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嶺戰役中,戰爭激烈程度如何,志願軍傷亡多少人?

2023-10-19 02:15:19 字數 1518 閱讀 7623

上甘嶺戰役,堪稱國魂之戰,成為中華軍魂的典範。這一場慘烈的戰火在上甘嶺燃燒,昭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勇氣和決心。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難以想象志願軍如何在如此惡劣嚴峻的條件下,僅憑簡陋的裝備,將對手牢牢壓制。言語難以表達對他們的感慨和崇敬。

雙方的士兵同樣拼死拼活,上甘嶺戰場可謂血戰異常激烈。許多人誤以為我方**更為慘重,實則相反。中國的參戰部隊規模少於聯合**,人數也相對較少,約為1.15萬人,而聯合**則達1.5萬人。勇往直前,團結拼搏,這是一種可怕的力量。更為驚人的是,我軍以少勝多,以劣勝優,這才是上甘嶺的真正意義。

上甘嶺戰役不僅僅是宣示了中國的勇氣,更是向世界證明了中國的勝利能力。新中國成立后,人民軍隊在拋開裝備的束縛後,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部隊之一。雙方軍隊在這場戰鬥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這是一場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殘酷對抗。

戰場上的殘酷程度已經超出了現代人的想象力,也難以言語描述。乙個連隊只希望能有乙個人幸存下來,這已經是一種奢望。那些英勇的戰士們如何承受得住如此殘酷的折磨,他們不只是身體上的勇士,更是心智上的勇士。我軍裝備匱乏,缺乏重型**,步兵在上甘嶺防禦戰中火力不足,難以抵擋敵人的進攻,而美軍士兵不顧生死,冒著己方火炮的轟炸前進,形勢堪憂。每次只能派出三名士兵進行外防,三人火力輸出,充其量只能依靠機槍的連續掃射,而這也需要有填彈手的協助。另一名士兵負責投擲手榴彈,偶爾使用步槍提供支援,然而只有極少數的步槍具備半自動功能。這樣的防禦火力無法抵擋如此眾多的美軍近距離衝鋒,一旦我方火力被反壓制,陣地將陷入危險。

上甘嶺戰役震撼了美軍。他們動用了大量轟炸機和火箭炮,試圖嚇退志願軍。然而志願軍沒有絲毫後退,這擊潰了美軍的心理防線。上甘嶺對於我們來說,不僅是美國人的「傷心嶺」,更是中國人的「傷心嶺」。在如此猛烈的炮火轟擊下,能夠死戰不退的也只有中國人。回顧日俄戰爭中的旅順口攻堅戰,最終那座峰巒險峻的203高地被日本陸軍的重型攻城炮所摧毀。然而反觀我們中國士兵在上甘嶺上的頑強抵抗,使我越發明白這是中國民族的魂魄,是曾被視作全球百餘年的不當之民族,如今用血性告訴世界,中國人不畏懼任何國家。這也是為何自抗美援朝以來,全世界開始敬畏中國人的根本原因——不怕一切,戰死不退。

中華民族未曾滅亡,皆有深刻原因,其中最重要的是民族的魂魄和祖先的庇佑。同時也要感念一代代優秀的人民,是他們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命運,細微之處見真章。相信不久的將來,風雲再起,硝煙四起,必將讓我國名垂萬古。

《上甘嶺戰役中的「原子彈」 蘇聯最高機密「喀秋莎」火箭炮》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上甘嶺戰役是一場慘烈的血戰。志願軍和美韓軍在這片只有3.7平方千公尺的山地上爭奪了43天,最終志願軍保住了陣地,贏得了勝利。在這場戰役中,志願軍炮兵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 喀秋莎 火箭炮部隊,他們用強大的火力打擊了敵人,展現了無畏的精神。喀秋莎 火箭炮是蘇聯在二戰中發明的一種多管...

韓戰中的反間計,美軍如何被志願軍蒙在鼓裡41年!

1952年,我軍對美軍實施反間計,美軍被騙41年,得知真相後憤怒公開,成為世界最大笑柄,這是怎麼一回事兒呢?1950年韓戰爆發後,我國志願軍英勇抗擊美軍的侵略。1952年戰爭進入僵持階段,美軍想要通過情報優勢扭轉戰局。他們在中國志願軍中安插了幾名間諜,企圖獲取我軍的動向和計畫。美國以為有了這些情報,...

北伐戰爭之平江戰役

1926年5月20日,葉挺獨立團奉命進入湖南,增援唐生智部而拉開北代戰爭的序幕。當時國民革命軍的軍事力量,相比吳佩孚 張作霖 孫傳芳三大軍閥的力量,顯然是敵強我弱。依據現情況,國民革命軍採取了先打吳佩孚,再打孫傳芳的戰略部署。1926年8月15日,蔣介石召開軍事會議,實施北伐二期計畫,進兵方略為 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