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新型犯罪

2023-10-27 05:05:15 字數 1703 閱讀 4796

人工智能(ai)技术飞速发展,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其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给网络安全带来了严峻挑战。近期,公安机关破获多起涉人工智能案件。

今年6月,浙江绍兴上虞区**发现有网民发布了关于上虞工业园区发生火灾的**,浏览量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中,上虞区一工业园区内火势猛烈,整个园区被浓烟覆盖,现场不时传出**声,场面惊心动魄。

民警核查发现,**中的建筑、森林大火场景,并非该工业园真实场景,疑似源自其它**。经分析,民警判断该**是利用人工智能合成技术,将网络上多段不同**剪辑拼接而成。**经侦查,认定某网络科技公司员工有较大作案嫌疑,立刻赴该公司所在地抓获包括汤某在内的3名犯罪嫌疑人。

犯罪嫌疑人首先在网上搜集热门话题,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自动生成脚本,在网上抓取相关**片段,然后利用ai软件合成完整**,配上**、字幕。不到一分钟,一段虚假**便‘新鲜出炉’。”上虞区分局民警沈林丰介绍,为获得流量、博人眼球,自今年5月以来,该团伙不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制作虚假**、散布谣言,在网上发布未经核实的虚假**共3000多个。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越来越普及,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利用“ai换脸”等技术实施盗窃、诈骗等犯罪,引发了公众对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担忧。

我的app好像被黑了!”今年4月13日,朱女士到当地派出所报案,称有人登录某政务app,擅自**了朱女士公司的电子营业执照。接警后,当地公安机关迅速展开侦查,很快确认曾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

经审查,犯罪嫌疑人曾某某利用自己的手机号码注册账号,并通过朱女士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进行实名认证,然后通过人脸识别进行绑定,最终成功登录账号进行作案。

曾某某通过网购店铺引流,利用‘客户’提供的人脸**,通过专业ai软件制作合**脸**,以人脸识别验证方式登录各类app,非法获取相关信息。”办案民警介绍。

每次交易**不等,只是觉得这样挣钱比较容易,没想到已经触犯了法律。”曾某某悔不当初。据了解,曾某某通过此类手段共制作动态人脸1000多个,获利9万多元。目前,曾某某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办理中。

公安部网络安全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犯罪分子用于实施‘ai换脸’的物料主要为**,特别是身份证**,同时结合人员姓名、身份证号来突破人脸识别验证系统。为防范和打击此类新型犯罪,公安机关联合科研单位,开展人脸识别与活体检测技术安全测评,覆盖了境内用户量大、问题隐患突出的各类重点app,及时发现人脸识别验证系统存在的风险隐患,通报运营主体升级安全保护措施和人脸识别算法。”据介绍,公安机关依托“净网”专项行动,组织专项会战,严打泄露身份证**等图像信息的犯罪源头,破获多起“ai换脸”案件,抓获相关犯罪嫌疑人,有效遏制了该类犯罪势头。

不法分子滥用人工智能技术,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也触犯了相关法律。”*介绍,根据法律规定,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制作散布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可能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利用人工合成技术破解他人账号、窃取他人个人信息,则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此外,如果使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从事欺凌、恐吓、威胁等行为,就可能构成寻衅滋事罪等。

人工智能技术操作简单、可定制性强、应用场景广泛,降低了链条式犯罪的难度,被黑客等不法分子利用后危害性极大。据介绍,对人工智能技术产生的新应用、新业态,公安机关坚守价值引领与技术“纠错”并行,保护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发展的同时,防范打击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侵犯公民权利、危害公共安全的新型案件,维护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全力保障网络空间安全。

办案民警提示,要警惕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新型犯罪,建议个人加强信息保护意识,防止信息泄露,不轻易提供人脸、指纹等个人生物信息给他人;管理好自己的“朋友圈”,尽量避免过多暴露隐私;警惕不明平台发来的广告、中奖等链接,不随意点击、填写信息,以免上当受骗。 (人民**)

如何利用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分销效率和效果

首先,大数据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通过对海量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更加准确地 市场需求,从而更有效地调整产品策略和分销渠道。例如,通过收集消费者的购买历史和行为数据,企业可以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和消费习惯,以便更有针对性地推广产品。其次,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分销管...

淘客系统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助力用户省钱购物

淘客系统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助力用户省钱购物 在数字化时代,人们越来越依赖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其中,购物领域的省钱策略也借助这些先进技术得到了极大的优化。今天,我们要谈论的就是一种名为 淘客系统 的工具,它通过智能化的方式帮助用户省钱购物,成为了许多网购爱好者的得力助...

警惕!有人可能在利用你的同情心实施诈骗!

献出爱心 请先甄别 当你浏览微博等社交平台 为热搜评论区的妙语连珠 拍案叫绝时 是否经常看到 带有以下关键词的求助信息?大病急需钱!穷困生活艰!被骗求支援!在 并茂的悲情渲染下。一些不加甄别的小伙伴 就会被不法分子 利用其同情心从而实施诈骗 注意 一些虚假求助帖 时常打着筹款平台的幌子 实则骗取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