标产品的金融机构或中介机构,都应该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向投资者和监管部门披露相关的信息,包括产品的性质、收益、风险、期限、费用等,以及投资标的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担保情况等。

加强理财非标产品的风险评估。所有发行或管理理财非标产品的金融机构或中介机构,都应该根据统一的方法和指标,对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风险评估,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加强理财非标产品的分类监管。根据理财非标产品的不同类型和特征,采取不同的监管措施和要求,如限制投资比例、提高资本金要求、加强备案审批等,以防止过度杠杆、过度集中、过度创新等现象。

优化理财非标业务的投向和结构。优化理财非标业务的投向和结构,是保证理财非标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关键和核心。

引导理财非标业务支持重点领域。根据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引导理财非标业务优先支持一些重点领域和项目,如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绿色产业、民生领域等,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进步。

引导理财非标业务支持中小微企业。根据中小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引导理财非标业务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和服务,如降低门槛、提高效率、增加灵活性等,以促进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引导理财非标业务支持地方经济。根据地方经济的差异和潜力,引导理财非标业务支持一些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产业和项目,如旅游业、农业、文化业等,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协调。

引导理财非标业务支持国际合作。根据国际形势和机遇,引导理财非标业务支持一些具有国际影响和合作的产业和项目,如“一带一路”倡议、自由**区建设、跨境电商等,以促进国际经济的交流和合作。

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如何提升?

商业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弱化的多表现 .急于转型,服务实体经济意识弱化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商业银行是最主要的力量。在存款保险制度不断改革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服务模式也在做出转变。与此同时,外部环境的变化也要求商业银行积极寻求更多的融资渠道,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为提升整体经济效益,商业银行还会以金融控...

实体经济服务年专刊 93 深入一线调研推动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 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 走实走深,助力企业发展与项目建设工作,月日,道里区委副书记 区 区长于军赴哈尔滨鹏程新材料科技股份 智能云 龙江 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等重点企业和项目现场,调研企业生产运行和项目建设情况。在哈尔滨鹏程新材料科技股份 于军实地踏查了企业厂区和办公楼,...

金融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专家支招

月日,以 金融助力经济复苏与全球合作 为主题的全球财富管理论坛 上海苏河湾大会举行。中国财富管理人论坛学术成员纪敏在会上表示,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正在加快,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从需求结构看,消费升级逐步展开,物质消费中改善性住房 汽车销售,服务消费中健康 文旅等占比持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