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批粟裕“极端个人主义”,是正确的吗?36年后才知真相

2023-10-22 13:05:06 字數 1979 閱讀 9352

粟裕,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大将。他在抗日战争和淮海战役中表现出色,被誉为淮海战役的第一功臣。然而,在和平年代,他却遭遇了不公正的待遇,并在2023年被批判为“反领导的极端个人主义”。为了弄清楚粟裕受到这样对待的原因,我们需要先提到***和***这两位元帅。

首先,粟裕与***之间存在着矛盾和不和谐的关系。尽管粟裕担任总参谋长一职,但是***更信任自己的老部下黄克诚,并给他设立了军委秘书长的职位。这限制了粟裕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此外,粟裕和***在未来战争方面的观点也存在分歧。粟裕主张抽取几个军做统帅部战略预备队,由统帅部统一调配,以应对突发事件。然而,**认为这种方式没有必要。这些分歧使得两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

除了***粟裕和***之间的关系也不太好。在粟裕担任第二副总参谋长期间,**担忧***工作繁忙,因此控制着每一份要送给***的文件。回顾粟裕之前曾要每半个月向***汇报工作情况的要求,由于***的干扰,他没有写信。然而,**对军队系统的报告减少表示关注,并表示"军队系统的菜太少,我饿得慌"。*后来不得不向***书面检讨。而粟裕也自我检讨并上交了一份。尽管粟裕的行为是为了解释自己的工作情况,但这引起了***的误会。

粟裕蒙冤的原因不仅仅是与其他领导之间的矛盾。他个人的性格也对此次不公正待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粟裕是一个实在的人,只要事关人民和党的利益,他都会实事求是地上报。然而在和平年代,这种做法可能会得罪一些人。此外,粟裕在与同志的交往中较为拘谨,几乎只涉及工作,很少有私人关系。在与上级关系中,他也不善于圆滑,总是坚持自己认为正确的立场,这在当时的党内民主生活不正常的情况下会让他人难以忍受。

加之,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对粟裕的蒙冤起到了一定的影响。由于苏联的影响,中国担心类似于朱可夫事件的情况会发生。这导致那些曾在战争年代立下大功的将军们缺乏信任。因此,在一开始批判粟裕的时候,并没有太多人愿意相信他。此外,在朱可夫事件的背景下,许多批判行为上纲上线,甚至有些人出于私欲,将一些小事也夸大成思想问题。

然而,历史最终给出了公正的结论。虽然粟裕在世时没有得到平反,但在他离世后,他的冤假错案得到了逐渐平反的过程,他的名字也在国家级权威性出版物上被正式指出是批判错误的对象。最终,在2023年和2023年,他被正式平反。

粟裕的蒙冤给我们启示,就是要正视历史的错误,及时纠正冤假错案。同时,我们也应该珍惜和维护好党内民主生活的正常运行,避免任何不公正的批判发生。粟裕的故事告诉我们,整个社会应该形成正确的氛围,给每个人一个公平的机会,让他们根据事实和真相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受到公正的对待。

参考文献:

梁丞,《粟裕大将的蒙冤与平反》

蔡晓铭,《粟裕 第一大将从蒙冤到平反始末》

彭德怀批评陈赓 为何不让彭起超退学,把我说的话当放屁吗?

一次,召唤来陈赓,并严厉批评他 你把我说的话当作放屁吗?陈赓笑着换个方式回应 并没有按照他的要求行动。对此束手无策,让人觉得匪夷所思。那到底发生了什么呢?与陈赓是十位元帅中关系比较融洽的一对。在抗战期间,还邀请陈赓加入朝鲜战争,担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当然,他们之间也会产生矛盾。比如在百团大战中,陈赓认...

彭德怀的红三军团消失始末,彭德怀为何当众落泪?

红军长征的步履,蜿蜒曲折,历尽沧桑,终在重重困境中引领那批坚韧不拔的革命者,抵达甘肃陇南的哈达铺。那一天是年月日,红军的核心领导,和 得知了一个令人欣喜的信息。邮政代办所传来的信息如初春的曙光,驱散了长久的黑暗。陕北的土地上,刘志丹 徐海东等革命家的手下,不可思议地筑起了一个革命的堡垒。对于饱经风霜...

陈毅批判粟裕,使其丢掉总长一职,粟裕为何还让陈小鲁为婿

众所周知,粟裕和 是老搭档,两人一起在解放战争中创造了辉煌的战绩,当时流传着 陈不离粟,粟不离陈 这样的说法,足见两人关系亲密,对此大家都是知道。可鲜为人知的是,在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却带头批判粟裕,给粟戴上了 个人主义 的帽子,由于过度的批判,导致粟裕为此蒙冤三十多年,一直到年才平反。为什么在年的...